简述ABC分类法的工作原理与分类的具体方法。

题目

简述ABC分类法的工作原理与分类的具体方法。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科研档案分类的具体方法有()。

A性质—型号分类法

B专业—课题分类法

C学科—课题分类法

D课题分类法

E课题—专业分类法


B,C

第2题:

在库存分类管理中,ABC分类法比CVA管理法有更强的目的性,因此,大多数企业采用ABC分类法进行库存管理。


正确答案:错误

第3题:

ABC分类法的本质是什么?


参考答案:ABC分类法是由意大利经济学家帕累托首创的。它的本质是在决定一个事物的众多因素中分清主次,识别出少数的但对事物其决定作用的关键因素和多数的但对事物影响较小的次要因素。

第4题:

ABC分类法


正确答案:根据存货的单价将存货分成A、B、C三类,A类存货较为昂贵,进行严格控制;C类存货较为廉价,成本较低大量持有。

第5题:

简述体系分类法的原理与结构体系。


正确答案:原理:体系分类法又称等级分类法、列举式分类法,是一种直接体现知识分类的等级制概念标识系统;是对概括文献信息内容及某些外表特征的概念进行逻辑分类和系统排列而构成的;是按学科、专业集中文献,并从知识分类角度揭示各类文献在内容上的区别和联系,提供从学科分类检索文献信息的途径。
结构体系:从宏观上看,体系分类法的结构体系包括分类表(也称类目表)、编制和使用的说明、索引(类表辅助工具,常见类型有直接索引、相关索引、链式索引和叙词索引):从微观上看,类目是构成分类法的最基本要素,每个类目代表具有某种共同属性的文献集合:一个类目由类号、类名、类级、注释和参照组成的。

第6题:

ABC分类法是运用了()。

  • A、“三·七原理”
  • B、“四·六原理”
  • C、“二·八原理”
  • D、“一·九原理”

正确答案:C

第7题:

简述ABC分类法的实施步骤。


正确答案: (1)信息处理。在对库存进行分类之前,首先要收集有关库存品的年需求量、单价以及重要度的信息。
(2)处理数据。利用收集到的年需求量、单价,计算出各种库存品的年耗用金额。
(3)编制ABC分析表。根据已计算出的各种库存品的年耗用金额,把库存品按照年耗用金额从大到小进行排列,并计算累计百分比。
(4)确定分类。根据已计算的年耗用金额的累计百分比,按照ABC分类法的基本原理。对库存品进行分类。
(5)绘制ABC分析图。把已分类的库存品,在曲线上表现出来。

第8题:

简述应用ABC分类法安排工作时间的步骤。


答案:
解析:
①每天工作开始时列出全天工作日程清单;(1分)②对清单上的工作按ABC等级进行分类及排序;(1分)3依据ABC类事物的特征及管理要点进行各项工作的时间安排;(1分)④4按ABC三个等级分别逐一开展工作,首先全力投入A类工作,完成后进行B类工作,大量减少C类工作,记录各项工作实际完成的工作时间;(1分)⑤每日总结分析,将计划时间安排与实际使用时间进行对比,分析时间运用效率,以便重新调整自己的时间安排,更有效地工作。(1分)

第9题:

简述ABC库存分类管理法的基本原理。


正确答案:基本原理是:由于各种库存品的需求量和单价各相同,其年耗用金额也各不相同。那些年耗用金额大的库存品,由于其占压组织的资金较大,对组织经营的影响也较大,因此需要进行特别的重视和管理,ABC库存分类法就是根据库存品的年耗用金额的大小,把库存品划分为A,B,C三类,A类库存品:其年耗用金额占总库存金额的75%—80%,其品种数却占总库存品种数的15%—20%;B类库存品:其年耗用金额占总库存金额的10%—15%,其品种数占总库存品种数的20%—25%,C类库存品:其年耗用金额占总库存金额的5%—10%。其品种数占总库存品种数的60%—65%。

第10题:

简述ABC分析法的工作原理与分类的具体方法。为什么该法可用于库存的重点控制工作?


正确答案: 该方法的基本思路是,将企业的库存物资按其占用资金的多少,依次划分为A、B、C三大类:A类物资占用企业库存资金最多,其品种数虽仅占库存物资总数的10%到20%,但占用的库存资金通常可达70%到80%;B类物资是占用企业库存资金次多,其品种数可占到库存物资总数的20%到25%,占用的库存资金通常在15%到20%;C类物资是企业物资中品种数最多的,其品种数可占到库存物资总数的60%到65%,而C类物资占用的库存资金的总和却仅为5%到10%。并通过对不同的库存物资采用不同的管理方法,增强管理的针对性,达到简化管理程序,提高管理效率的目的。
对库存物资进行ABC分类后,企业可以对不同类别的物资,视情况采取不同的控制策略。A类物资是控制工作重点,应该严格控制其库存储备量、订货量、订货时间,在保证生产的前提下,尽可能地减少库存,节约流动资金。B类可以适当控制,在能力所及的范围内,适度地减少B类库存。C类物资可以放宽控制,增加订货量,加大相邻两次订货的时间间隔,在不影响库存控制整体效果的同时,减少相关的工作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