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述英国教师教育的演变及其对我国教师教育发展的启示:

题目

试论述英国教师教育的演变及其对我国教师教育发展的启示:

参考答案和解析
正确答案: 演变:
(1)自中世纪来英国学校教育多由教会举办,教师多由牧师担任,并采取师徒制培养,教师资格的审核也由教会控制。
(2)1840年,英国第一所师范学校----巴特西师范学院成立,此后相继出现了一批师范学校,都为民间主办,且多受教会团体控制。
(3)1870年,英国开始实行义务教育,入学儿童增加对教师的数量和质量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1888年,走读师范学院建立,大学开始参与师范教育,1895年,英国教育委员会一个培养师资的连续模式:以三年时间读学位,接着进行一年的职业培,这成为英国教师教育研究生课程模式(PGCE)的开端。
(4)1904年,英国地方公立师范学校的创立,形成了由国家宏观控制,大学、地方教育当局、教会团体三方直接参与的独特的师范管理体制和由大学附属走读师范学院、地方私立师范学院和地方公立师范学院三种不同的师资培训机构,这标志着英国现代师范教育体系的最终形成。大学与师范教育的联系也越来越紧密。
(5)第一次世界大战后,英国政府强调要加强师范教育与普通大学的联系,制定一套至少延续学习三年的课程计划。
(6)1964年,在师范教育中开设4年制“教育学士学位”(BEd)课程。
(7)1972年的《师范教育报告》(《詹姆士报告》提出了著名的狮资培训三段制。
(8)1990年以来,英国高教体制改革,使得许多师资培训学院升格为大学,改革中特别强调培养师范生的教学实践能力,强调发挥中小学在师资培训中的主体作用,形成了“以中小学为基地的师资培训”为特色的师范教育。
启示:
(1)教师专业化的发展不仅要借鉴他国的经验,还要考虑本国历史与现实的因素,制定符合自己的教师专业化发展道路。
(2)要引入市场机制,实行多样化的教师教育模式。
(3)重视教学实践经验,重视教师能力的提升。提供条件,为教师继续教育给予支持和帮助。
(4)师范教育应加强与地方中小学的联系。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论述个体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及其对教育的启示。


正确答案:
第一,个体身心发展具有不平衡性。这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同一方面的发展速度在不同的年龄阶段变化是不平衡的;二是不同方面发展的不平衡性。这就要求教育者抓住时机,适时有效地开展教育工作,要关注个体身心发展的关键期。
  第二,个体身心发展具有顺序性。从出生到成人,个体的身心发展是一个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由量变到质变的连续不断的发展过程。从生理方面来看,身体的发展基本是按照“从头部向下肢”、“从中心部位向边缘方向”发展的过程。从心理角度来看,儿童思维能力的发展是从具体形象思维逐步发展到抽象逻辑思维阶段,记忆也是由无意义的机械记忆过渡到有意义记忆阶段的。这就要求教育者要循序渐进,由浅入深,不能揠苗助长,急功近利。
  第三,个体身心发展具有阶段性。各个阶段的身心发展具有不同的发展矛盾,面临不同的发展任务,前后相邻的阶段是有规律地更替的。在一个阶段内,发展主要表现为数量的变化,经过一段时间,发展由量变到质变,从而使发展水平达到一个新的阶段。相邻的两个阶段个体发展具有过渡性,但每个阶段在生理、心理和行为方式上都有很大差异。这要求教育者要针对不同阶段的学生选择不同的内容,采用不同的方法,按步骤、分阶段、有的放矢地进行教育。
  第四,个体身心发展具有互补性。机体某一方面的机能受损甚至缺失后,可通过其他方面的超常发展得到补偿,同时这种互补性也存在于心理机能与生理机能之间,人的精神力量、意志品质、情绪状态对整个机体能起到调节作用,帮助人战胜疾病和残缺,使身心依然得到发展。这就要求教育者从整体出发,系统完整地进行教育,做到综合育人,还要注重培齐学生自信和努力的品质。
  第五,个体发展的差异性。这是指由于遗传、环境、教育和自身等因素的影响,个体之间在身心特征上表现出来的个体差异性。具体表现为不同个体在同一方面发展速度和水平的差异,以及单个个体不同方面的差异性。因此,教育者一定要尊重和理解个体发展的差异性,注意到学生之间的发展差异,因材施教。

第2题:

论述终身教育的思想及对教师专业发展的意义。


正确答案:

第3题:

教师资格考试:试述班杜拉社会学习理论的主要内容及其对教育的启示。

试述班杜拉社会学习理论的主要内容及其对教育的启示。


答:班杜拉受过严格的行为主义的训练,但不满于极端行为主义的观点。他吸取了认知学习理论的观点,形成了一种认知—行为主义的模式。而且他重视对社会学习的研究,形成了他很有特色的社会学习理论。

  (1)交互决定论。班杜拉认为个体(主要是认知等个人因素)、环境和行为三者都是作为相互决定的因素而起作用的,它们彼此之间的影响都是相互的。三者影响力的大小取决于当时的环境和行为的性质。
  (2)观察学习。班杜拉强调,由直接经验导致的所有学习现象,都可以在替代的基础上发生,即都可以通过观察他人行为及其结果而实现。所谓观察学习,又称为替代学习,是指通过对他人及其强化性结果的观察,一个人获得的某些新的反应,或者矫正原有的行为反应,而在这一过程中学习者作为观察者并没有外显的操作。观察学习的榜样。观察学习可以归纳为以下三类:A直接的观察学习;B抽象性观察学习;C创造性观察。可见,观察并不是简单机械的模仿,它是一个积极主动的、复杂的过程。
  观察学习的四个过程:A注意过程。即对榜样情景各个方面的注意和知觉。B保持过程。即对示范信息的记忆,这是一个从外到内的过程。C复制过程。即自己仿照做出从榜样情景中所观察到的行为,这是一个从内到外的过程。D动机过程。个体是否愿意表现出愿意实施这一行为,这取决于对行为的强化,因为行为可以导致有价值的结果,即直接强化,也可能因为替代性强化或者自我强化。
  (3)对强化的重新解释。除了直接强化外,班杜拉还提出了另外两种强化:替代性强化和自我强化。
  A替代性强化——指学习者通过观察他人行为所带来的奖励性后果而受到强化。
  B自我强化——指人能观察自己的行为,并根据自己的标准进行判断,由此强化或惩罚自己。
  对教育的启示:
  A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提出榜样具有替代性强化的作用,这使人们对榜样在儿童品德教育中的重要性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教育者应该要求自己的行为举止合乎道德规范,不但注意言传,更应该注意身教,使儿童的身心健康成长。例如:很多父母为了防止孩子打架,就在他们斗殴时打他们,这样做往往使孩子间的格斗变本加厉了,这就是消极示范的影响。这提醒我们,品德教育中应尽量多提供正面、积极的榜样,少提供反面、消极的榜样。另外,我们从班杜拉的实验中也看到年幼儿童易于模仿地位高的人(如父母、教师、英雄模范人物);对受奖行为比受惩行为模仿的可能性大;敌对的攻击性行为最易被模仿,因此电视、电影中提供过多攻击性场面,是不利于儿童健康发展的,即使是好的影片,教师与家长也应该加强指导,以免儿童模仿与社会道德相悖的思想行为。
  B其次,班杜拉的观察学习理论对我们有效地传授知识、培养技能也有启发作用。比如:教学中教师认真作好示范,突出知识技能的主要特征,吸引学生的注意;提供详细的言语解释,使学生建立良好的表象系统和符号编码;在学生运用知识或具体操作过程中,教师要及时进行指导,纠正或改正学生的错误,并调动学生的自主性,使之通过自我调节来改进自己的学习。

 

第4题:

论述世界成人教育发展的基本趋势及对我国成人教育改革与发展的若干启示。


正确答案:成人教育是与经济和科技发展联系最为紧密的教育领域。当前世界科学技术加速发展、国际经济一体化的格局正在形成,为成人教育提供了广阔的发展前景,同时也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在新的历史时期,世界承认教育的发展呈现以下发展趋势: 1.成人教育向继续化和终身化发展。终身教育的思想在欧洲乃至全世界形成一种重要的国际教育思潮是从20世界60年代开始的。终身教育包括教育的一切方面。  2.成人教育进一步专业化和制度化。专业化是成人教育追求的核心目标,另外随着成人职业教育的深入发展,实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已成为制度化进程的一部分。 3.成人教育办学方式和教育形式多样化。从是接范围来看,成人教育已形成多形式、多层次、多序列的教育体系。在办学主体上也出现多样性,形式和方式灵活多样。 4.成人教育手段的现代化和信息化。教育手段的现代化和信息化可以提高成人教育的改革,促进成人教育的普及和发展。成人教育手段和学习方式的现代化为学习者的学习创造了良好条件。未来信息社会的学习特点会更加体现出成人教育的个性化和多样化的特征,以及注重对学习者的创造能力和开拓精神的培养。在成人的学习方式上,许多国家将成人教育的重点放在发现并满足学习者的学习需要方面。网络大学、网上学习逐渐成为成人教育与学习的主流。网络课程教学以其优越的共享性、交互性、协作性、开放新和自主性,成为教育改革的趋势和方向。全球信息网络化为成人教育改革带来新途径,通过信息资源的共享,能最大限度的满足学员的需要。总管成人教育的历史发展阶段,纵横比较可以得出以下几点认识:1。现代成人教育是社会化大生产的产物。它的发展与生产力水平有密切联系,同事也收到社会制度、政治形势、文化背景和教育程度的制约。因此各国成人教育的发展不一定同步,有的还存在明显差别。 2.成人教育的发展体现了自身规律。 3.终身教育思想对成人教育乃至整个人类教育的影响都是深远的。我国当前政策是以加强人力资源能力建设为核心,大力发展非学历继续教育,为不发展学历继续教育,广泛开展城乡社区教育,加快各类学习型组织建设。继续教育的主体为高等学校,学习方式也是多种多样。同时,我国需牢牢把握全球化信息化带来的机遇,积极主动地应对有碍教育公平、质量、效率的挑战,就有望加快缩短与其他强国之间教育发展的落差。到2020年,努力形成人人皆学、处处可学、时时能学的学习型社会,使我国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学有所成、学有所用。掀开世界教育均衡发展的新篇章!

第5题:

试述美国高等教育的特点及其对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启示。


参考答案:近年来,我国高等教育规模急剧扩大,我国高等教育招生规模从1998年 116万增长到2005年540万,增长近4倍,普通高校从1998年的1022所增长到2005年1792所,增长将近一倍。我国高等教育开始走向大众化,我国90年代增加了很多高校,国家直接投入建设”985”和”211”大学,最近,教育部也指定了教育发展的长远规划。但是我们得看到,我国的高等教育水平还不高,和西方国家尤其和美国相比仍有相当大差距,我国教育面临着不少困难和问题,从美国高等教育发展特点,我们可以有一些启迪。
1. 完善我过高等教育层次结构 我国高等教育结构大体包括高等专科教育,大学本科和研究教育三个主要层次,随着高等教育普及化速度加快和日趋走向国际化,对高等教育发展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因此,我们有必要重新建构高等教育结构模式,借鉴发达国家的高等教育结构模式。如在基础层次建立社区学院等短学制高等教育机构;在高校层次建设研究型大学,从而完善我国高等教育结构,促进我国高等教育发展;还应大力发展中外合办学校,如培训班,讲习班等,有助于促进国际间语言,知识等本土文化的交流,增强与世界各国联系,开拓我国教育视野。
2.高等教育管理体制要灵活多变化 我国长期实行的是条块分割的高等教育管理体制,高等教育一直受到国家的严格控制。国家对高等教育的管理手段为行政的、计划的手段,高校办学的自主权尚未真正得到尊重,这不利于甚至阻碍了高等教育的发展,中国这么大,办有多层次、多类型的高等教育,我们不能用一个一模式的管理,划一的管理模式不利于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7]。改革高校管理体制实为势在必行,实现办学主体多元化,大体可以考虑: 转变政府职能,分权给地方,改善和加强中央宏观调节作用,目前我国经济发展水平还不平衡,各地方办学规模,教学质量及资金的投入很那达到均衡,如果统一标准会失去办学的灵活多样性,因此,可以考虑地方特色,保障教育质量,应适地适时下放职权,让地方政府和高校有一定的权限,进行自主办学,建立地方特色高校, 是加强办学体制多样化,注重民办和公办教育相结合,我们更加强民办学校与公办学校相结合,这样有利于提高教育质量,有利于整个高等教育发展.
3.加大教育投入 虽然我国每年对高等教育投入在递增,但1999年高校扩招以来,高等教育住费投入的增长还是不能适应高等教育规模快速发展要求,高校办学住费紧张,学费上升幅度过大,目前我国大学学费占到城镇居民收入的80%-90%以上,广大农村收入状况肯定比城镇居民差多了,对广大接受高等教育青年来说,说无疑是一个巨大的门槛,这需要国家家大对教育投入,社会要广泛参与,通过政府、企业和个人拨款、捐款和援助等方式来分担高等教育成本。同时,高校也应按照国家制定相关政策加大自身筹款力度,尽可能让贫困学生的优秀学子也能进入象牙塔,在这一过程中,高校一定要注意其质量,使国家社会都满意。
4. 注意竞争和服务社会 在我国实行高等教育办学体制多样化,国家应该鼓动企业和私立依法申办大学,遗憾的是,到目前为止民办大学在我国并没得广泛承认,如若不提高其办学质量,就难以生存和发展空间,这需要民办大学和公办之间展开竞争,以高待遇吸引名师,以高奖学金吸引优秀高中毕业生,以优异科研成果转让和科技培训吸引实力雄厚的企业和社会对其支持,此外,我国高等教育还需要及时为社会提供各种高质量服务,满足社会各种需求,不能是为办学而办高等教育,要为社会经济和科技作贡献,这也是在摸索中21世纪中国教育必须面对和解决的重要问题。
5.国际化教育的启示 对于教育国际化含义在国际上没有形成一个统一共识。2007年南京大学庆祝105周年校庆之际,召开了中外大学校长论坛,中外校长们认为教育国际化有待于进一步探讨。一些发达国家高等教育资源过剩,从教育务实角度出发,“国际化”重点在于招收外国留学生来填补;一些政治家注和“国际化”旨在培养下一代有话语权的国际友人;有的外国教育家认为中国学生比较勤奋,吸引他们有助于扭转本国学生日渐下滑的学风等。俄罗斯近年来积极推动重点大学到独联体成员国设立分校。像美国这样积极构筑人才高地持续形成强大吸引力,引入各国优秀人才接受美国价值观和科技人文教育,将教育置身于战略来筹谋,不失为上策。事实上,高等教育国际化对美国的世界强国地位产生了极其重要影响。 我国教育部门也将教育国际化纳入中长期规划当中,前几年,在我国教育资源不足的情况下,国际合作办学使一些学生有机会在国内学习而获得国外交流,现在则更加注重引进重量级国际科技人才,随着我国综合国力提升,相信不久中国也能形成国际人才汇聚局面。

第6题:

音乐教师的做法对你的教育教学有什么启示?请简要分析。


正确答案:
启示:①学生是发展的人,教师要全面公正地看待每一个学生,要善于发现学生的优点长处,不能片面否定学生。②教师要关爱学生,尊重学生,对学生严慈相济,做学生的良师益友。③教师要遵循教育规律,实施素质教育,循循善诱,诲人不倦,因材施教,培养学生良好品行,激发学生创新精神,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第7题:

关于教师的教育能力,主要研究了教师的教育能力的结构以及对()的影响。

A、学生发展

B、教师教学

C、学生学习

D、教师发展


参考答案:A

第8题:

请教教师资格考试论述题:论述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理论及其教育意义。

论述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理论及其教育意义。


答:埃里克森的心理社会发展理论认为,儿童人格的发展是一个逐渐形成的过程,它必须经历一系列顺序不变的阶段,每一个阶段都有一个由生物学的成熟与社会文化环境、社会期望之间的冲突和矛盾所决定的发展危机,每一个危机都涉及一个积极的选择与一个潜在的消极选择之间的冲突。如果个体能够成功合理地解决每个阶段的危机和冲突,就会形成积极的人格特征,有助于健全人格的发展;反之,危机得不到解决或解决的不合理,个体就会形成消极的人格特征,导致人格向不健全的方向发展。(4分)
埃里克森认为,人格的发展贯穿于个体的一生,整个发展过程可以划分为以下八个阶段:第一阶段,学习信任的阶段(从出生到l8个月左右)。这个阶段所包含的矛盾就是信任与不信任的矛盾,其人格发展的任务就是获得信任感,克服不信任感。(1分)
第二阶段,成为自主者的阶段(18个月一4岁)。这个时期的主要矛盾是自主对羞怯与怀疑,人格发展的任务就是获得自主感,克服羞怯与怀疑。(1分)
第三阶段,发展主动性的阶段(4—6岁)。这个阶段的主要矛盾是主动性对内疚,其人格发展的任务是获得主动性,克服内疚感。(1分)
第四阶段,变得勤奋的阶段(6—12岁)。这个阶段的主要矛盾是勤奋感对自卑感,其人格发展的任务是获得勤奋感,克服自卑感。(1分)
第五阶段,建立个人同一性的阶段(12~20岁)。这一阶段的主要矛盾是同一性对同一性混乱,人格发展的任务就是建立同一性,防止同一性混乱。(1分)
第六阶段,承担社会义务的阶段(20~24岁)。这个阶段的主要矛盾是亲密对孤独,其人格发展的任务是获得亲密感,避免孤独感。(1分)
第七阶段,显示充沛感的阶段(24—50岁)。这个阶段的主要矛盾是充沛感对颓废感,其人格发展的任务是获得充沛感。(1分)
第八阶段,达到完善的阶段(50岁以后)。这个阶段的主要矛盾是完善对绝望,其人格发展的任务是获得完善感,避免绝望与沮丧。(1分)
初中和高中阶段正是青少年儿童开始建立自我同一性的时期,教师要理解学生需要大量的机会来体验各种职业和社会角色,同时提供机会让学生了解社会,了解自我,通过讨论的形式使他们解决自身所面临的问题。在这当中,要始终给予学生有关其状况的真实的反馈信息,以便学生能正确认识自己,确定合理的、适当的自我同一性。教师要最大限度的尊重学生,切不可简单地将其当作“孩子”来看待,不要在其同伴或其他有关人员面前贬低或轻视他们。(3分)

第9题:

结合“教育概论”课程的学习以及你的受教育经历,结合我国当代教育发展与改革的实际,试论述一个合格的专业教师应具备的基本素养。


参考答案:教育在人的身心发展中起着主导性的作用,可以筛选和调控诸因素对人发展的影响,对人的发展具有重大的意义和价值。同其他因素相比较,教育具有自身的特点:教育是有明确目的的影响人发展的活动过程,它对人的发展方向起着制约作用;教育是有计划地全面系统影响人的过程,可以大大增强对人影响的效益性;教育是有特定的教育者负责组织的教育活动过程,可以使人的发展不走或少走弯路。此外,人的遗传素质的开发要靠教育;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培养塑造离不开教育;对环境中各种积极和消极因素的筛选利用要依赖教育;人的各种实践活动要获得成效,必须要依靠教育来培养正确的实践目的和掌握有效的实践手段;
1.教师是一种专门的职业,专业化的程度越来越高。教师素质的高低是制约教育教学质量的根本原因。教师的素质对于教育质量提高是根本与关键。教师是受过专门培养的教育专职人员,他受社会的委托来培养人,懂得教育教学规律。教师的素质和水平,对于人的培养是最根本的。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
2.教师的一般素质与特殊素质要求。(职业道德素质:高尚的职业道德观念、崇高的职业道德精神、良好的职业道德态度、高尚的职业道德行为;思想政治素质;科学文化素质:扎实地掌握系统的基础知识、有广博的文化科学知识和良好的文化素养、要有文化科学发展史的知识;教育理论素质;教育能力素质;身体、心理健康素质。)
3.必须紧密联系当前的教育改革实际来回答教师的专业素质问题,必须全面、正确地理解教师基本素养,并能够与受教育经历有机结合加以系统阐述。学生接受教育首先是社会需要和个体需要的统一;社会需要其未来社会成员都是理想的能适应社会未来发展的需要,个人也需要适应社会从而在社会中获得理想的发展;学生是未完成的社会人,具有极大的可塑性。例如:教育专家魏书生,他一直喜欢与那些原本抽烟喝酒、打架斗殴、考试只有几分的所谓“坏”学生打交道。魏老师把他们集中到自己班上来,在对待后进生的教育时很注意增强他们的自信心。他让后进生搜集达尔文、爱迪生等小时候智力并不好而成为杰出人物的故事,并把搜集到的课外读物拿到“故事会”上交流。从而鼓励后进生,增强后进生的信心。在他的精心培育下,这些学生渐渐步入正轨,有了明显的进步,不少人最后还有很大的出息。他坚信:任何一个学生的心灵世界都是一个无比宽阔的海洋,做老师的,就是要善于走进孩子的心海里。他告诉我们说,对待学生,尤其是对待所谓差生,要给予更多的爱。这犹如在大山里呼喊一样,你用多大力气发声,山谷的回音就会有多大。教师对孩子付出了多少关爱,孩子就会回报多少敬意。
4.要对教师队伍的建设提出建议。教师要遵守宪法、法律和职业道德;完成教育教学任务;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热爱学生,尊重学生人格;保护学生的合法权益和身心健康成长;不断提高政治业务水平。

第10题:

结合当前高等教育发展,论述我国高等学校教师聘任制度的改革重点和方向。


答案:
解析:
(1)在保证学校相对稳定的前提下,实行固定和流动的教师编制相结合,以增强教师队伍的活力;
(2)充分利用市场的调节机制来优化教师的资源配置;
(3)适当下放教师专业技术职务的评审权,建立科学的高校评聘工作的评价和监督制度;
(4)教师的合法权益得到有效的保障是实行教师聘任制度的先决条件,成立高校教师权益的仲裁机构已势在必行,在涉及解聘或缓聘等事务时,要体现学术管理中专家团体的权威性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