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实验研究的一般程序是什么?

题目

教育实验研究的一般程序是什么?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教育实验研究历史发展的两条基本线索是什么?


答案:
解析:
(1)借鉴、模仿自然科学实验。 以自然科学为典范,强调因果关系的解释和 研究的规范性,强调数学工具的运用和定量的研 究,强调分析的方法,强调严格控制实验条件,将 事实与价值分开以追求结论的客观性。这是19 世纪以来形成的实证主义研究途径。 (2)从一般教育活动分化发展而形成。 人文科学的研究方法,在现实的教育自然环 境条件下进行,关注价值、情感和个性,强调研究 目的的应用性、对象的整体性以及定性研究,强 调综合(整合)的方法。

第2题:

简述心理学实验研究的一般程序


答案:
解析:
实验心理学概述;心理学实验研究的一般程序。 (1)课题选择与文献查询。 (2)提出问题与研究假设。 (3)实验设计与实施。 (4)数据处理与统计分析。 (5)研究结果的讨论。 (6)研究报告的撰写。 【备注】答题时也要进行相应阐述。本题经常出现在考博试卷上,请立志考博的同学注意。

第3题:

教育研究的一般程序。


正确答案:
[答案要点]
    (1)课程的选定。
    (2)查阅相关文献;
  (3)制定研究计划;
    (4)收集整理资料;
    (5)撰写研究报告;
   (6)总结与评价阶段。

第4题:

个案研究的一般程序和步骤是什么?
1)选定个案研究对象
2)制定研究计划
3)收集和分析研究资料
4)形成研究结论和撰写研究报告

第5题:

简述教育实验研究的基本程序。


答案:
解析:
【答案要点】教育实验研究的基本程序主要包括:
(1)教育实验的准备阶段(教育实验研究的设计)。教育实验的准备阶段在整个实验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教育实验能否成功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实验前的准备工作,这一阶段的准备工作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①选择实验研究的课题形成研究假说。在概述假设的陈述句中,要清楚地表明自变量和因变量的关系。
②明确实验目的,确定指导实验的理论框架。这种指导性理论,启发研究者按照研究目的对实验研究的方向、范围以及如何搜集、分析和解释数据资料作出明确的具体规定。为了使这一理论系统分析更切近客观实际,需要做先期的调查研究,查阅有关文献资料以及课题组成员充分的讨论。
③确定实验的自变量。选择被试和形成被试组,决定每组进行什么样的实验处理,并确定操作定义。
④选择适合的测量工具并决定采用什么样的统计方法,从而明确评价因变量的指标。
⑤选择实验设计类型,确定控制无关因素的措施,以最大限度地提高实验的内部效度和外部效度。
(2)实验的实施阶段。按照实验设计进行教育实验,采取一定的变革措施(实验处理),观测由此而产生的效应,并记录实验所获得的资料、数据等。
(3)教育实验的总结推广阶段。对实验中取得的资料数据进行处理分析,确定误差的范围,从而对研究假设进行检验,最后得出科学结论。实验中的系统误差和偶然误差,是认识的相对性的具体表现。分析实验结果时要区分什么是实验应该消除的误差,什么是实验应有的结果。只有同时给出实验误差范围的估计,才能获得具有科学价值的结果。同时,在对实验结果分析的基础上,写出实验报告。并对实验中取得的成果进行推广,扩大使用范围。

第6题:

教育实验研究报告的主要结构是什么?


答案:
解析:
(1)标题。 标题要简练,它是研究报告的主题思想,应准确、清楚地呈现出研究的主要问题。因此,实 验报告的标题常常直接采用研究课题的名称,指 明所研究的主要变量,使人对研究问题一目 了然。 (2)前言。 前言也称引言、导言,是研究报告的正文开 头部分。主要内容包括提出问题,表明研究的目 的;通过对有关文献的考察,说明选题的依据,课 题的价值和意义;目前国内外在这一方面的研究成果、现状、问题及发展趋势;该研究所要解决的 问题及研究的理论框架。 前言应简洁明了,表述具体清楚,字数不宜 太多。 (3) 方法。 这一部分要阐明实验研究所使用的方法。 该部分应便于人们对整个研究过程的科学性、客 观性加以评价、鉴定。 (4) 实验结果。 这是研究报告的主要部分,应简要地说明每 一结果与研究假设的关系,将研究结果作为客观 事实呈现给读者。 (5) 讨论。 讨论是对研究结果的含义和意义评价。研 究者根据研究的客观事实和结论,结合自己的认 识与了解,通过分析思考,讨论和分析与实验结 果有关的问题,对当前教育理论或实践的发展提 出自己的认识、建议和设想。 (6) 结论。 结论部分是对实验结果进行概括或归纳,从 理论上和概念上说明结果的意义。结论部分的 文字应十分简明概括,常常把研究结果或研究发 现归纳为某种原理、规律或规则。 (7) 参考文献和附录。 附在报告末尾,注明研究报告中所直接提到 的或引用的资料来源。

第7题:

简述实验心理学研究的一般程序。


答案:
解析:
【答案要点】 实验程序就是实验的进程,是指在实验各个阶段应做的事。怎样合理地安排实验程序是心理学实验的重要内容。心理学实验研究是一种创造性活动,它没有一成不变的法则,不能把科学研究看成是科学家简单地在奉行某种常规活动。尽管如此,从大量的心理学文献中,我们仍然能够分析出心理学实验通常要遵循的基本程序。这基本程序是:
(1)课题选择与文献查阅。 选择课题是科学研究的第一步。和有经验的研究者一样,学生也可以从不同的来源得到启发,提出研究课题。研究课题的来源通常有以下四个方面:实际需要、理论需要、个人经验和前人研究。选择课题还可以通过查阅与评价研究文献,其中应特别注意和思考在已有研究文献中忽略研究的一些问题,研究结果中相互矛盾的地方和方法学方面存在的问题,对现有的某些研究进行必要的重复。
(2)提出问题与研究假设。 进行一项心理实验研究,首先是从解答“为什么”这种问题开始的,为了解答这样的问题,就要通过实验寻求科学的答案。
(3)研究设计与实施。 ①研究设计:实验设计就是进行科学实验前做的具体计划,主要是用来控制实验条件和安排实验程序。 ②选择被试:选择实验被试也是实验设计的一个重要环节;研究者必须根据实验的目的、研究的问题来选定被试。 ③变量的控制:心理实验是要弄清楚操作变化的条件和某现象之间的函数关系。在与所研究现象有关的种种条件中,有些是我们需要操作的,有些是与我们的实验目的没有关系的。这里所讲的变量控制,包括实验过程刺激变量、被试变量等自变量的控制以及因变量的观察、记录和测定等,还包括对无关变量的控制。
(4)数据处理与统计分析。 数据整理与分析的方法主要是根据研究的目的而定。恰当的实验设计与正确的统计分析是研究在方法学上的基本保障。心理学研究所能收集到的资料大致分为计数资料、计量资料、等级资料、描述性资料四类。
(5)研究报告的撰写。 研究报告的撰写是心理学实验研究程序的最终步骤。一个完整的实验报告,必须包括以下几项内容:题目、摘要、引言、方法、结果、讨论、结论、参考文献及附录。

第8题:

教育实验研究的基本特点是什么?


答案:
解析:
(1)因果关系的探讨。 与历史研究、调査研究和相关研究相区别,实验研究可以系统地变化条件,观察因这些条件变化所引起的事物的相应变化,从而揭示事物发 展过程中各种变量间的因果关系。历史研究是 研究过去发生的事件;调査研究以收集、分析存 在的客观事实或材料为直接认识任务,是对现状 的认识把握,只表明“是什么""怎么样”;相关研 究说明事物发生、发展过程诸要素的相互关系, "表明两个事物之间有联系”。它们都不能直接 对原因和结果作出确定的判断,只有实验研究, 才能揭示变量间的因果关系,说明"为什么",推 论因果关系的逻辑性。 理论研究也推论教育现象的因果关系,但与 实验研究不同,理论研究是在一定实际材料基础 上,根据一定的逻辑规则进行抽象和概括,得出 合乎客观实际的科学结论。这是一种纯思辨的 理性研究方法。而实验研究则是实践与理论的 有机结合,是把抽象的理论思维活动再现于感性 的具体之中,通过实验,进一步论证思辨的结论, 使它具有说服力。正是多种方法的相互结合、相 互补充和验证,才能使我们对复杂的教育现象有 所认识。 (2)自变量的操作(进行实验处理)。 教育实验是为了变革现实、探索和创新,是 要索取,不是消极等待研究现象的自然发生。因 此,必须主动操作自变量的变化,否则就不能称 其为教育实验。自变量,即变化的措施、条件。操作自变量 是指研究者人为地去干预、控制现象发生的条件 和进程,有意识地变革研究对象某一方面的条 件,从而得到自己所要的结果,一般来讲,对自变量的操作方式有三种:A 对非A,—点A对许多A,A对B。但无论哪一 种,在一个教育实验中,研究者至少操作一个变 量,控制其他的无关变量,观察在一个或更多的变量上的效果。 (3)合理控制无关变量。 控制无关变量,也叫控制变量,指在实验中 应该保持恒定的变量。教育实验中,为了探索因 果关系,证实确实是自变量X导致因变量Y的变 化,就必须排除其他无关因素的影响,使实验的 其他条件保持恒定。只有控制外来的无关变量, 保证各方面变量平等,才能保证实验结果是可靠 的。如果没有控制,就无法显现假设中提出的因 果关系,实验也不可能有效度。“控制",在教育 实验中主要含有以下三层含义:一是研究对于外 部因素和实验情境的控制能力,包括各种无关因 素的控制;二是研究对于实验所操作的自变量的 控制程度;三是研究实验设计过程中的控制成 分,即研究如何通过实验的设计控制无关变量。

第9题:

请简要说明如何根据实验研究报告,判断一个教育实验的设计、程序规范与否。


答案:
解析:
【答案要点】根据实验研究报告,判断一个教育实验的设计、程序是否规范可做以下分析:
(1)标题是否较好地反映了该研究,是否内含有该实验的自变量和因变量。
(2)对研究目的的陈述是否清晰(性质、意义、交代、阐述是否清楚)。
(3)文献检索是否很好地提供了该实验研究的背景。
(4)理论假设用语是否明确,命题的论证根据是否充分。
(5)取样是否科学(样本的代表性、容量如何)。
(6)自变量、因变量及操作定义的确定是否合理。
(7)该实验属于何种类型,对无关因素控制采用什么方法,控制程度是否合理。
(8)实验所得数据的测量手段、操作过程及数据的整理分析是否有效、可靠和客观,收集的资料是否具有较好的信度、效度和系统性。
(9)研究所讨论的问题和结论是什么,在分析误差基础上进行的归因是否客观和符合逻辑。
(10)实验报告的写作是否客观(真实)。

第10题:

简述教育实验研究报告的一般结构。
教育实验研究报告的基本框架结构包括题目、前言、方法、结果、讨论、参考文献和附录等部分。
(1)题目
题目必须准确、清楚地呈现出研究的主要问题。因此,实验报告的标题常常直接采用研究课题的名称,指明所研究的主要变量,使人对研究问题一目了然。
(2)前言
前言是研究报告的正文开头部分。
(3)方法
该部分要阐明实验研究所使用的研究方法,以便于人们对整个研究过程的科学性、客观性加以评价鉴定。
(4)结果
简明地说明每一结果与研究假设的关系,将研究结果作为客观事实呈现给读者。
(5)讨论
研究者根据研究的客观事实和结论,结合自己的认识与了解,通过分析思考,讨论和分析与实验结果有关的问题,对当前教育理论或实践的发展提出自己的认识、建议和设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