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旧唐书-李藩传》载;李藩在任门外郎时,“锷(指贪官王锷)经钱

题目

据《旧唐书-李藩传》载;李藩在任门外郎时,“锷(指贪官王锷)经钱数十万赂贵权幸,求兼宰相。藩与权德兴在中书,有密旨曰:"锷可兼相,宜即拟来‟。藩遂以笔涂"兼相"二字,地奏上云:“不可”。德兴失色曰:„纵不可,宜别作奏,岂可以笔涂诏乎?‟藩曰:"事迫矣!出今日便不可止,日又暮,何暇别作奏?‟事果寝。”这段话说的是王锷以贿赂谋求宰相,皇帝竟密旨批准,让起草正式诏令。李藩因事情紧急,便大笔一挥,涂掉“兼相”二字,便废了这道密旨,而皇帝和权幸们一声未吭放弃了此事。阅读案例,试分析李藩改诏书一事的动机效果及品格。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北京海淀“四季青农业生产合作社”的创始人是()

  • A、李宗和
  • B、郭凤清
  • C、王国藩
  • D、李墨林

正确答案:D

第2题:

某朝官员王锷通过贿赂企图兼任宰相。皇帝同意了王锷的请求,并下诏“锷可兼宰相”。时任给事中的李藩行使职权,驳回诏书。由此推断,给事中隶属于()

  • A、唐朝的门下省
  • B、明朝的内阁
  • C、宋朝的枢密院
  • D、清朝的军机处

正确答案:A

第3题:

王某正在盗窃财物时,被李某发现,李某对王某说:“交出30000 元钱,否则告发你。”王某被迫交给李某 30000 元钱。李某的行为构成( )。

A.抢劫罪

B.诈骗罪

C.敲诈勒索罪

D.盗窃罪共犯


参考答案:C

第4题:

《旧唐书》载:“文武将吏,擅自署置,贡赋不入于朝廷。虽称藩臣,实非王臣。”对材料的理解正确的是()

  • A、反映了方国对中央的威胁
  • B、反映了“天下共主”地位受到地方势力冲击
  • C、反映了藩镇割据威胁到中央集权
  • D、反映了藩镇问题得到解决

正确答案:C

第5题:

清康熙年间,明朝的三个降将叛乱,史称三藩之乱,其中三藩指()

  • A、平西王吴三桂
  • B、平南王尚可喜
  • C、靖南王耿精忠
  • D、平辽王薛仁贵

正确答案:A,B,C

第6题:

下列与“靖难之役”史实不符的是()

  • A、起因于明太祖分封,藩王势力日益膨胀
  • B、建文帝采取削藩措施,严重威胁藩王利益
  • C、燕王朱棣起兵反对建文帝
  • D、朱棣攻破北京城,战乱中建文帝下落不明

正确答案:D

第7题:

唐宪宗任用的削藩人才是(),被称为中兴名相。

  • A、裴度
  • B、杜黄裳
  • C、武元衡
  • D、李吉甫

正确答案:A

第8题:

清初,南方三藩割据一方,三藩是指()。


参考答案:吴三桂、尚可喜、耿精忠

第9题:

有关桂林靖江王城正确的有()。

  • A、是我国历史最长且保存得最完好的明代藩王府
  • B、共传十四代藩王
  • C、建于明成祖时期
  • D、为4A景区

正确答案:A,B,D

第10题:

下列区划方案中属于统一单列系统的是()。

  • A、黄秉维的区划方案
  • B、席承藩的区划方案
  • C、任美锷的区划方案

正确答案:C

更多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