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述中国城市化道路的特点?

题目

论述中国城市化道路的特点?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中国的城市化应走“()、非均衡、逐步推进、协调发展”的道路。


参考答案:多层次

第2题:

简述当代中国城市化的基本特点。


正确答案: ①我国城市化进程的波动性较大;
②乡村城市化开始显现;
③城市规模体系的动态变化加速;
④城市化水平的省际差异显著。

第3题:

简述中国城市化道路与经典城市化道路的区别?


参考答案:

(1)城市化发展滞后于工业化发展;
(2)从规模较小的小城镇起步,控制人口向大城市迁移并同时引导这部分人向小城镇迁移是目前采用最广泛的发展小城镇的政策;
(3)城市化的动力来自乡村的推力,而不是城市的引力;
(4)农村劳动力转移的职业转换先于地域转移,也就是所谓的“离土不离乡”,“进厂不进城”;
(5)有形的物质形态上的城市化发展较快,无形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的城市化显著落后。


第4题:

中国城市化有哪些基本特点?


正确答案: (1)动力特点——政府发动型:城市化及其基础是由政府发动的.城市化动力是政治性和社会性,而不是经济性的,表现为:城镇的建立和发展受政府支配,形成政治中心和经济中心两位一体的城镇网络;政府通过各种措施强有力的限制农村人口流向城市,或发动城市化,客观形成剪刀差。
(2)体制特点——城乡双重性:双重居民身份体制、双重交换体制,导致城乡经济分割、二元社会体制。
(3)结构特点——不协调性:包括全国城市数量与全国总人口之间比例结构/城市系统中不同规模城市之间的结构、城市地域分布结构以及城市内部功能结构,具体表现在:①城市数量少。2000年,市建制城市663个,平均191万人拥有一城市;日本在1980年时,每38万人有一座;印度1981年每82万有一座。②城市规模头重脚轻,大城市比重过高.2000年百万以上特大城市40个。③地域分布不平衡,东密西疏。④具有明显“工业型”城市化特点。
(4)进程特点——波浪型:具有起步晚、起点低、波动性大的特点。

第5题:

试析中国城市化道路探讨中的几个著名的观点。


正确答案:(1)大城市重点论。认为国家应重点发展大城市,用有限的资金建设大城市,形成以大城市为中心的城市群和城市带,以此来推进中国的城市化进程。
(2)小城市重点论。认为发展小城镇是中国城市化的一条现实有效的途径。
(3)中等城市重点论,认为中等城市兼具大城市和小城镇优点,可以克服“城市病”和“城镇病”,它正处在规模扩张阶段,具有较强的吸引力和包容力,因而中等城市是我国城市化道路的唯一选择。
(4)并举论。即我国的城市化应走大、中、小城市(镇)并举的道路的观点,便是在分析以上各种观点利弊的基础上而提出来的。

第6题:

论述世界城市化的主要特点?


参考答案:

1)城市化速度明显加快。世界城市化进程日益加速的根本原因,在于工业化发展水平的不断提高和世界经济一体化的不断加强,这样就是后进国家在工业化与城市化的道路上具有“搭车效应”,从而速度更快以至于后来居上。
2)大城市超前发展。在世界城市化步伐逐渐加快的过程中,大城市扮演着“领头羊”的角色。它们无论在城市的数量、城市的规模还是城市人口总量上,都遥遥领先、超前发展,构成了世界城市化的主力军。(大城市数量扶摇直上,大城市人口急剧膨胀)
3)城市群与城市带相继崛起。伴随一批大城市、超级城市的诞生,有地理空间相互连接、社会经济结构融为一体的城镇密集区、都市连绵区相继出现,起特征是:以一个或几个超级城市为核心,组成人口规模千万,政治、经济影响力举足轻重的庞然大物。城市群、城市带的发展,与世界经济重心的转移密切相关。


第7题:

论述中国与西方国家经济近代化的道路。


正确答案: 1、英法等国的近代化,其主角是资产阶级,内涵是资本主义文化,在中国近代化的早期阶段,主角则是地主阶级的开明派即洋务派,目的是巩固清王朝的统治。
在西方国家中,实现近代化的任务始终是有资产阶级承担的,中国情况则不同那个,知道19世纪6年代,中国社会还没有出现资产阶级,近代中国机器工业无法由民间资本有自创办起步,不能通过自由竞争发展资本主义。
2、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发展工业的先后顺序不同,洋务派创办近代工业,先从军事工业开始,然后扩展到民用企业,先从重工业开始,然后扩展到轻工业。
(1)鸦片战争的失败,统治者认识到必须建立强大的军事力量,所以中国近代的工业化正是从武器的近代化开始的
(2)随后洋务派用国家的力量创办了一批民族资本家无力或不敢投资的重工业
(3)后又提出“水富”口号,兴办了一批近代民用工业
3、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通过“民办”方式发展工业不同,洋务派通过“官办”、“官督商办”的方法创办近代工业
(1)洋务运动初期创办的近代军事工业继承了封建官僚的工业传统,大力采用手工场的形式,并主要由地方督抚主板。
(2)由于清政府财政支出的,无力经营,加上官场的腐败严重,“官办”工业困难重重,因此,洋务运动后期创办的民用工业,除少数为政府出资“官办”外,大多采取“官督商办”的方式。
纵观中国经济近代化的路径,是在世界市场的影响下,创办的压逼和诱使下而导致的内部变化,并走了一条独特的发展道路。由于其特殊历史背景,中国的经济近代化轨迹有着明显的半殖民地经济的烙印。

第8题:

请你为中国的城市化发展道路提出建议?


参考答案:

1、中国的城市化不能按照单一的方法,其发展化的道路应该是多元化的,应按照区域的经济条件和发展水平选择合适的发展模式
2、中国的小城镇应该吸收剩余的劳动力,大城市发挥聚集于辐射效应
3、中国的城市化应该是以社会、政治、文化发展的自然过程,不是有人们的主观意志所决定的。
4、考虑到中国的实际情况,存在三条道路并存是合理的,大、小、中城市和城镇并举,协调发展,是中国城市化的必然趋势。
中国城市布局从“区域扩散”向“人口聚集”转变,增加城市就业容量。
城市成长应重视从“规模扩张”向“功能建设”改变。
城市发展主体从政府为主向企业为主。
城市发展模式从经济增长向综合质量型转变促进可持续发展。


第9题:

关于中国城市化道路的探讨,出现了以下方面的观点()

  • A、小城镇重点论
  • B、重点城市重点论
  • C、大城市重点论
  • D、认为中国的城市化应当走大、中、小城市(镇)并举的道路

正确答案:A,B,C,D

第10题:

围绕中国城市化道路的选择,理论界有哪些观点?


正确答案: 第一是大城市论,主张重点发展大城市,认为大城市在推进城市化进程中起主导作用,因为根据经济规律,人口、生产要素和经济活动的高度集中,必将产生巨大的规模经济效应;第二是小城镇论,认为大量人口流入城市,城市规模膨胀,超过城市基础设施的负担,出现了交通拥挤、环境污染、住宅紧张、社会问题等城市病,因此主张发展小城镇,吸收农村剩余劳动力,既减轻大城市的人口压力,也加快了我国城市化进程;第三是赞成发展中等城市,一方面中等城市人口压力不大,城市交通、住宅、环境等问题都不像大城市那样严重,而经济效益、生活环境和文化娱乐等方面都比小城镇要优越,既享受现代文明,又不受城市问题困扰。第四种模式,叫做城市群和城市带的发展模式。在“十五”期间,推动中国经济发展的两个最主要城市带和城市圈,一个叫做长三角,一个叫珠三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