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国后农村经济体制经历了()次调整。

题目

建国后农村经济体制经历了()次调整。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农村生产关系的变革或调整经历了哪几个步骤?每一步变革或调整的主要原因、核心内容以及结果如何?


答案:
解析:
【答案要点】(1)经历了四个步骤:土地改革、农业合作化、人民公社化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2)土地改革的主要原因是封建土地制度严重阻碍着生产力的发展。核心内容是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结果解放了生产力,为农业生产的发展开辟了道路。
农业合作化的主要原因是小农经济难以满足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核心内容是把土地等主要生产资料由私有制转变为公有制,并实行集体经营。结果进一步提高了农业生产力。
人民公社化的主要原因是一些领导人主观地认为农业合作化的规模越大,公有化程度越高,就越能促进生产发展。核心内容是提高公有化程度和扩大规模。结果严重挫伤了生产者的积极性。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主要原因是党中央正确总结了合作化和公社化的经验教训,作出了实行经济体制改革的决策。核心内容是在坚持土地公有制的前提下,改变经营管理方式,实行分户经营、自负盈亏等。结果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推动了农业生产的发展。

第2题:

建国以来,我国中学数学课程大致经历了几次大的教学改革?()

  • A、5次
  • B、6次
  • C、7次
  • D、8次

正确答案:C

第3题:

新中国成立后,经历了经曲坎坷的发展历程。下列突出反映出不利于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是()

A.建国初农村大兴水利

B.探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的大炼钢铁运动

C.人为利用杂交技术促使水稻增产

D.建国以来大规模兴修公路、铁路


正确答案:B

第4题:

建国后社会新闻经历了哪“四起三落”?


正确答案: 建国后社会新闻经历的“四起三落”是:
(1)解放初“一起”,学苏联经验“一落”。
(2)1954年改版“再起”,1957年反右斗争“再落”。
(3)20世纪60年代初“三起”,“文化大革命”中“三落”。
(4)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四起”至今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人们的思想解放了,政治环境宽松了,许多思想禁区突破了,人民群众的物质生活水平提高了,政治条件、经济基础及人们的心理需求,使社会新闻有了萌生的土壤和产床。总结社会新闻建国后的“四起三落”情况,有助于我们对社会新闻的萌生土壤有更深刻的认识。

第5题: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中国对外关系的调整与发展经历了哪几个主要阶段?


正确答案: (1)新中国成立至50年代中期,揭开中国独立自主外交的崭新篇章;
(2)20世纪50年代末至60年代末,为维护国家主权盯住美苏两国压力;
(3)20世纪60年代末至70年代末,侧重反对苏联霸权主义;
(4)20世纪80年代,邓小平赋予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以新的内容;
(5)20世纪90年代以来,坚持和发展邓小平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开创中国外交新局面。

第6题:

建国后,我国民族传统体育经历了哪些发展阶段?
我国民族传统体育经历了三个阶段,
一建国初期,由封闭向开放的发展阶段;
二20世纪80年代,由自然性向规范性的发展阶段;
三进入20世纪90年代后,由低层次向高层次的发展阶段。

第7题:

建国以来水稻育种的发展经历了哪四个阶段?


正确答案:① 高杆良种的评选和选育阶段,40S末-50S后期。
② 水稻良种矮化阶段:50s后期-70s初期,以矮秆水稻为育种目标在我国首先提出并获得划时代的成就。
③ 水稻杂种优势利用兴起和矮秆常规稻更新阶段,70S初期-80S初期。
④ 80S至今为多学科协作的“高产、多抗、优质”新品种、新组合选育阶段。

第8题:

我国农村土地制度经历了()次变迁。

A.一

B.二

C.三

D.四


参考答案:C

第9题:

建国后我军作战理论发展经历哪些阶段?


正确答案: 一是建立了合同作战理论体系。
二是完成了从合同作战到联合作战认识的转变,联合作战理论体系基本形成。
三是深化对联合作战理论的研究,确立了联合作战理论的主体地位。

第10题:

新中国成立后,经历了曲折坎坷的发展历程。下列突出反映出不利于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是()。

  • A、建国初农村大兴水利
  • B、探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的大炼钢铁运动
  • C、人为利用杂交技术促使水稻增产
  • D、建国以来大规模兴修公路、铁路

正确答案: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