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一:方里而井,井九百亩,其中为公亩.八家皆私百亩,同养公田,公事毕,然后敢治私事。-------孟子藤文公上 材料二:募民囤田许下,得谷百万,于是州郡例置田官,所在积谷,征伐四方,无运粮之劳,虽兼并群贼,克平天下。------三国志.武帝纪 材料三:至秦则不然,用商鞅之法,改帝王之制,除井田,民得买卖.富者连阡陌,贫者无立锥之地„故贫民常衣牛马之衣,而食犬彘之食。-----汉书.食货志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了哪一种土地制度?并概况制度的内容。 2材料二反映的是什么制度?属于哪一种土地所有制形式? 3

题目

材料一:方里而井,井九百亩,其中为公亩.八家皆私百亩,同养公田,公事毕,然后敢治私事。-------<<孟子藤文公上>> 材料二:募民囤田许下,得谷百万,于是州郡例置田官,所在积谷,征伐四方,无运粮之劳,虽兼并群贼,克平天下。------<<三国志.武帝纪>> 材料三:至秦则不然,用商鞅之法,改帝王之制,除井田,民得买卖.富者连阡陌,贫者无立锥之地„故贫民常衣牛马之衣,而食犬彘之食。-----<<汉书.食货志>>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了哪一种土地制度?并概况制度的内容。 <2>材料二反映的是什么制度?属于哪一种土地所有制形式? <3>材料三反映了怎样的制度变化?这一变化对社会产生了怎么样的影响?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材料一:方里而井,井九百亩,其中为公亩.八家皆私百亩,同养公田,公事毕,然后敢治私事。-------<<孟子藤文公上>>

材料二:募民囤田许下,得谷百万,于是州郡例置田官,所在积谷,征伐四方,无运粮之劳,虽兼并群贼,克平天下。------<<三国志.武帝纪>>

材料三:至秦则不然,用商鞅之法,改帝王之制,除井田,民得买卖.富者连阡


参考答案:

1>国有名义的贵族土地所有制---井田制.井田之中有公田和私田之分,公田贵族占有,农民集体耕作,收获物缴纳给贵族;似田是劳动者的份田,只有使用权没有所有权,农民必须先耕作公田再耕私田.
<2>屯田制.国有土地所有制,所有权属于国家,收获物充作军粮,即为国家所用.
<3>井田制正式废除,土地私有制从法律上确立适应了生产力发展的需要,推动了生产的发展,但是,土地兼并造成大土地所有制发展,影响了国家收入,农民失去土地,生活困难,社会动荡不安等.


第2题:

黄宗羲在《明夷待访录•田制》中说:“古者井田养民,其田皆上之田也。自秦而后,民所自有之田也。上既不能养民,使民自养,又从而赋之,虽三十而税,较之于古亦未尝为轻也。”这反映出作者的主旨是()

A.呼吁健全的社会保障

B.要求统治者轻徭薄赋

C.主张限制自耕农经济

D.抨击封建土地所有制


参考答案:D

第3题:

材料一(北魏孝文帝下诏)“富强者并兼山泽……而欲天下太平,百姓丰足,安可得哉?今遣使者循行郡州,与牧守(地方行政长官)均给天下之田,还、受以生死为断,课农桑,兴富民之本。——《魏书·高祖纪》

材料二诸男夫十五(岁)以上,受露田四十亩,妇人二十亩……(对实行两年轮耕的)所授之田率倍之,三易之田再倍之……(人多地少的地方)乐.还者听逐空荒……诸宰民之官(各地的地方长官)各随地给公田,刺史十五顷,太守十顷,治中、别驾各八顷,县令、郡丞六顷。更代(离职与上任)相付。卖者坐如律。——《魏书·食货志》

回答: (1)根据上述材料,说明北魏均田制的实质。(4分) (2)它能抑制“富强者并兼山泽”吗?为什么?(4分) (3)概括说明北魏孝文帝鼓励农耕的措施。(5分)


正确答案:
(1)北魏均田制是在不触动地主阶级土地占有的前提下,政府把无主荒地分配给农民,农民要交纳赋税和服徭役。其实质是维护封建统治。
(2)不能抑制兼并。因为均田制没有改变封建土地所有制,而且官僚地主占有大量土地,土地兼并必然还会发展起来。
(3)均田令使农民得到了一定的土地;鼓励农民实行土地的休耕轮作;允许农民迁往荒地多的地方。

第4题: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秦简公七年<公元前408年>,初租禾。-<<史记.六国年表>> 材料二秦孝公任商鞅.鞅以....秦地广人寡,故草不尽垦,地利不尽出....故废井田,制阡陌,任其所耕,不限多少.数年之间,国富兵强,天下无敌。----<<通典.食货>> 材料三秦始皇三十一年(公元前216年),令黔首自实田(自报土地实数). 回答:结合上述材料,以秦为例,概述我国土地私有制的确立过程。


正确答案: (1)春秋战国时期,随着私田的不断扩大,各诸侯国先后用国家赋税制度和法律条文,将土地私有制度确定下来.秦国的“租禾”是根据田地产量征收赋税,实质上开始承认私人对土地的所有权。商鞅变法“废井田,开阡陌”,废除井田制,以法律形式确定私有制度.
(2)秦统一后,令农民自报土地实数,按亩纳税,土地私有制在全国统一通行。

第5题:

阅读下列史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
“国有六职,百工与居一焉。或坐而论道,或作而行之,或审曲而执,以饬五材,以辨民器,或通四方之珍异以资之,或饬力以长地财,或治丝麻以成之。坐而论道,谓之王公;作而行之,谓之士大夫;审曲面执,以饬五材,以辨民器,谓之百工;......百工之事,皆圣人之作也。烁金以为刃,凝土以为器,作车以行陆,作舟以行水,此皆圣人之所作也。天有时,地有气,材有美,工有巧,合此四者,然后可以为良。材美工巧,然而不良,则不时,不得地气也。......”
——《周礼.冬官考工记第六》
材料二
“公食贡,大夫食邑,士食田,庶人食力,工商食官,皂隶食职,官宰食加。”
——《国语.晋语四》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了当时什么样的经济现象?
(2)材料二反映了当时什么样的经济现象?
(3)材料一和材料二反映了当时手工业和商业什么样的趋势?


答案:
解析:
本题旨在考查考生对于商周时期的经济生活的掌握。考生必须首先具备基本的文言文的阅读能力,来从材料中提取关键的解题信息。

第6题: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秦简公七年<公元前408年>,初租禾。-<<史记.六国年表>>

材料二秦孝公任商鞅.鞅以....秦地广人寡,故草不尽垦,地利不尽出....故废井田,制阡陌,任其所耕,不限多少.数年之间,国富兵强,天下无敌。----<<通典.食货>>

材料三秦始皇三十一年(公元前216年),令黔首自实田(


参考答案:

(1)春秋战国时期,随着私田的不断扩大,各诸侯国先后用国家赋税制度和法律条文,将土地私有制度确定下来.秦国的“租禾”是根据田地产量征收赋税,实质上开始承认私人对土地的所有权。商鞅变法“废井田,开阡陌”,废除井田制,以法律形式确定私有制度.
(2)秦统一后,令农民自报土地实数,按亩纳税,土地私有制在全国统一通行。


第7题:

材料一:
而富商大贾或蹄财役贫,转毂百数,废居居邑,封君皆低首仰给。冶铸煮盐,财或累万金,而不佐国家之急,黎民重困。于是天子与公卿议,更钱造币以赡用,而摧浮淫并兼之徒。
——司马迁《史记·平准书》
材料二:
世淫侈矣,饰知巧以相诈利者为知士,敢犯法禁昧大奸者为识理。故邪人务而日起,奸诈繁而不可止,罪人积下众多而无时已。君臣相冒,上下无辨,此生于无制度也。今去淫侈之俗。行节俭之术,使车舆有度,衣服器械各有制数。制数已定,故君臣绝尤而上下分明矣。擅遏则让,上僭者诛,故淫侈不得生,知巧诈谋无为起,奸邪盗贱自为止,则民离罪远矣。知巧诈谋不起,所谓愚。故曰“使民愚而民愈不罹县网。”
——贾谊《瑰玮》
问题:
(1)结合两则材料,分析其反映的主要内容。
(2)西汉初年,汉武帝为打击地方豪富,除发行五铢钱外,还采取了哪些措施


答案:
解析:
(1)材料一反映西汉初期富商大贾从事煮盐、冶铁行业积累巨额财富,导致民众疾苦、国家财税窘迫,成为 地方上的不稳定因素。因此,西汉政府发行新货币来打击这些势力。
材料二反映贾谊建议统治者发动游民和商贩从事农业生产,进而稳定人口,提高自耕农的。生产积极性,以此达到民众富足、社会和谐稳定的局面。
(2)汉武帝打击地方豪富采取的措施:
①实行算缗和告缗。算缗要求从事工商业和高利贷的经营者、手工业者申报财产,按照一定比例缴纳财产税。告缗规定隐瞒财产或申报不实的人,没收其全部财产并戍边一年,将其财产半数奖励给告发的人。
②实行盐铁官营。汉武帝通过国家垄断经营盐铁业,废止私营盐铁业,在各地设立盐铁官管理盐铁的生产和销售。
③创设均输平准。由大农令在京城和各地设立平准官和均输官,负责调度、转运京城和各地所需的物资,杜绝富商囤积销售紧缺货物的现象。

第8题: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3分)

材料一(北魏孝文帝下诏)“富强者并兼山泽……而欲天下太平,百姓丰足,安可得哉?今遣使者循行郡州,与牧守(地方行政长官)均给天下之田,还、受以生死为断,课农桑.兴富民之本.——《魏书·高祖纪》

材料二诸男夫十五(岁)以上,受露田四十亩,妇人二十。(对实行两年轮耕的)所授之田率倍之,三易之田再倍之……(人多地少的地方)乐还者逐空荒……诸宰民之官(各地的地方长官)各随地给公田,刺史十五顷,太守十顷,治中、别驾各\顷,县令、郡丞六顷。更代(离职与上任)相付。卖者坐如律。

——《魏书·食货志》

回答:

(1)根据上述材料,说明北魏均田制的实质。(4分)

(2)它能抑制“富强者并兼而泽”吗?为什么?(4分)

(3)概括说明北魏孝文帝鼓励农耕的措施。(5分)


正确答案:
(1)北魏均田制是在不触动地主阶级土地占有的前提下,政府把无主土地分配给农民,农民要交纳赋税和服徭役。其实质是维护封建统治。
(2)不能抑制兼并。因为均田制没有改变封建土地所有制,而且官僚地.:占有大量土地,土地兼并必然还会发展起来。
(3)均田令使农民得到了一定的土地;鼓励农民实行土地的休耕轮作;准许农民迁往荒地多的地方。

第9题:

阅读下列史料并回答问题:
“夫滕,壤地褊小,将为君子焉,将为野人焉。无君子,莫治野人;无野人,莫养君子。请野九一而助,国中什一使自赋。卿以下必有圭田,圭田五十亩;余夫二十五亩。死徙无出乡,乡田同井,出入相友,守望相助,疾病相扶持,则百姓亲睦。方里而井,井九百亩,其中为公田。八家皆私百亩,同养公田;公事毕,然后敢治私事,所以别野人也。此其大略也;若夫润泽之,则在君与子矣。”
——《孟子.滕文公上》
请回答:
(1)材料中反映了什么样的经济制度?
(2)简要评价一下这个制度。


答案:
解析:
本题旨在考查商周时期的土地制度,也就是井田制。考生需要从材料“方里而井,井九百亩,其中为公田。八家皆私百亩,同养公田;公事毕,然后敢治私事”得出这是井田制的特征,也是解题的前提,不然只有文不达意。

第10题:

《公羊传》宣公十五年何休注云:“是故圣人制井田之法而口分之,一夫一妇受田百亩,以养父母妻子,五口为一家„„肥墒不得独乐,硗墒(质地差的土地)不得独苦,故三年一换土易居,财均力平,兵车素定,是谓均民力强国家。”材料说明井田制下()

  • A、出现土地兼并现象
  • B、农民拥有土地的支配权
  • C、土地经营相对公平
  • D、私田争夺公田的劳动力

正确答案:C

更多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