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马克思的历史主义?
第1题:
历史主义史学
一种成长于19世纪,在20世纪上半叶得到充分认识的存在于诸多历史学家思想中的史学思想。希望在确定真实的历史事实之后,通过寻找个体事件中事实之间的因果关系,解释从历史中之所以孕育出现实的原因,以德国最为发达。主要特点:强调历史因素的连续性、个别性、独特性、具体性;主张深入挖掘和考证史料;用情感取代理性,通过著史抒发情感和理想,强调直觉沟通,要求设身处地的去理解各时代的历史文化;注重伟大人物与政治斗争;不独树一帜与其它史学思想共存共荣。代表人物:萨维尼《中世纪罗马法》,洪堡《论历史学家的任务》,柏克《法国革命论》,黑格尔《历史哲学》等
第2题:
什么是历史主义?如何在史学研究中贯彻历史主义原则?
历史主义是指从历史的联系和变化发展中考察对象的原则和方法。在近代欧洲者哲学史上提出和主张这一原则的有维科、伏尔泰、黑格尔等。真正科学的阐明并应用历史主义原则和方法的是马克思和恩格斯。
历史主义原则对史学研究的基本要求有:
①站在历史进步的立场上评价历史事务
②把问题提到一定得历史范畴之内
③要重视基本的历史联系
④把历史事务作为一个过程去研究
⑤历史地对待历史遗产。
第3题:
简述新历史主义。
新历史主义是20世纪80年代兴起于美国的一种文论思潮。
它以福柯的解构主义为哲学基础,
力图矫正形式主义以及有关文学批评中非历史化的弊病,主张恢复文学研究中的历史纬度,
强调重新关注文学与历史、文学与意识形态之间的联系。
它要求以文化观照为中心。
第4题:
历史主义
第5题:
《透明的红萝卜》的表现手法具有什么特征?()
第6题:
试述马克思主义历史主义的主要观点及其对史学研究的基本要求?
唯物史观也称历史唯物主义,是运用辩证唯物主义探讨社会发展的最一般规律的科学理论。它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自身也是一个内容丰富、结构完整的理论体系。与以往唯心史观相比,唯物史观正确地解决了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指出了人们思想动机背后的客观的物质动因。
唯物史观的基本原理主要有:
一、人类社会及其历史是客观存在的,是按照不以人的一直为转移的客观规律向前发展的;
二、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
三、由社会基本矛盾运动规律决定,主要以生产关系为标准,人类社会由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社会依次演进;
四、生产斗争、阶级斗争、科学实验是推动历史发展的动力;
五、人民群众是历史发展的创造者,也承认杰出人物在历史上的作用。
长期以来,唯物史观在我国史学研究实践中发挥了重大的指导作用,同时也暴露出了一些不足和问题,这就需要我们在实践中正确看待和运用唯物史观,既不拘泥僵化,也不轻视抛弃。唯物史观是方法,而不是教义。具体来说,唯物史观的方法论原则有:
一、承认历史过程的客观存在性,一切研究都仅仅从客观历史事实出发;
二、归根到底用社会存在去说明社会意识;
三、把人类历史作为一个以生产发展为基础,各种历史因素相互作用形成的统一的有规律的过程去研究。总之,我们要“像马克思那样去思考问题”,把唯物史观当成史学研究的指南,以独立的精神去进行创造性的研究。
第7题:
历史主义的科学划界标准是什么?
第8题:
试述历史主义的基本内容?
由于历史“一度”性特点所决定,看待和揭示人类社会发展进程中曾经发生过的事、认识和评价生活在过去某一时空中的人物,需要确定基本依据和标准。这个基本依据和标准就是“历史主义”。作为一种史学方法论观点,历史主义大致包括三个相互联系的基本内容:一是一切社会制度和现象都是历史的产物,进行研究时,应当从产生这些制度和现象的条件出发。在人类发展过程中,任何一个阶段出现的现象,都不是孤立的,都会与同时发生的许多现象相互关联,并互为条件,离开了这些条件,任何历史现象的研究,都可能变成一堆杂乱无章的糊涂账,甚至是一堆荒谬绝伦的错误。二是在分析任何社会问题时,都要把问题提到一定的历史范围之内。任何历史事件、历史现象都发生在一定的、具体的环境之中,如果脱离这些具体环境研究历史问题,做出某种对历史的论断,无疑是缺乏科学性、站不住脚的。三是从发展中考察一切历史现象,从动态的而不是静态角度看待和评价一切历史事物。一切事物都是发展运动着的。
第9题:
评价历史人物为什么要进行历史主义的分析和阶级的分析?
第10题:
中国传统蒙学书籍《三字经》里说:“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这种关于人的观点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