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乐颂》

题目

《欢乐颂》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亨德尔的清唱剧《弥赛亚》的歌词全部来自于( )。

A.《欢乐颂》
B.《古兰经》
C.《哈里路亚》
D.《圣经》

答案:D
解析:

第2题:

《欢乐颂》在贝多芬《第九交响曲》中第( )乐章中出现。

A.一
B.=
C.三
D.四

答案:D
解析:
《欢乐颂》是贝多芬《第九交响曲》中的第四乐章。

第3题:

欧盟盟歌是贝多芬的《欢乐颂》。()

此题为判断题(对,错)。


正确答案:正确

第4题:

《欢乐颂》是()国作曲家()的作品。


正确答案:德;贝多芬

第5题:

《欢乐颂》在贝多芬《第九交响曲》中第( )乐章中出现。

A.一
B.二
C.三
D.四

答案:D
解析:
《欢乐颂》是贝多芬《第九交响曲》中的第四乐章。

第6题:

《欢乐颂》是下列那位作曲家的作品( )

A.肖邦
B.贝多芬
C.莫扎特
D.约翰.施特劳斯

答案:B
解析:

第7题:

为席勒诗作《欢乐颂》谱曲并编入《第九交响曲(合唱)》的作曲家是( )

A.贝多芬
B.莫扎特
C.海顿
D.巴赫

答案:A
解析:

第8题:

《欢乐颂》是《D小调第九交响曲》第( )乐章中的主题歌。

A.一
B.二
C.三
D.四

答案:D
解析:

第9题:

依据《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实验)》的基本理念,分析下面欣赏教学课例,对教学设计、教学环节进行点评。
? 【课题名称】《欢乐颂》(选自贝多芬的《第九交响曲》第四乐章)
? 【教学内容】音乐鉴赏《欢乐颂》
? 【教学重点】《欢乐颂》主题
? 【教学过程片段】
? 1.聆听音乐,引导学生分辨欢乐颂主题出现了几次。
? 2.再次聆听,学生辨析主奏乐器分别是什么,以什么力度出现。
? (学生在纸上边听边写,一位同学在多媒体课件上做标记)
? 3.结合学生的回答,教师在多媒体课件上验证。
? (1)欢乐颂主题出现了四次。
? (2)主奏乐器分别是大提琴、中提琴、小提琴以及乐队全奏。
? (3)力度从弱到强,音区从低到高,形象地表现了“欢乐”的壮大过程。
? 4.小结:乐曲采取简单有效的重复方法,正式确立了“欢乐”主题。


答案:
解析:
本课是一节鉴赏课,在教学设计和教学环节上反映了以下特点:
(1)本节课的教学环节衔接紧密,通过教师的引导一步步寻找到了“欢乐”。
(2)本节课鉴赏的内容是大家比较熟悉的《欢乐颂》,通过不断聆听和模仿,进行艺术积累,
可以获益颇多,进而使其在审美能力和歌唱表演能力等方面都有所进步和提高。
不足之处:缺少教学目标。一堂课的三维目标一定要定准,之后所有活动安排都紧紧围绕学
生的体验、感受,让学生在聆听与体验中,最终获得审美能力的提高等。教学重点不合理,只
写了《欢乐颂》主题,没有说明是演唱还是鉴赏。缺少导人环节,一节课的导入,对明确该课
的学习任务和目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诱引学生的求知欲望,都具有重要作用。教学过
程中,两次聆听,仅仅让学生去听主题出现的次数、主奏乐器、力度,教学内容有些单一,作为
鉴赏课,可以从力度、速度、节奏、旋律、情绪等各要素着手,引导学生聆听鉴赏。教学环节
中,教师让一位学生在多媒体课件上做标记,此环节设计的意义不明确。小结总结不到位,
小结应该是对本节课的总结及给学生布置作业。

第10题:

旋律3345/5432/112313.22/出自()

  • A、《北京喜讯传边塞》
  • B、《欢乐颂》
  • C、《三峡的孩子爱三峡》
  • D、《走进新时代》

正确答案: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