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述谢赫“气韵”的含义
第1题:
画论上的“气韵生动”是提出的。( )
A.张彦远
B.顾恺之
C.吴道之
D.谢赫
第2题:
谢赫说:“六法者何?一、气韵生动是也;二、骨法用笔是也;三、应物象形是也;四、随类赋彩是也;五、经营位置是也;六、()是也。”
对六法原文的标点断句,一般是“六法者何?一气韵生动是也,二骨法用笔是也,三应物象形是也,四随类赋彩是也,五经营位置是也,六传移模写是也。
第3题:
此题为判断题(对,错)。
第4题:
谢赫“六法论”中除“气韵生动”一条外,还有哪五条?
二、骨法用笔,三、应物象形,四、随类赋彩,五、经营位置,六、传移模写
第5题:
试述谢赫“气韵”的含义
①谢赫的评画标准“六法”中的“气韵生动”是最重要的一法。(由于谢赫时代的绘画主要是人物画,而人物精神、性格、“风气韵度”的表现显得是重要,因此,谢赫把“气韵生动”作为“六法”中的第一法。)
②气、韵分举。
③“气”所指的含义。是指自然宇宙生生不息的生命力
④“韵”所指的含义。指事物所具有的某种情态
⑤“气韵”的含义。南朝画家谢赫在《古画品录》中提出绘画“六法”,第一即是“气韵”。气和韵都和“神”相关,故有神气,神韵之说。艺术作品神形兼备,即为“气韵”。气韵,隐藏在性的背后,无法用感官感知,是艺术家和艺术作品的灵魂,是我国传统艺术作品的最高境界。
第6题:
下列属于谢赫“六法论”的是()。
A、气韵生动
B、经营位置
C、传移模写
D、应物象形
第7题:
试述谢赫的“六法论”?
谢赫,南齐时期人物画家。善作风俗画、人物画。他从人物画的创作总结出画论,却成了千古不易的经典,被后来的艺术家们引伸发挥,影响了中国画的发展,代表作《古画品录》。其中提出了绘画的社会功能,以及品评绘画的六条标准,即“六法”,“六法”最早是对人物画创作规律的总结,后被引申至其他艺术领域。具体如下:
1.气韵生动,即人物画要以表现出对象的精神状态,与性格特征为目的的。后来引申为所有绘画作品中刻画的形象或者整个作品整体具有的一种生动的气韵,富于中国画以生命的活力。
2.骨法用笔,借指人内在的性格刚直果断以及所画人物的骨像所体现出的身份气质,也包含了用笔所表现出的骨力、力量美,指作为表现手段的“笔墨效果”,例如线条的运动感、节奏感和装饰性等。气韵生动,骨法用笔属于精神方面。
3.应物象形,指画家的描绘要与所反映的对象形似。
4.随类赋彩,是指着色,可以解释为着色上彩要与符合所画之物的特征。应物象形,随类赋彩属于造型方面。
5.经营位置,主要用于当时的人物类连环画,即在画图中按照连环画内容去经营安排同一人物的一组组内容。如女史箴图、洛神赋图等。
6.转移模写,指临摹作品绘画上的转移流布靠的是模写,模写的功能一是可以学习基本功,二是可作为流传作品的手段。
第8题:
顾恺之 气韵生动
张燥 论画以形似,见与儿童邻
谢赫 谐古以开今
石涛 外师造化,中得心源
苏轼 以形写神
第9题:
例举历代评论家对谢赫的“气韵生动”一语的发挥与应用。
①北宋郭若虚《图画见闻志》把“气韵生动”说得很神秘,认为是“生而知之”的,“不可能学”的,这就陷入了唯心主义的泥坑。
②北宋韩拙《山水纯全集》
③元代扬维桢《图绘宝鉴序》
④明董其昌《画禅室随笔》虽然与北宋郭若虚有同样的见解,不过,他认为“也有学得处”,只要“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胸中脱去尘浊,自然丘壑内营,成立鄞鄂,随手写来,皆为山水传神矣”。即由画家主观的修养发而为客观的表现,做到主客观的统一,也就是画家的气韵、对象的气韵与画上的气韵三者的统一。
⑤清代邹一桂《小山画谱》
今天的绘画,仍然强调要有气韵,苟无气韵,即无生命,绝不能成为一幅好作品。
第10题:
画论上的“气韵生动”是()提出的。
A张彦远
B顾恺之
C吴道之
D谢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