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古代宫殿建筑的体制(三朝五门制)的建成时间;试以北京故宫为例,简述宫殿建筑群体的成就。
第1题:
我国古代宫殿建筑的体制(三朝五门制)的建成时间;试以北京故宫为例,简述宫殿建筑群体的成就。
汉、晋、南北朝宫室都在正殿两侧设东西厢或东西堂,备日常朝会及赐宴等用,三者横列。及至隋文帝营建新都大兴宫,追绍周礼制度,纵向布列“三朝”:广阳门、大兴殿和中华殿。唐高宗迁居大明宫,仍沿轴线布置含元、宣政、紫宸三殿为“三朝”。北宋元丰后汴京宫殿以大庆、垂拱、紫宸三殿为“三朝”。明初,南京宫殿仿照“三朝”作三殿(奉天殿、华盖殿、谨身殿)并在殿前作门五重(奉天门、午门、端门、承天门、洪武门)。明初宫殿比拟古制,除“三朝五门”之外,按周礼“左祖右社”,在宫城之前东西两侧置太庙及社稷坛。
北京故宫是我国现存规模最大、最完整、最有代表性的宫廷建筑群。被世界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始建于明永乐十四年(1416年),经过14年建成,位于皇城之中,称为紫禁城,南北—960米;东西—760米,共有四个城门;宫城四角均建华丽的角楼,宫城墙是高大的城垣,外侧护城河,防范森严。故宫建筑布局基本上附会《考工记》及传统的礼制来布置的,左祖右社、三朝五门、前朝后寝。故宫的设计思想主要体现帝王的权利,中轴线、突出主体建筑。故宫建筑群反映中国封建社会宗法观念的等级制度,主要表现在屋顶形式、建筑开间、色彩、台基和彩画。故宫建筑继承前代经验并进一步发展,使整个建筑群空间布局规整统一、富于变化达到完美境地。整个建筑群体艺术风格协调统一,体现在和谐、韵律、统一中求变化、装修色彩。北京故宫是我国历史上珍贵的文化财富、人类文化宝贵遗产。其主要成就有:
(1)强调中轴线和对称布局。
(2)院的运用与空间变化。
(3)建筑形体尺度的对比。
(4)富丽的色彩和装饰。
(5)建筑空间是伴随着人的行为来组织的。
第2题:
简述中国古代宫殿建筑形制的衍变。
原始阶段—前堂后室
商周时期—四阿重屋,“茅茨土阶” 春秋战国—高台榭,美宫室
西汉—宫殿分区,前朝后寝,主殿用于大朝,两侧长朝
东汉—南北二宫,与阁道想通
魏晋南北朝—东西堂制
隋代—纵向布置三朝的阶段
唐代—三朝五门,强化中轴线
宋代—御街千步廊制度
元代—千步廊金水桥,工子形殿宇
明清—千步廊金水桥,三朝二宫
第3题:
我国现存得完好的古代宫殿是北京故宫与沈阳故宫。 ( ) A.正确 B.错误
此题为判断题(对,错)。
第4题:
北京故宫是中国明清两代的皇家宫殿,是中国古代宫廷建筑之精华,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第5题:
第6题:
试以天坛建筑群为例,简述我国古代坛庙建筑的成就。
天坛是明、清两代皇帝祭天场所,是我国现存规模最大的坛庙建筑群,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位于明清北京城外城,全城中轴线的左侧。始建于明永乐十八年,嘉靖年间增建,清代有加以扩建。占地4000亩,两层垣墙构成内坛、外坛两部分,内外坛墙北部呈半圆形,南部为方形;北高南低,表示“天圆地方”。坛内建筑按使用性质分为四组:
1.祭天圜丘及其附属建筑—内坛南部;
2.祈年殿(祈谷殿)为主及附属建筑—内坛北部;
3.斋宫(皇帝祭天前夕居住持斋之所—内坛西部;
4.牺牲所、神乐署—外坛西侧。
其单体建筑有:
1.圜丘:建于明嘉靖九年,清乾隆十四年扩建,祭天之所;
2.皇穹宇:建于明嘉靖九年,供奉“昊天上帝”的牌位;
3.回音壁:皇穹宇圆形墙壁;
4.祈年殿:建于永乐十八年,初为大祀殿。嘉靖改建降为大享殿(祈谷殿);
5、斋宫:建于永乐十八年,面积4万平米,正殿—无梁殿;
6、丹陛桥:连接两组重要建筑的中轴线,南低北高。
第7题:
第8题:
我国古代宫殿建筑的布局,一般左为社稷坛、右为祖庙。( )
第9题:
世界上保存最完整的最大古代宫殿和古建筑群是()
第10题:
()的建筑酷似中国的故宫,是首尔规模最大,最古老的宫殿之一,其中的(),是韩国古代最大的木建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