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9年5月2日,《北京晨报》发表《外交警报告国人》一书,沉痛地说:“胶州亡矣,山东亡矣,国将不国!”该材料反映了()。A、中日《马关条约》的签订B、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C、巴黎和会中国外交失败D、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

题目

1919年5月2日,《北京晨报》发表《外交警报告国人》一书,沉痛地说:“胶州亡矣,山东亡矣,国将不国!”该材料反映了()。

  • A、中日《马关条约》的签订
  • B、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
  • C、巴黎和会中国外交失败
  • D、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1919年5月2日,北京《晨报》载文曰:“胶州亡矣,山东亡矣!国不国矣!”这句话针对的是( )。

A.袁世凯接受“二十一条”
B.日本强行租借胶州湾
C.巴黎和会中国外交受挫
D.《九国公约》的签订

答案:C
解析:
暂无答案解析

第2题:

“九· 一八”事变后,国际联盟调査团提出“国际合作为最善之解放”,其实质是()

A.要求中国放弃东北局部,以保全国大局,纵容日本侵略
B.要求日本接受国联调查报告的结论
C.要求日本接受中国的要求,恢复“九·一八”事变前东北原状
D.要把中国东北变成列强共管的殖民地

答案:D
解析:
本题旨在考查考生对于当时情况的了解。国联调查团的报告书认为,日本与中国东北有着天然的联系,日军在中国东北的军事行为非法,明确认定伪满洲国不是自发的行为,这一立场无疑是公正的,但是,希望通过建立一个特别的行政机构,满足中日双方的利益,这就严重损害了中国的主权。

第3题:

导致西方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狂潮的事件是()。

A.甲午中日战争的爆发

B.签订《马关条约》

C.三国干涉还辽

D.签订《辛丑条约》


参考答案:C

第4题:

民国时期北京《晨报》曾发表《外交警报敬告国人》一文说:“胶州亡矣,山东亡矣,国将不国矣!”这篇文章应该发表在哪年?()

  • A、1915年
  • B、1916年
  • C、1919年
  • D、1921年

正确答案:C

第5题:

五四运动爆发的直接导火线是()

A北洋军阀接受日本提出的“二十一条”

B北洋军阀与日本签订“西原借款”合同

C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

D华盛顿会议上中国外交的受挫


C

第6题:

“胶州亡矣,山东亡矣,国将不国矣!”该宣言针对的历史事件是_______。

A.1915 年袁世凯与日本签署“二十一条”
B.1919 年中国外交在巴黎和会的失败
C.1931 年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
D.1937 年“七七事变”的爆发

答案:B
解析:
本题考查人文历史知识。

A 项错误,1914 年 8 月 23 日,日本对德国宣战,经 70 多日激战,于 11 月 7 日占领全部的德国租借地胶州湾。
1915 年 1 月,日本向中国提出“二十一条”。“要求中国承认日本继承德国在山东的一切权益;山东省不得让 与或租给他国;准许日本修建自烟台(或龙口)连接胶济路的铁路”等,但当时并无“胶州亡矣,山东亡矣,国 将不国矣!”的宣言。
B 项正确,1919 年,第一次世界大战完结后举行的巴黎和会中,列强把德国在山东的权益转让给日本,当时北 洋政府未能捍卫国家利益,引起国人极端不满。同年 5 月 2 日,北京政府密电中国代表可以签约。外交委员会 事务长、国民外交协会理事林长民在《晨报》、《国民公报》撰文:“胶州亡矣,山东亡矣,国将不国矣,愿合四万万众誓死图之。”
C 项错误,1931 年 9 月 18 日夜,在日本关东军安排下,铁道“守备队”炸毁沈阳柳条湖附近的南满铁路路轨, 并栽赃嫁祸于中国军队。日军以此为借口,炮轰沈阳北大营,是为“九一八事变”。“九一八事变”标志着世 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开始,揭开了第二次世界大战东方战场的序幕。
D 项错误,1937 年 7 月 7 日夜,日军在北平西南卢沟桥附近演习时,借口一名士兵“失踪”,要求进入宛平县 城搜查,遭到中国守军第 29 军严辞拒绝。日军遂向中国守军开枪射击,又炮轰宛平城。第 29 军奋起抗战。这 就是震惊中外的七七事变,又称卢沟桥事变。七七事变是日本帝国主义全面侵华战争的开始,也是中华民族进 行全面抗战的起点。

第7题:

下列传单中,集中体现五四运动反帝反封建斗争精神的是(  )

A.“中国土地可以征服而不可以断送!中国的人民可以杀戮而不可以低头!”
B.“胶州亡矣,山东亡矣,国将不国矣!”
C.“外争主权,内惩国贼”
D.“誓死力争,还我青岛”

答案:C
解析:
“中国土地可以征服而不可以断送!中国的人民可以杀戮而不可以低头!”主要表达了中国人民的抗争决心。“胶州亡矣,山东亡矣,国将不国矣!”主要揭露当时面临的危急形势。“誓死力争,还我青岛”侧重于对外斗争,突出了反帝性质。“外争主权,内惩国贼”内外有别,各有目标,对外反帝国主义,对内反北洋军阀政府,北洋军阀政府本身就是封建势力的代表。因此,正确答案是c。

第8题:

《马关条约》的签订,使中国的民族危机进一步加深,主要是因为()

A.台湾等土地的割让

B.巨额赔款

C.开放新通商口岸

D.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狂潮


参考答案:D

第9题:

1919年5月2日,北京《晨报》发表《外交警报敬告国民》一文,指出“胶州亡矣!山东亡矣!国不国矣!”这主要是针对帝国主义()

  • A、强租胶州湾
  • B、将德国在山东的特权转让给日本
  • C、强行占领山东省
  • D、逼迫清政府割让山东半岛

正确答案:B

第10题:

下列事件中能够充分体现五四精神主旋律的有() ①巴黎和会上,中国代表顾维钧向帝国主义列强据理力争,强调中国对山东拥有主权 ②总统府外交委员会事务长林长民发表《外交警报警告国民》,大声疾呼:“胶州亡矣,山东亡矣!” ③北大法科学生谢绍敏啮破中指,血书“还我青岛”四个大字,公之于众 ④浙江海宁县召开万人国民大会,决定开除陆宗舆县籍

  • A、①②③
  • B、②③④
  • C、①②③④
  • D、②③

正确答案:C

更多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