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及其评价。

题目

简述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及其评价。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简述“文景之治”的主要内容及其局限。


参考答案:

内容:推行“与民休息”政策。文帝十分重视农业,屡诫百官守令劝课农桑,免田租,景帝时复收田租之半,从此成为汉朝定制。文帝时,丁男徭役减为三年征发一次,算赋也减少。上述重农政策促进了自耕农阶层的发展。
文帝一度取消过关用传制度,使商业日益活跃,后又开放国家统治的山林川泽,促进了商业的繁荣,但商人势力日益膨胀。
文景时期,继续对法律加以改革,减缓农民奴婢化的进程,废除伤残人肢体的刑罚,断狱从轻,不滥用刑法,狱事减省。
文帝提倡节俭,对奢在地主、商人中兴起的奢靡之风起到一定的制约作用,也使国家财政支出有所减少。
限制:文景时期的“与民休息”政策归根到底使地主阶级的阶级政策,一些看来对农民有利的措施,对地主和商人更为有利。而且在西汉社会安定、民生富足的另一面,也掩盖着许多新的矛盾和亟待解决的社会问题,如诸侯王强大难治,官场因循苟安,商贾豪民巧法使假,社会上奢侈之风更甚等。


第2题:

简述新文化运动时期平民教育运动中的两种倾 向及其共同点。


答案:
解析:
提倡平民教育,是新文化运动中民主 思潮在教育领域中的反应和重要组成部分。"平 民教育”思潮和实践在发展中表现各异,主要有 两大不同的倾向。第一种倾向是改良主义的平 民教育思想,他们希望通过平民教育,逐渐地提 高全体国民的素质。1919年,北京高等师范学校 的部分师生联合组织了“平民教育社”,出版了 《平民教育》刊物,并声称“要来细谈根本改造的 教育,不愿去高论‘空中楼阁’的政治”,即代表 了这种倾向。另一种倾向是革命的平民教育思 想,这一派人物主张平民教育不仅传播文化知 识,更主要是唤起工农群众的革命觉悟。坚持这 种思想的人主要是一批马克思主义的知识分子, 像李大剌、邓中夏、毛泽东等人。1919年1月,北 京大学成立的“平民教育讲演团”代表了这种倾 向。他们的目的在于引导劳苦大众走革命的道 路,这是中国共产党后来领导的工农革命教育的 源头。 尽管平民教育运动存在上面两种不同的倾 向,但在他们的思想中都存在以下一些共同的特 征:提倡教育普及,反对教育的等级性和教育特 权;提倡尊重个人价值,发展个性和教育,反对强 迫训练的教育;总体上要求教育所有国民都具有 参与民主政治的素质,养成合格公民的资格。

第3题:

试述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及其历史意义。


正确答案:

第4题:

简述李悝变法的主要内容及其意义。


答案:
解析:
【答案要点】战国初期,魏国国君魏文侯任用李悝为宰相,实行变法。据说,李悝是孔子弟子卜子夏的学生。李悝在任相期间,得到国君的信任和同僚的支持,在政治、经济各个方面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改革。
李悝变法的主要内容:
(1)废除官爵世袭制。对于那些对国家没有贡献,完全依靠父祖辈的爵禄享有特权的人,剥夺其官职和俸禄,把这些官职和俸禄授予那些对国家作出贡献的人。
(2)编制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完整的封建法典——《法经》,分为盗、贼、囚、捕、杂、具六篇,以此来维护封建统治秩序。
(3)革除旧有的阡陌封疆,鼓励自由开垦土地,提倡在一块土地上杂种各种粮食作物,要求农户在住宅周围栽树种桑,充分利用空闲地扩大农户农副业生产。增产者赏,减产者罚。
(4)实行“平籴法”。在年成好的时候,政府以平价收购多余粮食作为储备,使粮食价不至于暴跌;荒年时再以平价出售,保证粮价不至于暴涨。用这种方法限止商人的投机活动,保护农民利益。
(5)改革军制,精选武士。中选者免除全家徭役,并奖给田宅。
李悝变法使魏国经济得以迅速发展,国力日益强大,成为战国初期的一个强盛的国家。

第5题:

简述进行课程评价的主要内容。


答案:
解析:
(1)课程目标是否合适,并且是否达到:(2)课程结构、进度和连续性:(3)课程大纲的实用性与现实性:(4)教学方法的质量与效果: 5)课程结束后学生的能力: (6)课程目标是否进行了评估:(7)工作人贝的进取心及凝聚力:(8)资金的提供及利用情况。

第6题:

简述社会评价的主要内容。


参考答案:

(1)项目的社会影响面分析
(2)项目与所在地区的互适性分析
(3)社会风险分析


第7题:

简述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主要内容。


答案:
解析:
答P339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主要内容。
(1)道德品质。
(2)公民素质。
(3)学习能力。
(4)交流与合作能力。
(5)运动与健康。
(6)审美与表现

第8题:

简述唐律十二篇及其主要内容.


正确答案:
(1)《名例律》,《唐律疏议》说:“名者,匠刑之罪名;例者,五刑之体例。”这成为整篇唐律的总则。规定了封建制五刑、十恶、八议、请、减、赎、当、免等特权法制度以及刑罚适用原则。  
(2)《卫禁律》规定关于警卫皇帝、保卫宫殿、维护国家边塞等方面的内容,它以维护皇权与国家主权为宗旨。
(3)《职制律》是有关官吏设置、选任、失职、渎职等职官管理与惩戒方面的法律。它以区分官吏职责、惩办官吏不法为重点。
(4)《户婚律》是有关户籍、土地、赋税、徭役及婚姻家庭方面的法律。它以保证国家财政收入、维护家庭婚姻关系为重点。
(5)《厩库律》是有关牲畜与仓库管理方面的法律,宗旨在于维护官有资财不受侵损。  
(6)《擅兴律》是关于发兵与兴造国家工程的法律,它以确保皇帝控制军队为重点。 
(7)《贼盗律》是关于惩治贼盗犯罪方面的法律,它以维护地主阶级政治统治和财产不受侵犯为主旨。
(8)《斗讼律》是因斗殴引起诉讼方面的法律规定,它注重区分斗杀罪与故杀等罪的界限,并依人的身份不同实行同罪异罚的方针。
(9)《诈伪律》是关于诈骗与伪造方面的法律,它以维护皇帝玉玺、兵符、官符为重点,严惩带有政治危害的诈骗伪造犯罪。
(10)《杂律》是关于弥补各篇不足,规定社会治安与市场管理等方面的法律。
(11)《捕亡律》是关于逮捕、监禁与稽送人犯方面的法律。  
(12)《断狱律》是关于审判方面的法律,它重点规定了审判程序与法官责任,构成唐代诉讼法的重要内容。

第9题:

简述新文化运动时期平民教育运动中的两种倾向及其共同点。


答案:
解析:
提倡平民教育,是新文化运动 中民主思潮在教育领域中的反应和重要组成部分。“平民教育”思潮和实践在发展中表现各异,主要有两大不同的倾向。第一种是倾向改良主义的平民教育思想,这一派人物希望通过平民教育,逐渐地提高全体国民的 素质。1919年,北京高等师范学校的部分师生联合组织了 "平民教育社”,出版了《平民教育》刊物,并声称“要来细谈根本改造的教育,不愿去高论‘空中楼阁’的政治”, 即代表了这种向。另一种是倾向一种革命的平民教育思想,这一派人物主张平民教育不仅传播文化知识,更主要的是唤起工农群 众的革命觉悟。坚持这种思想的人主要是一 批马克思主义的知识分子,像李大钊、邓中 夏、毛泽东等人。1919年1月,北京大学成立的"平民教育讲演团”代表了这种倾向: 他们的目的在于引导劳苦大众走革命的道路,这是中国共产党后来领导的工农革命教 育的源头。 尽管平民教育运动存在上面两种不同的 倾向,但其存在以下一些共同的特征:提倡教育普及,反对教育的等级性和教育特权; 提倡尊重个人价值,发展个性和教育,反对 强迫训练的教育。总体上要求教育所有国民都具有参与民主政治的素质,养成合格公民的资格。

第10题:

简述《塘沽协定》的主要内容及其影响。


答案:
解析:
1933年5月31日,华北军方与关东军签订《塘沽停战协定》,规定: (1)中国军队撤至延庆、昌平、通州等一线以西、以南地区,不能越线前进;(2)日军为确认第1款的实行情况,随时可以用飞机或其他方法视察,中方应予以保护; (3)日军在确认中方已遵守第1款时,自动撤归长城线;(4)长城线以南及第1款所示之线以北以东地域的治安维持,由中国警察机关负责。
协定实际上承认了日本对东北、热河的占领,同时划绥东、察北、冀东为日军自由出入地区,从而为日军进一步侵占华北敞开了大门,放缓了中日之间的军事冲突。双方重新开始战略调整。日军由军事进攻变为分化中国,蒋介石由“一面抵抗、一面交涉”变为“为和平尽最大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