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孟頫在书法史上的贡献及其书法的特点。

题目

赵孟頫在书法史上的贡献及其书法的特点。

参考答案和解析
正确答案: 贡献:
①赵孟頫为我们创立了楷书“赵体”,与唐楷之欧体、颜体、柳体并称四体。成为后代临摹的主要书体。
②赵孟頫最先把书画合璧,最先在画上题诗,“诗书画”三绝由他开始。
③赵孟頫一生勤奋临池,为后世留下了大量的碑刻墨迹。
④赵在理论上也是一面大旗。
特点:赵在前期刻苦学习和继承前人书法遗产的基础上,博采众长,将晋韵、唐楷、宋意冶于一炉,推陈出新,创立了独具特色的“赵体”。赵起了书法史的中介桥梁作用。赵体书风是温润娴雅、秀艳飘逸。他的楷书代表作是《胆巴碑》、《三门记》、《妙严寺碑》。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钟繇的书法成就及其在书法史上的地位如何?


参考答案:

钟繇,字元常,书法师从刘德升,又学习曹喜、蔡邕而出新体——楷书。《荐季直表》是钟繇最著名的楷书之作,用笔醇厚而雅逸,结体呈扁状,存有隶意,方正中求意趣,在点画的微妙变化中得灵动之姿,虽用笔内敛,仍见外拓之形,气息高古,意态茂密,后世习楷者多法此。其楷书为正书之祖。钟繇在书法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他在书体上进行新的探索,不同于官方的正体——隶篆体,在用笔结字上都赋于了新的审美意味。他内涵灵动多姿的用笔,是王羲之萧散书风的渊源之一,为后世的楷书的发展起到了源头的作用。


第2题:

赵孟頫的书法特点和贡献是什么?


正确答案: 楷书“颜、柳、欧、赵”诸体的“赵”,是指元朝书家赵孟頫创造的“赵体”,在书史上是最后一种影响较大的楷书形式,赵孟頫也是封建社会后期影响较大的书家。
赵孟頫(1254——1322)字子昂,号松雪道人,是宋太祖十一世孙,秦王赵德芳后裔,世居吴兴。元初被御史程巨夫“搜访遗逸”访获,举荐入朝,以宋宗室而仕于元,受到很多南宋遗民的卑视,例如他的师友钱选、郑思肖等因此与他绝交,但却受到元世祖的信任和仁宗的喜爱,累官至翰林学士承旨、荣禄大夫,死后封魏国公,谥文敏。赵孟頫学通儒、道、释诸经典,在文章上也显露过才华,是元朝文学家、诗人,对历代书画深有研究,是位颇有眼力的鉴赏家和书画艺坛巨擘。他的书法影响有元一代书风,他的绘画直承北宋至晋唐传统,在人物、山水、鞍马、兰竹、枯木等方面都有成就,其实践和理论直接影响了元四家的产生,以至整个元代画风。在元朝他已是“荣际五湖,名满四海”,在明、清书坛也有极高的声誉和较大的影响,是中国书画史上不可多得的人物。
赵孟頫书法有“专以古人为法”、“不杂近体”的特点。元史本传说他:“篆籀、分隶、真、行、草书,无不冠绝古今,遂以书名天下。”其书艺渊源,杨载说:“篆则法《石鼓》、《诅楚》;隶则法梁鹄、钟繇;行草则法逸少、献之。”虞集说:“楷法深得《洛神赋》而揽其标,行书诣《圣教序》而入其室,至于草书,饱《十七帖》而变其形。”对晋人书法用过很深的功夫,自言:“余临王献之《洛神赋》凡数百本。”宋濂也说他:“羲献帖凡临数百过。”对于他深得晋人书法的功力,董其昌到晚年很有感叹地说:“余年十八学晋人书,便已目无赵吴兴。今老矣,始知吴兴之不可及也。”关于赵孟頫书法早晚的变化,宋濂说:“魏公之书凡三变,初临思陵(宋高宗),中学钟繇及羲、献诸家,晚乃学李北海。”元、明人大多有此看法,可见他的书艺是超越宋人而直承晋唐的,故有“根抵钟、王,而出入晋唐,不为近代习尚所窘束”的说法。目前赵孟頫流传的大量作品,诸体皆备,而“妙在真、行,奕奕得晋人风度”,特别是他一生“用意楷法”,集晋唐之大成,创造了“赵体”风格,为世所重。王世贞认为:“可出宋人上,比之唐人,尚隔一舍。”但终是唐楷之后影响较大的一家。
赵孟頫楷书以小楷为精妙,鲜于枢说:“子昂篆隶、正、行、颠草,俱为当代第一,小楷又为子昂诸书第一。”赵孟頫一生写小楷很多,特别是晚年信佛,多用小楷写经卷,如《道德经》、《法华经》、《金刚经》、《阴符经》、《心经》、《黄庭经》等。他的小楷精品很多,如《汉汲黯传》,用笔遒丽,结体精密而能灵变,“字形大小,无不峭拔”,功夫很纯熟,可谓精工巧密之极,代表了他小楷书艺的基本面貌和水平。他的行楷书《洛神赋》,笔法遒丽秀润,节奏轻快,写得清新婉丽,优雅柔和,与曹植诗的意趣合谐统一,可谓诗书相发,有“如花舞风中,云生眼底”的优美感。赵孟頫的楷书大字是“赵体”的主要表现形式,前人有“其下笔处,颜筋柳骨,银钩铁画”的称誉。晚年参入李北海笔意之后,法度谨严而又娇健姿。
代表作有《龙兴寺碑》、《仇锷墓碑铭》、《重修三门记》、《胆巴碑》等,赵体大楷笔法精熟,方圆并用,笔画挺秀婉丽,结体均匀之中能灵变中度,确实称得上是楷法精研,秀美有度。元初人多习唐人,到赵孟頫则深入晋人,恢复古法。李衍认为赵孟頫得二王正传,“不流入异端者也”,实际赵孟頫是以古为新的。唐颜真卿突破二王而创颜体风格,到赵孟頫则又跃唐入晋,改变颜真卿以来的雄健书风,寻着二王而创造了他那秀润婉丽的风格,对颜体书风是个否定,对二王又不是简单的继承,自有特定的时代风范,开元人宗晋的风气。历史上对“赵体”的评价向来有异议,其中有因他以宋朝宗室仕元,轻其品节而波及书艺的因素。
如明代张丑说他的书法“第过妍媚纤柔,殊乏大节不夺之气”。莫是龙认为若把赵字“使置古帖间,正似阛阓俗子,衣冠而列儒雅缙绅中,语言面目,立见乖忤”。赵孟頫书风的形成确有多种原因,但其书“温润闲雅”是艺术风格问题,不可因人废书,亦不必以碑学之强劲而贬其轻柔。但是异议中所涉及的赵书不足之处,却是不能回避的,如王世贞说赵书小楷“于精工之内,时有俗笔。碑刻出李北海,北海虽佻而劲,承旨稍厚而软”。莫是龙说赵书“矩矱有余,而骨气未备;变化之际,难语无方,丿欲利而弱,又欲折而愈戾”以及董其昌说他“小有习气”等,都是很有见地的批评意见。至于后人学赵书而流入圆熟肥俗,那是学的问题,如包世臣说:“(赵书)笔虽平顺,而来去出入处皆有曲折停蓄。其后学吴兴者,虽极似而曲折停蓄不存,惟求匀净,是以一时为径生胥吏所宗尚,不旋踵而烟销火灭也。”再者,赵孟頫才识精深,学养渊博,其书法度精密,气象雍容闲雅,非一般俗吏可及;尽管笔力不及唐人刚健,但不乏清新秀润气象,远非俗书可比。赵书的不足之处是存在的,但并不能因此贬低他的艺术成就和在书史上承前启后的作用。

第3题:

钟繇的书法成就及其它在书法史上地位如何?


参考答案:

钟繇,字元常,书法师从刘德升,又学习曹喜、蔡邕而出新体――楷书。《荐季直表》是钟繇最著名的楷书之作,用笔醇厚而雅逸,结体呈扁状,存有隶意,方正中求意趣,在点画的微妙变化中得灵动之姿,回用笔内敛,仍见外拓之形,气息高古,意态茂密,后世习楷者多法此。其楷书为正书之祖。钟繇在书法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他在书体上进行新的探索,不同于官方的正体隶篆体,在用笔结字上都赋于了新的审美意味。他内涵灵动多姿的用笔,是王羲之萧散书风的渊源之一。为后世的楷书的发展起到了源头的作用。


第4题:

试论述赵孟頫的书法特征及其所领导的古典主义书法潮流在中国书史上产生的深远影响。


正确答案: 赵孟頫的大楷书汲取李邕书碑的要领,既得流美风姿,又存遒健节气,正在晋人的神韵之外,又具有唐人的法式。其小楷极具特,用笔极为清熟,结体妍丽飘逸,用笔遒劲,深得晋人神髓。其行草书被世上称作成绩最大者,对后代的影响也是以行草。传世作品有《兰亭十三跋》《回走来辞卷》《赤壁赋》《雪晴
云集帖》,既严守古法,又纵横飘逸。赵孟頫高举复兴古法的旗帜,使得元代书法在南宋一百多年的萧条之后重新复苏,并且呈现出欣欣向荣的景象。赵孟頫的书法观是以向晋人之书的出色回归为指向的,他反对学书从颜真卿入手,指出直溯东晋二王,并在实践中全面复古,他的贡献不仅在书法创作上,还在于他的书学思想中有很多精僻的见解,提出书法以用笔为上,结字亦须工,盖结字因时相传,用笔千古不易,成为元代以后书论中的著名论断,提示了书法艺术的本质,他的复古也正是从笔法入手,他强调学书在玩味古人法帖,悉知其用笔之意,乃为有益,他提出笔法第一、结字第二的观点,这是书法作为传统艺术得以传承的重要条件,不仅在元代具有重要意义,在今天仍是指导书法实践的名言。赵孟頫在书法史上的贡献是杰出的,在元代影响了一大批人,形成了风格鲜明的赵派书家群,使得元代书坛在赵氏书风之下,他的书法还影响到明代,其书风影响到三个世纪之久。

第5题:

赵孟頫的双古思想对元代书法发展有何重要意义?为什么说赵孟頫所领导的古典主义书法潮流正在中国书法史上孕育发生了长远的影响?


正确答案:赵孟頫高举双兴古法的旗帜,使得元代书法正在南宋一百多年的繁荣之后重新双苏,并且出现出欣欣向荣的景象。赵孟頫的书法瞧是以向晋人之书的出色回回为指向的,他学书从颜真卿进手,指出直溯东晋二王,并正在实践中全面双古,他的进献不但正在书法创作上,还正在于他的书学思想中有很多精僻的见解,提出版法以用笔为上,结字亦须工,盖结字因时相传,用笔千古不易,成为元代卖前书论中的着名论断,提示了书法艺术的本质,他的双古也正是从笔法进手,他夸张学书正在玩味昔人法帖,悉知其用笔之意,乃为有益,他提出笔法第一、结字第二的瞧点,这是书法作为传统艺术得以传承的重要条件,不但正在元代具有重要意义,正在今天还是指示书法实践的名言。赵孟頫正在书法史上的进献是出色的,正在元代影响了一大宗人,组成了品德鲜明的赵派书家群,使得元代书坛正在赵氏书风之下,他的书法还影响到明代,其书风影响到三个世纪之久。

第6题:

在中国书法史上,被誉为“书法之祖”的是()。


A.颜真卿
B.赵孟頫
C.王羲之
D.钟繇

答案:D
解析:
钟繇是楷书之祖、书法之祖。@##

第7题:

钟繇的书法成绩及其正在书法史上的职位地方如何?


正确答案: 钟繇,字元常,书法师从刘德升,又学习曹喜、蔡邕而出新体——楷书。《荐季直表》是钟繇最着名的楷书之作,用笔醇厚而雅逸,结体呈扁状,存有隶意,方正中求意趣,正在点画的奇妙改变中得灵动之姿,虽用笔内敛,仍见外拓之形,气味高古,意态茂盛,后代习楷者多法此。其楷书为正书之祖。钟繇正在书法史上有着重要的职位地方,他正在书体上进行新的探究,差别于官方的正体——隶篆体,正在用笔结字上都赋于了新的审美意味。他内涵灵动多姿的用笔,是王羲之萧散书风的渊源之一,为后代的楷书的发展起到了源头的作用。

第8题:

试述赵孟頫的书法特征及其成就。


参考答案:

赵孟頫的大楷书吸取李邕书碑的方法,既得流美风韵,又存遒健骨气,在晋人的韵味之外,又具有唐人的法度。代表作《湖州妙严寺记》《三清殿碑记》《玄妙观重修三门记》《胆巴碑稿》《仇锷墓志铭稿》。其小楷极具特色,用笔极为娴熟,结体妍丽飘逸,用笔遒劲,深得晋人神髓。其行草书被世上称作成就最大者,对后世的影响也是以行草书的影响最大。传世作品有《兰亭十三跋》《归去来辞卷》《赤壁赋》《雪晴云散帖》,既严守古法,又纵横飘逸。


第9题:

小篆在书法史上的贡献及其书艺特征是什么?


正确答案: 自春秋战国以来,经过四个世纪的战乱,于公元前二二一年秦王嬴政(秦始皇)灭六国建立秦朝,完成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次伟大的统一。秦始皇建国后实施一系列巩固统一的重大措施,如建郡县制、修长城、开灵渠、修道路,统一度量衡、货币等。其中支持承相李斯主持文字统一是秦朝重要的文化建制。“罢其不与秦文合者”,在沿续西周文字传统的秦系文字的基础上统一全国文字,创秦篆。“斯作仓颉篇,中车府令赵高作爰历篇,太史令胡毋敬作博爱篇。皆取史籀、大篆,或颇省改,所谓小篆者是也。”(许慎《说文解字·叙》)把小篆作为标准字体向全国推行,并作教育蒙童的课本,进行文字普及,从而完成了几千年以来文字自然发展的第一次全面总结。郭沫若说:“秦始皇帝统一文字是有意识地进一步的人为统一。中国文字的趋于一统,事实上并不始于秦始皇,自殷代以来,文字在逐渐完密的同时,也在逐渐普及,由黄河流域浸润至长江流域和珠江流域。两周所留下来的金文,是官方文字,无分南北东西,大体上是一致的。但晚周的兵器刻款、陶文、印文、帛书、简书等民间文字,则有区域性的不同。中国幅员广阔,文字流传到各地,在长远的期间发生了区域性的差别……秦始皇的‘书同文字’,是废除了大量区域性的异体字,使文字更进一步整齐简易化了。这是在文化上的一项大功绩。”
秦代小篆字体比大篆少象形意味,是篆书发展上最后的有重大影响的形式。小篆笔画圆润流畅,结体呈纵势长方形,对称均衡、比古文大篆有结构严谨统一的特点。目前流传下来的秦代书迹有碑刻、竹简墨书、诏版、权量以及印符文字等。秦始皇东巡时刻的泰山、峄山、琅邪台、之罘、碣石、会稽等刻石,都是标准小篆,相传出于丞相李斯手笔。但大多已毁,泰山刻石仅存九个半残字,琅邪台刻石亦字迹漫漶,峄山刻石和会稽刻石都是后人的摹刻。这些刻石的小篆文字,“画如铁石,字若飞动”。字体严谨工整,而古厚之气自存。用笔圆润,“骨气丰匀,方圆妙绝”,故有“玉筋篆”之称。字的结体疏密停匀,平稳凝重之中透有逸
致,的确是小篆的精工之作,号为“秦书之冠”。秦代遗物中的新郪虎符和阳陵虎符所用小篆与李斯刻石体势相同。秦代小篆和李斯书艺对后世篆书发展影响深远,如唐代的李阳冰、元朝的吾丘衍等都是继承秦小篆和李斯书艺的著名篆书家,影响所至一直波及到今日。秦代小篆书遗物还有大量权量和诏版,但笔意比刻石草率,结字趋于方严,有的还杂有隶书笔意。秦印章文字和瓦当文字也是小篆体,但更为自由活泼,形体变化多姿,对后代书家和篆刻家多有裨益。

第10题:

钟繇的书法成就及其在书法史上地位如何?


正确答案: 钟繇,字元常,书法师从刘德升,又学习曹喜、蔡邕而出新体——楷书。《荐季直表》是钟繇最著名的楷书之作,用笔醇厚而雅逸,结体呈扁状,存有隶意,方正中求意趣,在点画的微妙变化中得灵动之姿,虽用笔内敛,仍见外拓之形,气息高古,意态茂密,后世习楷者多法此。其楷书为正书之祖。钟繇在书法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他在书体上进行新的探索,不同于官方的正体——隶篆体,在用笔结字上都赋于了新的审美意味。他内涵灵动多姿的用笔,是王羲之萧散书风的渊源之一,为后世的楷书的发展起到了源头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