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骨文的书法特征

题目

甲骨文的书法特征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甲骨文的书法特征


参考答案:

从字体的数量和结构方式来看,甲骨文已经是发展到了有较严密系统的文字了。汉字的“六书”原则,在甲骨文中都有所体现。但是原始图画文字的痕迹还是比较明显。其主要特点:
1.在字的构造方面,有些象形字只注重突出实物的特征,而笔画多少、正反向背却不统一。
2.甲骨文的一些会意字,只要求偏旁会合起来含义明确,而不要求固定。因此甲骨文中的异体字非常多,有的一个字可有十几个甚至几十个写法。
3.甲骨文的形体,往往是以所表示实物的繁简决定大小,有的一个字可以占上几个字的位置,也可有长、有短。
4.因为字是用刀刻在较硬的兽骨上,所以笔画较细,方笔居多。
由于甲骨文是用刀刻成的,而刀有锐有钝,骨质有细有粗,有硬有软,所以刻出的笔画粗细不一,甚至有的纤细如发,笔画的连接处又有剥落,浑厚粗重。结构上,长短大小均无一定,或是疏疏落落,参差错综;或是密密层层十分严整庄重,故能显出古朴多姿的无限情趣,甲骨文,结体上虽然大小不一,错综变化,但已具有对称、稳定的格局。所以有人认为,中国的书法,严格讲是由甲骨文开始,因为甲骨文已备书法的三个要素,即用笔、结字、章法。


第2题:

1996年考古学家在()发现一批甲骨文片,距今(),可以推测中国的书法至少已有()年以上的历史了。


参考答案:山东恒台县史家村;3500-3700年;3500

第3题:

( )是甲骨文以后最早出现的一种书法.

A.篆书

B.隶书

C.楷书

D.行书


正确答案:A

第4题:

下列类别属于篆体书法的有()。

A甲骨文

B石鼓文

C湛书

D汉隶

E陶文


A,B,C

第5题:

从甲骨文到草书、行书的各种书法艺术,间接地反映了现实某些方面的属性,将具体的 形式集中概括为抽象的意象,通过视觉来启发人们的想象力,调动人们的情感,使人们从意象 中体味到其间所蕴含的美。这也就是一些讲书法的文章里常说的“舍貌取神”——舍弃客观事 物的具体现象特征,而摄取其神髓。
这段文字的关键词是()。

A.书法意象神髓
B.艺术意象体味
C.书法属性特征
D.艺术想象神髓

答案:A
解析:
最后一句是本段的中心句,而“舍貌取神”又是这个句子的核心。只要抓住这个句子,找 出“貌”“神”二字的各自所指,就能轻易套牢其中的关键词——“意象”“神髓”,再找出本语段的话题对象—— “书法”,可知本题答案为A。

第6题:

为什么说殷商时期的甲骨文、金文已经具备了后世书法的诸要因素?结合图片进行具体的分析。


参考答案:

在甲骨文和金文的遗迹中,我们发现,这些最早的文字已经具备了书法形式美的基本要素,如刻画书法的笔画美,单字造型的对称美,变化美,字与字、行与行之间结合排列上的章法美,以及在书写、刻画和铸造中诸因素所形成的风格美。先秦时期已有了刀和毛笔等书刻工具,审美视觉中的刀味和笔味、金石气等均有体现。


第7题:

甲骨文已经孕含了书法艺术的基本要素,()无不备至。

A.意境

B.笔法

C.结体

D.章法


参考答案:B, C, D

第8题:

商代的书法以甲骨文为代表,西周的书法以()为代表。

A、草书

B、隶书

C、篆文

D、金文


参考答案:D

第9题:

从甲骨文到草书、行书的各种书法艺术,间接地反映了现实某些方面的属性,将具体的形式集中概括为抽象的意象,通过视觉来启发人们的想象力,调动人们的情感,使人们从意象中体味到其间所蕴含的美。这也就是一些讲书法的文章里常说的“舍貌取神”——舍弃客观事物的个体现象特征,而摄取其神髓。
这段文字的关键词是( )。

A.书法 属性 特征
B.艺术 意象 特征
C.书法 意象 神髓
D.艺术 属性 神髓

答案:C
解析:
本文主要谈论的是书法,书法是艺术的一种,故艺术不是本文的关键词,由此可排除B、D项。属性和特征只是书法的外在表现,意象和神髓才是书法的内在和本质。故排除A项,本题选C。

第10题:

甲骨文在书法史上有什么价值?


正确答案: 甲骨文是一八九九年(清光绪二十五年)王懿荣在药材“龙骨”上发现的,它是河南安阳小屯殷虚遗址出土的殷商文字,因为是用刀刻在龟甲兽骨上的,故称“甲骨文”。这些文字是直接契刻或先写后刻,也有用墨或硃写后未经契刻的,还有刻后再填硃填墨的。字的大小不一,大者字径半寸,小者细如芝麻。经考古学家考证,甲骨文的内容是记载殷商帝王关于祭祀、征伐、疾病、田猎、气象、出入、分娩、用人、年长丰欠等的占卜辞和与占卜有关的问辞、验辞,故又称“卜辞”。因内容涉及商代社会生活面较广,所以是研究商代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及文字学的珍贵资料。甲骨文已属成熟文字,早已脱离原始蒙昧,对我们研究书法也是十分重要的资料。
就文字看,甲骨文已具有较严密的规律,郭沫若《古代文字之辨证的发展》一文说:“后人所谓“六书”,从文字结构中所看出的六条构成文字的原则……在甲骨文中都可以找出不少的例证。文法也和后代的相同。”又说:“殷代不用说是在用笔了,除了刀笔之外,也有毛笔,这从文字中有“聿”字或者以“聿”为偏旁的字也尽可以得到证明。甲骨文“聿”作“”,“画”,作“”,金文也大抵相同,“聿”即古笔字,像用手执笔。”从陶片上的文字符号到甲骨文之间,应当有个很长的文字发展阶段,但因目前缺乏实物作依据,无从论述。就书法看,尽管甲骨文还有象形字、同一个字的繁简不同、笔画多少不一的情况,但已具有对称、均衡的规律,以及用笔(刀)、结字、章法的一些规律性因素。
再者,因时期不同,契刻的人不同,也有了风格的区别。有的粗犷雄放,有的秀丽工整,有的奇侧多姿。在线条上有的瘦硬挺拔,有的浑厚粗壮,带有先民质朴的天性。甲骨文大多数用单刀直刻,用笔方折的特点很突出,有浓重的契刻味。也有一部分是依书写墨线痕迹刻成的,如晚商《宰丰骨》,笔画起止和线的粗细变化带有墨书意味,已有笔致的意义。因此也可以说甲骨文是我国最早的书法艺术作品,契刻甲骨文的巫史是我国最早的书法艺术家。后代书法用笔、结体、章法等规律亦是在甲骨文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甲骨文天真朴质的书风一直给历代书法家、篆刻家以启示,因此甲骨文在历史学、文字学、书法艺术上,都有重要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