状元实业家张謇在一无资金、二无设备的情况下,历经艰辛创办了大生纱

题目

状元实业家张謇在一无资金、二无设备的情况下,历经艰辛创办了大生纱厂。该厂的创办体现的主张是()

  • A、变法图强
  • B、民主共和
  • C、民主科学
  • D、实业救国
参考答案和解析
正确答案:D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状元实业家”()自1901年起积极从事立宪运动。1906年他出面组织预备立宪公会并任江苏咨议局局长,成为国内立宪派领袖。

A.汤寿潜

B.张謇

C.郑孝胥

D.熊希龄


参考答案:B

第2题:

中国读书人历来“耻于言商,耻于言利”,而清末“状元实业家”张謇却放弃仕途,投身于近代工商业。这里反映出的观念意识是()

A实业救国

B工商皆本

C重利轻义

D重商轻农


A

第3题:

20世纪初主张“实业救国”的著名实业家楷模是()

A.张謇

B.周学熙

C.荣宗敬

D.荣德生


参考答案:A

第4题:

1895年,身为状元的张謇毅然冲破传统观念,自称“捐弃所恃,舍身喂虎”,积极投身实业。他兴办的企业是()

  • A、福州船政局
  • B、轮船招商局
  • C、大生纱厂
  • D、福新面粉公司

正确答案:C

第5题:

张謇是江苏南通人,清末状元,是近代著名的实业家和教育家。


正确答案:正确

第6题:

初中历史《“状元实业家”张謇》
一、考题回顾
题目来源:5月18日 河北省邢台市 面试考题
试讲题目
1.题目:“状元实业家”张謇
2.内容:
甲午战败后,受“实业救国”思潮的影响,民间掀起了办厂浪潮。清末状元张謇为“求国之强”,弃官经商,于1895年创办大生纱厂。
创办大生纱厂之后,张謇还创办了染织、盐业、渔业、运输、水利、电气、旅店、银行等多个行业的60多家企业。这样,张謇创办的企业就形成了一个产业庞大、资本雄厚的大生集团。人们称他为“状元实业家”。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西方列强加紧了对中国的经济扩张,民族工业的发展遇到了严峻的困难。加之张謇投资过多过快,导致大生集团于1925年陷入严重的债务危机,趋于衰落。
3.基本要求:
(1)请在10分钟内完成试讲内容。
(2)教学过程中有小组讨论环节。
(3)有必要的板书设计。
(4)讲清张謇弃官从商的原因。
答辩题目
1.一战期间民族工业为什么会迎来黄金时期呢?
2.可供开发和利用的历史课程资源有哪些?


答案:
解析:
二、考题解析
【教学过程】
环节一:导入新课
温故知新导入法。
教师提问:上课之前,我们先来回忆继鸦片战争之后,近代的中国又发生了哪些重大的历史事件?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过渡:鸦片战争之后,为了进一步扩大侵略势力,列强又先后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面临着不断加深的民族危机,近代中国人民掀起了反侵略、求民主的政治运动,随着政治运动的不断深入,中国社会在经济、教育和文化等方面也发生了巨大变化。在经济领域尤为引人注目的是产生了近代民族工业,也涌现出了一批优秀的民族实业家,其中突出的代表就是被誉为“状元实业家”的张謇。
之后教师提问:他为什么有这样一个称号呢?他在实业方面取得了哪些成就?引发学生思考,顺势导入新课。
环节二:新课讲授
(一)原因
教师过渡:要想解开这些谜团,我们还得从张謇所处的时代背景出发,从中探寻张謇从事实业的原因。
教师提问:请同学们结合教材第一部分知识,说一说当时的时代背景是怎样的?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甲午战败后,为了解决财政危机,清政府放宽了对民间开设工厂的限制。同时为了抵抗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一批有识之士创办了一批民族工业,由此在民间掀起了办厂浪潮。张謇就是在这股浪潮中投身于实业的。
教师提问:除了大的时代背景,还有哪些原因促使张謇投身于实业呢?请同学们观看纪录片《张謇》进行思考。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从视频中,我们还能感受到张謇是一个具有高度社会责任感的人,国家、民族利益始终重于个人利益,所以他才会主动放弃高官厚禄,迎着风险兴办实业,选择了弃官从商这条路。
(二)成就
教师介绍:从视频中我们也能够看出,他曾经考取了清末的状元,所以有“状元实业家”之称。那在从事商业活动过程中,他都取得了哪些成就呢?请同学们继续观看视频,并且归纳张謇创办的企业类型。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张謇创办了染织、盐业、渔业、运输、水利、电气、旅店、银行等多个行业的60多家企业,其中以大生纱厂最为著名,人们也把张謇创办的这些企业称为大生集团。
教师展示相关史料,并提问:这些企业的发展都是一帆风顺的吗?在发展过程中受到了哪些因素的影响?
学生阅读史料回答,教师总结:发展并不是一帆风顺的,一战结束后,列强卷土重来,加紧对中国的侵略,抢占市场和原料,又使得这些民族企业遇到了严峻困难。
(三)评价
教师过渡:在内外交困的形势下,大生集团于1925年陷入危机,趋于衰落。即便如此,我们也应该以历史的眼光,客观的评价张謇及其创办的近代民族企业。
教师展示相关史料,组织学生以历史兴趣小组为单位讨论如何客观评价张謇。
材料一 大生纱厂“厂约”指出,之所以创办大生纱厂,是为南通老百姓的民生所想,更是为了维护中国经济利益……长期为日本纺织厂提供了必需的棉花,日方则卖给我们纱线……无异于用我们的血肉喂养老虎,我们的经济利益受到损害,我们的国家和人民如何不贫穷?
材料二 愿成一分一毫有用之事,不愿居八命九命可耻之官。
——张謇给沈曾植的信(1897年)
材料三 在发展实业的同时,张謇大力兴办教育、文化、社会事业,创办了师范、农业、商业、医学、纺织、盲哑学校,兴建了博物馆、图书馆、气象台,还创办慈善事业。
材料四 1926年,张謇去世。张謇的陪葬品是:一顶礼帽、一副眼镜、一把折扇,还有一对金属的小盒子,分别装着一粒牙齿、一束胎发。出殡时,许多南通民众前来为他送行。
材料五 毛泽东高度评价张謇的历史贡献,指出:轻工业不能忘记海门的张謇。
小组代表发言后,教师总结:(1)张謇具有“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高尚情怀,始终践行实业救国的理念,发展本国工商业,挽回中国的利益,一定程度上抵制了外国资本主义的侵略。(2)张謇还热心慈善事业,对教育事业发展也作出了重要贡献。(3)在个人生活方面,张謇非常简朴,他的精神和品质不仅对当时也对后世民族企业的发展产生重要影响,这从毛泽东对他的评价“轻工业不能忘记海门的张謇”就能够了解到。
教师强调:大生集团的兴起、短暂发展和迅速破产的过程,就是整个旧中国民族工业历史的缩影,也证明了中国民族工业“先天不足”,很难战胜内外反动势力的压制和阻挠,也不能使中国真正实现独立、富强。
环节三:小结作业
小结:教师结合板书,系统归纳总结本节课知识。
作业:请同学们课下以“实业救国”为主题,分组搜集相关的人物事迹,设计一期黑板报。
【板书设计】
“状元实业家”张謇
(一)背景
(二)成就
大生集团
(三)评价
【答辩题目解析】
1.一战期间民族工业为什么会迎来黄金时期呢?
【参考答案】
外因:帝国主义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侵略,这也是最主要的因素。
内因:辛亥革命一方面冲击了封建制度,另一方面其后建立的南京国民政府颁布了一系列奖励实业的政策、法令,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这一时期出现的群众性的抵制洋货运动也是原因之一。
2.可供开发和利用的历史课程资源有哪些?
【参考答案】
(1)历史教科书,是最主要的课程资源。
(2)学校图书馆,是重要组成部分。
(3)校外历史课程资源:历史遗迹、遗址,以及博物馆、纪念馆、档案馆等。
(4)视频资料:历史题材的影视音像作品。
(5)网络资源:多媒体课件、历史教育网站、历史资料数据库、博物馆网站等。
(6)人力资源:教师资源和学生资源。

第7题:

1896年张謇以状元的身份,在通州创办了大生纱厂。他与“学而优则仕”传统道路告别的社会背景是()。

  • A、民国政府大力扶植私人办厂
  • B、中国陷入被全面瓜分境地
  • C、“办厂自救”成为时代潮流
  • D、列强对华经济侵略有所放松

正确答案:C

第8题:

1896年张謇以状元的身份,在通州创办了大生纱厂。他与“学而优则仕”传统道路告别的社会背景是()。

A.民国政府大力扶植私人办厂

B.中国陷入被全面瓜分境地

C.“办厂自救”成为时代潮流

D.列强对华经济侵略有所放松


参考答案:C

第9题:

在中国古代,社会地位的排列顺序是“士、农、工、商”,状元是“士”中的极品,最受人们的羡慕和尊敬,而工商业却是被士大夫们看不起的“末业”。在清末有一位状元,竟然“舍本逐末”,投身于工商业,创办了大生纱厂等一系列企业。他是()

  • A、严复
  • B、荣宗敬
  • C、侯德榜
  • D、张謇

正确答案:D

第10题:

1895年后,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因列强钳制而更加艰难。为挽回国家利益,刚刚梦圆状元的张謇主动放弃高官厚禄,毅然挂冠从商,创办了大生纱厂等一系列企业。这体现了他在践行什么样的思想主张?()

  • A、自强求富
  • B、重农抑商
  • C、实业救国
  • D、文明开化

正确答案:C

更多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