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拟、批红

题目

票拟、批红

参考答案和解析
正确答案: 是明代国家大事的决策处理程序。明宣德年间,内阁的地位显著上升。内阁的主要工作,从过去比较空泛的“参预机务”转变为固定的票拟,即代替皇帝阅读臣僚章奏,草拟处理意见,“用小票墨书,贴各疏面上进”,亦谓“条旨”。自此票拟遂渐成为内阁最重要和制度化的职掌。票拟进呈皇帝裁决,皇帝用红笔在奏章和票拟上批答,称为批红。对票拟内容不同意时,皇帝可以加以改动或发还内阁令其再拟,称为“改票”。批红权后多交由司礼监秉笔太监。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明朝内阁权力的提高主要表现在()之权上。

A.批红

B.票拟

C.制诏

D.统领六部


参考答案:B

第2题:

拟完倒闸操作票后,可以在()环节中止这张票。


正确答案:执行

第3题:

插有()的货车,需要“倒装”。

A.红斜线的色票

B.红方块的色票

C.红三角的色票

D.红“V”字的色票


参考答案:D

第4题:

明司礼监太监代替皇帝以朱笔批阅奏章,称()

  • A、票拟
  • B、条旨
  • C、朱批
  • D、批红

正确答案:D

第5题:

关于明清时期内阁制度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A明成祖时选翰林院官员以辅助丞相
  • B、B明内阁不是法定的行政决策机构
  • C、C票拟是否采纳取决于皇帝的批红

正确答案:A

第6题:

明司礼监太监代替皇帝以朱笔批阅奏章,称()

A.票拟

B.条旨

C.朱批

D.批红


参考答案:D

第7题:

拟完倒闸操作票后,可以在()环节和()环节作废这张票。


正确答案:拟票;审核

第8题:

明中期以后行政决策主要通过()。

A、会议决定

B、内阁决定

C、皇帝独断

D、票拟批红程序


参考答案:D

第9题:

批红


正确答案: 亦称批硃。指明代皇帝对章奏文书的批示,因通用硃笔,故名。明中期后渐由宦官行使。随着内阁票拟制度的形成,先是皇帝对奏章票拟的裁决意见,由司礼监秉笔太监用红笔批答在奏章上,秉笔太监成为皇帝的代笔人和代言人。明中期后皇帝日益不问政事,宦官更以此代传圣命,恣意行事。批红权的掌握是明代出现宦官专权局面的重要条件。

第10题:

票拟


正确答案: 也称条旨。即内阁大学士阅读奏章后,用一纸先拟写对所奏问题的初步处理意见,贴于原奏章上,以供皇帝批阅是参考。它有些问题类似于现代公文处理中“拟办”。

更多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