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近代中等教育发展变化的主要表现。

题目

简述近代中等教育发展变化的主要表现。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32·简述近代教育的主要特征。


正确答案:
32.(1)国家加强对教育的重视和干预, 公立教育的崛起
(2)初等义务教育的普遍实施
(3)教育的世俗化
(4)重视教育立法,以法治教

第2题:

近代在英国的中等教育中,起领导作用的是古老的“公学”。()

此题为判断题(对,错)。


正确答案:√

第3题:

简述近代宪法的主要特点。


参考答案:

近代宪法主要有以下特点:
(1)确立了主权在民的原则,民主共和是宪法的主流;
(2)强调公民的自由权利,具有自由主义色彩;
(3)国家权力受到限制,国家的作用主要被限制在政治生活领域,宪法具有政治法的特色;
(4)成文宪法形式被普遍采用;
(5)宪法基本上仍然是西方的一种政治法律现象,局限于西方文化圈。


第4题:

正规教育的主要标志是()。
A.社会教育机构
B.学校系统
C.高等教育
D.近代中等教育


答案:B
解析:
正规教育的主要标志就是近代以学校系统为核心的教育制度。

第5题:

近代英国中等教育的主要形式有()

A.公学

B.实科中学

C.文法学校

D.文实中学

E.国立中学


参考答案:A, C

第6题:

近代公司发展的主要表现。


参考答案:(1)作为资本集中重要手段的股份有限公司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成为资本主义国家经济中占统治地位的企业组织形态。(2)有限责任公司迅速发展,成为仅次于股份有限公司的重要公司形态。(3)一人公司出现并得到发展。(4)公司制度被运用于国有企业。(5)两合公司和无限公司衰弱。

第7题:

论述政府对近代工商的管理的发展变化及其局限性。


参考答案:

发展的表现:
第一,由原有代管或监管的部门向专业化部门转变,并且产生了一些顺应社会经济发展需
要的新型工商管理机构,这是由于再向近代社会转变的过程中,工商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
第二,新增和旧有工商管理机构规模不断变大,人员数量不断增多,人员组成日益专业化,
知识化。
第三,逐渐建立了由中央到地方的垂直式工商管理系统,工商控制权上移中央,加强了近
代意义的经济集权体制。
第四,出现了近代含义的分科只是的机构组织形式,分工较为明确,依法办事,提高了管
理效率。
第五,决策过程区域民主化和科学化,由工商管理职能部门提出议案,交议院审查,通过
后由有关部门执行,改变了过去那种决策盲目有随机的弊端。
第六,工商管理机构职能逐步向服务性转化,为调节和干预社会经济运行及配置资源发挥
了重要最用。
局限性:
第一,经济权力始终未摆脱政治权利的约束,导致了政治与经济的不同质和不协调。究其
原因在于中国没有经历过西方那样一个私人财产权力转化为政治权利的斗争和确立过程。
第二,清政府落后的封建政权性质决定了其工商管理机构是一种滞后性调整,变迁制度安
排的时滞较长交易成本较高,因为付出的代价也较昂贵。
第三,新的工商机构中任然存在这旧式封建衙门的种种旧习,国家公务员制度未完善,表现出改革的不彻底性。
第四,虽然建立了从中央到地方的垂直的工商管理系统,但中央并不能号令全国,正令难以统一,地方督抚掌握着实际控制权,从而使中国近代工商管理制度呈现出二元性特征。


第8题:

简述近代教育变化的特别表现。


正确答案:

(1)国家加强了对教育的重视和干预,公立教育崛起;(2分)  
(2)初等义务教育的普遍实施;(2分)  
(3)教育的世俗化;(1分)  
(4)重视教育立法,以法治教。(1分) 

第9题:

简述近代中等教育发展变化的主要表现。


参考答案:

1.在文法中学占统治地位的情况下出现了实科中学。
2.在贵族中等教育即文法学校这一系统中,出现了“文实之争”,结果在这些古典中学中都适量的减少了古典课程,增加了外语和自然科学课程。
3.实科中学包括普通的实科中学和职业的实科中学两类学校。


第10题:

简述英国现代中等教育方面发生的变化。


答案:
解析:
【答案要点】近代英国,由于国家经济、政治发生巨大的改变,教育上的改革也很频繁,在这种环境下,中等教育得到很大发展,具体表现在以下这些方面:
(1)《巴尔福教育法》颁布后,英国政府各地方教育部门改建和新建了许多中等学校,但一战后,英国经济的发展导致人们对中等教育的需求越来越大,中等教育需要改革,当时的改革有三种意见:一是坚持实行双轨制,维持初、中等教育的分离;二是用选拔制,从初等学校选最合适的儿童进中等学校;三是主张单轨制,即所有人同时升入中等学校。为此,政府任命哈多为主席,对此问题进行调查,他们提出了《哈多报告》,强调教育是一个连续过程,可分小学、中学两阶段,提出了初等教育终点和初等教育后的分流,这对英国教育有重要影响。
(2)1938年,为适应战后经济发展对技术人才的需要,英国政府又提出以改革中等教育为中心的《斯宾斯报告》,根据初级技术学校增加的实施,把《哈多报告》的双轨改变成三轨,使技术中学成为中等教育的一部分。
(3)二战期间,“人人受中等教育”的观念深入人心,而英国的实际与此有较大差距,中等教育继续改革。《巴特勒教育法》也称《1944年教育法》,由英国教育委员会主席巴特勒提出。主要内容:①加强国家对教育的控制和领导,设立教育部统一领导全国的教育;②加强地方教育行政管理权限,设立由初等教育、中等教育和继续教育组成的公共教育系统;③实施5~15岁的义务教育,同时地方教育当局应向义务教育超龄者提供全日制教育和业余教育;④法案还提出了宗教教育、师范教育和高等教育改革等要求。《巴特勒教育法》是英国教育制度发展史上一个极其重要的法令,形成了初、中等和继续教育衔接的教育制度,扩大国民受教育机会,对英国战后教育发展的基本方针和政策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4)综合中学运动:60~70年代,英国教育改革的重点主要在中等教育方面。《巴特勒教育法》实施后,英国形成了由文法学校、技术中学和现代中学组成的中等教育结构,但各种中学质量、标准差异较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