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行大学院制的背景和契机。
第1题:
此题为判断题(对,错)。
第2题:
实行大学院制的背景和契机。
辛亥革命以后,教育行政机关多有官僚政客把握,任用人员不问是否具有教育管理的才能,人尽可为,使教育行政管理部门充满官僚气息,腐败不堪。蔡元培独此深恶痛绝,力图改革。
以克服教育行政管理上的官僚化,使之“学术化”,有教育自主权。当时全国正经过北伐战争的洗礼,打倒官僚腐恶的思想深入人心。国民政府为表示革新精神,对教育行政制度也试图进行一番改革。
第3题:
A.德国
B.新加坡
C.美国
D.英国
第4题:
第5题:
第6题:
A. 1
B. 2
C. 2.5
D. 3
第7题:
1927年6月,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第105次政治会议通过()等人的提案,依照法国教育行政制度,在全国实行大学院和大学区制。
第8题:
A.股份制
B.合伙制
C.折中制
D.开中制
答案:D
解析:
晋商的兴起,首先是明朝"开中制"政策的实施,为晋商的发展提供了契机。
明代沈思孝在《晋录》里的描述,广为研究者所征引:“平阳、泽、潞,豪商大贾甲天下,非数十万不称富。”
其次,山西矿产资源丰富,手工业和加工制造业当时已初具规模,这又为晋商的发展提供了物质基础,使得晋商逐步走向辉煌;此外,由于晋南一带地窄人稠,外出经商成为人们的谋生手段,晋中商人当时已遍及全国各地,北京城曾流行这么一句话:"京师大贾数晋人"。随着商业竞争的日趋激烈,为了壮大自己的力量,维护自身的利益,晋商的商业组织开始出现。
起初由资本雄厚的商人出资雇佣当地土商,共同经营、朋合营利成为较松散的商人群体,后来发展为东伙制,类似股份制,这是晋商的一大创举,也是晋商能够经久不衰的一个重要原因。山西商人作为地方性集团组织的出现虽在明代,但其发展的鼎盛时期则在清代,其重要标志就是会馆的设立。会馆刚开始是为联络同乡感情的,到后来发展成为维护同行或同乡利益的组织。
第9题:
第10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