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尼斯歌剧乐派代表人物:蒙特威尔第。代表作品:《()》
第1题:
咏叹调中的“过门”是在()时形成的。
A.那不勒斯歌剧乐派
B.威尼斯歌剧乐派
C.罗马乐派
D.威尼斯乐派
第2题:
何谓威尼斯乐派,简述其代表人物,主要题材和创作特征?
第3题:
第4题:
威尼斯乐派的代表人物是(),那波里乐派的代表人物是()。
第5题:
巴洛克时期,威尼斯歌剧的重要代表作曲家是()。
第6题:
威尼斯乐派(VenetianSchool)代表人物有哪些?
代表人物及其贡献:
(1)维拉尔特的贡献:首创复合唱形式,创立了威尼斯乐派。
(2)G.加布里埃利的贡献:大量运用器乐组合作为合唱伴奏,并对各种乐器组合进行实验,加强器乐与合唱队之间的音色对比,开巴罗克协奏风格之先声;他推动了器乐曲体裁的独立发展,被称为“近代配器法之父”。
(3)A.加布里埃利(A.Gabrieli,约1515~1586)的贡献:按声区对合唱队进行分组,求得音色变化;推动管风琴技巧的发展,形成托卡塔、坎佐纳、前奏曲等纯器乐体裁。
第7题:
继蒙特威尔第之后,17世纪威尼斯歌剧的代表人物(歌剧领域的威尼斯乐派)是谁?
第8题:
简述威尼斯乐派的代表人物和创作特征。
代表人物:维拉尔特、A.加布里埃利、G.加布里埃利、扎利诺、梅鲁洛等。
创作特征:圣马可大教堂的双管风琴推动了双合唱的发展,其中以G.加布里埃利的双合唱经文歌最为典型。这些合唱采用富于色彩性的主调和声织体,通常有器乐伴奏。威尼斯乐派作曲家特别喜欢创作器乐合奏曲。坎佐纳是一种最早的器乐作品,G.加布里埃利创作的坎佐纳代表了这一体裁的顶峰,多为8至10个声部,常用乐器有木管号、萨克布号、各种弦乐器和管风琴,但各声部通常并不特别标明使用某种乐器。他成熟的坎佐纳大多是为两个或三个乐器组而写的,对不同乐器组之间音响上的对比给予强调,预示了巴罗克时期的协奏风格。
第9题:
贾科莫·普契尼生于(),死于(),是继威尔第之后意大利最伟大的(),是()歌剧乐派的代表人物。
第10题:
巴罗克时期那不勒斯歌剧乐派的创始者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