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抗药性杂草的作用机理。

题目

简述抗药性杂草的作用机理。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简述氯丙嗪的中枢作用作用及机理


正确答案: 脑内DA通路有多条,其中主要的是黑质-纹状体通路、中脑-边缘叶通路和中脑-皮质通路。前者与锥体外系的运动功能有关,后两条通路与精神、情绪及行为活动有关。此外还有结节-漏斗通路,与调控下丘脑某些激素的分泌有关。D2受体与Gi蛋白相偶联,激动时抑制腺苷酸环化酶,另还能开放钾通道。氯丙嗪对脑内DA受体缺乏特异的选择性,因而作用多样。
(1)抗精神病作用:吩噻嗪类可抑制脑内腺苷酸环化酶活性。对该酶的抑制程度又与它们的临床疗效相一致。此外,以放射配体结合分析法又发现吩噻嗪类可与3H-氟哌啶醇及3H-DA竞争脑内特异性结合部位(DA受),而竞争力的强弱与吩噻嗪类抗精神病作用强度相平行。
(2)镇吐作用:氯丙嗪的镇吐作用是阻断CTZ的D2受体所致。但氯丙嗪对刺激前庭引起的呕吐无效。对顽固性呃逆有效。
(3)对体温调节的影响:氯丙嗪抑制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使体温调节失灵,因而机体体温随环境温度变化而升降。
(4)加强中枢抑制药的作用:氯丙嗪可加强麻醉药、镇静催眠药、镇痛药及乙醇的作用。上述药物与氯丙嗪合用时,应适当减量,以免加深对中枢神经系统的抑制。
(5)对锥体外系的影响:氯丙嗪阻断黑质-纹状体通路的D2受体,导致胆碱能神经功能占优势。因而在长期大量应用时可出现锥体外系反应。

第2题:

简述NO的作用机理。


正确答案: 血管内皮细胞接受乙酰胆碱,引起胞内Ca2+浓度升高,激活胞内一氧化氮合酶,细胞释放NO,NO扩散进入平滑肌细胞,与胞质鸟苷酸环化酶(GTP-cyclase,GC.活性中心的Fe2+结合,改变酶的构象,导致酶活性的增强和cGMP合成增多。cGMP可降低血管平滑肌中的Ca2+离子浓度。引起血管平滑肌的舒张,血管扩张、血流通畅。

第3题:

苯磺隆主要用于什么作物防除杂草?其作用机理是什么?


正确答案: 主要用于小麦田防除杂草。其作用机理是被杂草叶、茎和根吸收,通过抑制一些氨基酸的合成,使杂草在1-3周内死亡

第4题:

抗药性杂草的作用机理


正确答案: 1、作用靶标的改变,每种除草剂均有一定的作用靶标,它可能是单一的、亦或是多部位的。
2、代谢作用增强,除草剂的活性的发挥决定于杂草体内的浓度,除草剂在植物体内的降解或解毒作用代谢加快,如水解作用、轭合作用和区隔化作用,将导致体内除草剂达不到作用的浓度,使杂草产生抗药性。
3、对除草剂的屏蔽作用或作用位点隔离作用。这是指除草剂在被杂草吸收后被转移到特定的组织或细胞部位如液泡而使除草剂不直接接触靶标部位。

第5题:

简述秦艽抗炎作用表现和作用机理。


正确答案:秦艽水提取物、醇提取物灌胃给药可明显抑制角叉菜胶所致大鼠足跖肿胀,也可明显抑制巴豆油引起的小鼠耳肿胀,醇提物比水提物作用稍强。
1.秦艽中抗炎的主要有效成分为:秦艽碱甲,大鼠腹腔注射秦艽碱甲能明显降低因注射蛋清而引起的毛细血管通透性增高。
2.秦艽碱甲抗炎作用的机制:是通过兴奋下丘脑、垂体,使ACTH分泌增多,从而增强肾上腺皮质功能实现的。

第6题:

简述抗乳化剂的作用机理?


正确答案:抗乳化剂的分子是由亲油基团和亲水基团构成,破乳剂能吸附在乳化液的油-水的界面上,增加油与水的界面张力;破坏乳化液,加速油与水的分离。

第7题:

简述抗生素作用机理。


正确答案:1、抑制细菌胞壁合成,如内酰胺类抗生素。
2、增加胞浆膜通透性,如多肽类中的多黏菌素B、黏菌素。
3、抑制细菌蛋白质的合成,如氨基糖苷类和四环素类。
4、抑制核酸合成,如新生霉素。

第8题:

杂草的不同生长期对除草剂的耐药性不同。杂草()抗药性较弱,用药量小且效果好。

  • A、5叶以前
  • B、7叶以上
  • C、开花后
  • D、结实后

正确答案:A

第9题:

杂草的抗药性


正确答案: 是指由于长期、大量使用除草剂的选择压力或人为的诱导、遗传操作,一种植物生物型在对野生型改死剂量处理下,能存活并繁殖的可遗传能力。

第10题:

简述剂的作用机理


正确答案:抑制自由基的产生,或中断自由基的传递;使过氧化物失活;与过渡性金属离子或氧气结合,使其失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