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病原细菌侵染途径。

题目

简述病原细菌侵染途径。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比较病原真菌、细菌和病毒在侵染途径上的主要差异?


正确答案: (1)真菌:大都是以孢子萌发形成的芽管或者以菌丝从自然孔口或伤口侵入,有的真菌还能从角质层或者表皮直接侵入,高等担子菌还能以侵入能力很强的根状菌索侵入,主动侵入。
(2)植物病原细菌:主要是通过自然孔口和伤口侵入,而有的只能从伤口侵入。但也有一些特例,如豆科植物的根瘤细菌可以侵入表面没有角质化的根毛细胞,而一般植物病原细菌不能从角质层或表皮细胞直接侵入,被动侵入。
(3)植物病毒:都是从各种方式造成的伤口侵入的。虫媒传染的病毒是通过虫媒口器取食时才能侵入寄主植物。汁液和嫁接传染的病毒也可通过其它媒介造成的伤口侵入寄主植物,被动侵入。

第2题:

植物病原细菌的侵染途径()。

  • A、气孔
  • B、伤口
  • C、嫁接口
  • D、昆虫咬食口

正确答案:A,B,C,D

第3题:

病原细菌和病原真菌在侵染、传播方面有何特点?


正确答案: ⑴、病原真菌以气流和雨水传播为主,其中气流传播的对象为孢子,传播距离远,必须在孢子存活、遇到感病寄主和适应环境条件的情况下才能引起侵染;而雨水传播的对象多为分生孢子,传播距离较近;
⑵、病原细菌多半是雨水和昆虫传播,雨水传播同上;
⑶、病原真菌的侵染途径有三种:直接侵入、自然孔口侵入和伤口侵入。侵染能力强;
⑷、病原细菌的侵染途径有两种:自然孔口侵入和伤口侵入,从自然孔口侵入的都具有较强的寄生性,从伤口侵入的寄生性较弱。

第4题:

病原细菌不能通过哪种途径侵染植物()。

  • A、伤口
  • B、角质层
  • C、气孔
  • D、水孔

正确答案:B

第5题:

简述非侵染性病原病害与侵染性病害相对应的特点。


正确答案: 非侵染性病害特点:
A.成片发生,比较均匀
B.不能够传染蔓延
C.在发病植株上无病原物
侵染性病害特点:
A.发生通常由点到面,表现出明显的发病中心
B.能够传染蔓延
C.在病部可见病原物的营养体或繁殖体

第6题:

试比较病原细菌与病原真菌在侵染方式、传播途径方面的特点。


正确答案: 细菌主要从伤口和自然孔口侵入,真菌除这两种方式外还可直接穿透表皮侵入;真菌一般最主要的传播途径为气流,但一般细菌最主要的传播途径不雨水。

第7题:

植物侵染性病原物的传播途径有哪些?


正确答案:(a) 气流传播:真菌的孢子最重要传播方式。细菌和病毒可间接地利用风力传播。 (b) 雨水传播:土壤中的细菌、真菌、线虫。一些真菌其孢子胶质状或细菌菌脓需雨水飞溅溶解传播。(c) 生物介体:以病毒由介体传播最为普遍。 (d) 人为因素:现代长距离传播最重要方式。

第8题:

较真菌和细菌在侵染途径上的异同?


正确答案: 细菌:植物病原细菌不像有些真菌那样可以直接穿过角质层或从表皮侵入,而只能从自然孔口和伤口侵入。
气孔、水孔、皮孔、蜜腺都是细菌侵入的自然孔口。
各种自然因素(风雨、雹、冻害、昆虫等)和人为因素(耕作、施肥、嫁接、收获、运输等)造成的伤口都是细菌侵入的场所。
真菌:
主寄生:真菌只在同一寄主植物上寄生,就可完成其生活史的现象,称为单主寄生。
转主寄生:真菌必须在两种不同的寄主植物上寄生,才能完成其生活史的现象,称为转主寄生。这两种寄主植物均称为转主寄主。

第9题:

简述病原物的侵染过程?


正确答案: (1)侵入前期:病原物接种体在侵入寄主之前与寄主植物的可侵染部位的初次直接接触,或达到能够收到寄主外渗物质影响的根围或叶围后,开始向侵入的部位生长或运动,并形成各种侵入结构的一段时间。
(2)侵入期:从病原物侵入寄主到建立寄主关系的这段时间。
(3)潜育期:病原物从与寄主建立寄生关系到开始表现明显的症状的时期,是病原物在寄主体内繁殖和蔓延的时期。
(4)显症期:从出现症状直到寄主生长期结束,甚至植物死亡为止的一段时期。

第10题:

简述园林植物细菌病害的侵染循环特点及防治途径.


正确答案: 侵染循环:
(1)侵入途径(伤口,自然孔口);
(2)传播途径和侵染来源
防治途径:
(1)园林技术防治;
(2)抗生素治疗;
(3)防止造成伤口和及时保护伤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