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当代政府公共关系建设取得的成效与面临的问题?

题目

中国当代政府公共关系建设取得的成效与面临的问题?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科技体制改革坚持()导向,以政府职能转变引领体制机制创新,取得显著成效。

A、问题

B、制度

C、环境

D、文化


答案:A

第2题:

什么是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建设取得成效的关键和前提?


参考答案:

建立有效的共享制度和机制.


第3题:

2007年,党的十七大报告把“法治政府建设取得新成效”纳入“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新要求”中,并提出了更加明确、具体的要求。()


参考答案: 对

第4题:

省政府印发的《关于落实海西建设实践要领的若干意见》中,强调把“重在运作”作为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取得实质性成效的()

  • A、前提
  • B、关键
  • C、保证
  • D、支撑

正确答案:B

第5题:

建设中国当代文学理论应注意哪几个方面的问题?
应注意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有中国特色,有当代性三个问题。

第6题:

我国政府公共关系在发展的过程中取得一定成就,不存在什么问题。()

此题为判断题(对,错)。


正确答案:错误

第7题:

如果政府继续实施限购限贷等房地产调控政策,并且加大保障性住房建设,那么调控就会 取得明显成效。根据以上陈述,可以推出( )。

A.如果房地产的调控取得明显成效,那么,不是政府继续实施限购限贷等房地产调控政策,就是加大了保障性住房建设
B.如果房地产的调控没有取得明显成效,那么,一定是政府放松了房地产调控政策和减少了保障性住房建设
C.如果政府继续实施限购限贷等房地产调控政策,那么,如果加大保障性住房建设,房地产的调控就会取得明显成效
D.如果政府继续实施限购限贷等房地产调控政策,即使减少保障性住房建设,房地产的调控也会取得明显成效

答案:C
解析:
将题目中的推理用符号表示为:继续实施限购限贷等调控政策∧加大保障性住房建设→调控取得明显成效。A项,是推理的肯后错误;B项,根据逆否命题的推理规则,―调控取得明显成效→―继续实施限购限贷等调控政策∨―加大保障性住房建设,即如果房地产的调控没有取得明显成效,要么是政府没有继续实施调控政策,要么是政府减少了保障 性住房建设,B项推理错误;根据推理规则,实施调控政策和加大保障性住房建设同时成立时, 调控才会取得明显成效,故D项错误,C项正确。

第8题:

行政执法成效是衡量法治政府建设成效最直观、最普遍、最可信的标尺。( )


参考答案:对

第9题:

纠风工作的主要任务是:按照构建()、()、()并重的()和()体系的要求,坚持()并举、()结合,对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集中开展(),加强()建设,努力在()和()取得明显成效。


正确答案:教育;制度;监督;惩治;预防腐败;惩防;纠建;专项治理;政风行风;专项治理;政风行风建设上

第10题:

公共卫生服务取得的成效和存在的问题?


正确答案: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不断加强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基本建成了覆盖全国城乡的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和应急医疗救治体系。在党和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确保历次大的自然灾害之后无大疫。严重威胁群众健康的重大传染病、地方病得到有效控制,消除了丝虫病,实现了无脊髓灰质炎,有效应对老人感染告致病性禽流感、人感染猪链球菌等疫情。据估算,自1978年实施国家免疫规划以来,全国减少了麻疹、百日咳、白喉、脊髓灰质炎、结核、破伤风等6类疾病的发病人数共3亿人次,减少相关死亡400万人。自1992年以来,全国预防了8000万人感染乙肝病毒,乙肝病毒表面抗原携带者减少了2000万人,普及乙肝疫苗接种有效地控制了乙肝的流行。2007年国家免疫规划疫苗增加到14种,预防15种传染病。艾滋病、结核病、血吸虫病等重大传染病和地方病防治重大进展,初步遏制最艾滋病的蔓延势头,结核病控制策略覆盖达到100%,血吸虫病疫情降至历史最低水平。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防治工作逐步规范,精神卫生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区)和国家卫生镇(县)活动稳步推进,农村改水改厕工作和农村环境卫生综合整治继续推进,城乡环境卫生进一步改善。控烟履约工作扎实推进。降低孕产妇死亡率和消除新生儿破伤风项目扩展至1200个,中西部农村孕产妇住院分娩补助政策全面实施,2009年农村孕产妇住院分娩补助的范围将扩大到全国,全国孕产妇死亡率从2007年的36.6/10万降低到2008年的34.2/10万,婴儿死亡率从2007年的15.3‰降低到2008年的14.9‰。卫生监督体系向基层延伸,食品、饮用水、公共场所、职业、放射、学校、传染病防治、医疗服务与血液安全等卫生监督工作取得了新进展。但是,我国公共卫生服务仍然存在一些问题:
一是部分地区人员能力达不到工作要求。公共卫生服务机构缺乏稳定和吸引人才的条件,卫生人员业务素质不高、结构不合理,群众对基层卫生服务的信任度还不高。
二是地区和人群公共卫生服务水平和可及性存在较大差异。东部地区与中西部地区之间、城乡之间公共卫生服务水平存在较大差距,流动人口公共卫生服务和管理模式仍在探索中。
三是部分公共卫生服务机构基础设施薄弱,经费投入不足,影响服务的有效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