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戏的思想内容

题目

藏戏的思想内容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藏戏概况


正确答案: 藏戏作为我国藏民族戏曲艺术,已经发展形成具有诸多不同风格特征的剧种。它随着我国西域藏区自然崇拜的原始本教的萌芽,由历代人民的创造,后来又经藏族伟大的语言、文学大师毗若遮那,艺术大师唐东杰布,政教领袖第五世达赖、佛教高僧四世琅仓等杰出人物与众多艺人们所不断充实和完善,发展到公元十八世纪,不仅有着如同世界西方希腊雅典戏剧节似的世界东方“雪顿”藏戏艺术节,而且有着以卫藏方言区的“阿吉拉姆”、康方言区的“朗达姆”,安多方言区的“南木特尔”和嘉绒地区的“陆嗄尔”等不同剧种。

第2题:

简述青海藏戏的主要艺术特点并说出传统八大藏戏的剧目。


正确答案: 藏戏是我国少数民族戏曲中历史悠久、流传较广的一个戏曲剧种,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遗产。如果从西藏僧人汤东杰布(1385——1464)将藏族民间说唱、歌舞溶入戴着面具以哑剧形式表现简单故事情节的娱神舞,而初步形成有唱、有表演的戏剧雏形算起,约有近六百多年的历史。
青海藏戏属于安多藏戏,早在18世纪中叶,青海黄南藏族自治州同仁县隆务寺僧人去西藏学习,受到西藏藏戏的熏陶,引进到安多地区,在寺院学演藏戏,并融入了安多地区藏族音乐、舞蹈和说唱曲艺等艺术营养,且以安多方言演出,成为有别于西藏藏戏的安多藏戏。青海藏戏有黄南藏戏、果洛藏戏和华热藏戏等流派。
藏戏传统剧目除了失传的不计,目前已知的尚有十多种,其中传统的藏戏以《诺桑王传》、《文成公主》、《智美更登》、《卓娃桑姆》、《朗萨姑娘》、《白玛文巴》、《苏吉尼玛》、《顿珠顿月》最为著称而被誉为“八大藏戏”。除了《文成公主》是历史故事外,《诺桑王传》、《智美更登》是佛经故事,流传得比较早。这些剧目都以一种说唱形式的底本流传。

第3题:

藏族的雪顿节是吃酸奶的节日,也演藏戏,又称“藏戏节”,每年的七月中旬举行。 ( ) A.正确 B.错误

此题为判断题(对,错)。


正确答案:×

第4题:

藏戏形成哪些派别?


正确答案: 白面、蓝面、安多、德格、昌都藏戏等派别

第5题:

京剧藏戏《文成公主》中,藏戏与京剧相结合,剧中松赞干布演唱的藏戏和文成公主演唱的京剧巧妙结合,别具韵味。因此,京剧藏戏《文成公主》获得2013年第26届中国戏剧梅花奖。从中我们可以感受到() ①实现文化创新必须面向世界、博采众长 ②中华文化具有独树一帜、独领风骚的特点 ③文化创新需要民族文化间的借鉴与融合 ④中华文化具有求同存异、兼收并蓄的特点

  • A、①②
  • B、③④
  • C、①③
  • D、②④

正确答案:B

第6题:

藏戏起源于()世纪藏族的宗教艺术。

  • A、6
  • B、7
  • C、8

正确答案:C

第7题:

京剧藏戏《文成公主》中,藏戏与京剧相结合,剧中松赞干布演唱的藏戏和文成公主演唱的京剧巧妙结合,别具韵味。因此,京剧藏戏《文成公主》获得2013年第26届中国戏剧梅花奖。从中我们可以感受到() ①文化创新必须面向世界、博采众长②中华文化具有独树一帜、独领风骚的特点 ③文化创新需要民族文化间的借鉴与融合④中华文化具有求同存异、兼收并蓄的特点

  • A、①②
  • B、③④
  • C、①③
  • D、②④

正确答案:B

第8题:

八大藏戏剧


正确答案: 藏戏的传统剧目有八个,俗称八大藏戏。表现民族交往和汉藏友谊的剧目是《文成公主》,反映社会现实斗争的有《囊萨雯波》和《白玛文巴》,表现宫廷斗争的剧目有《卓娃桑姆》、《苏吉尼玛》、《顿月顿珠》和《诺桑王子》,宣传宗教的剧目是《赤美滚登》。其中《文成公主》表现了重大的历史教材,《囊萨雯波》取材于现实的社会斗争,《诺桑王子》歌颂了诺桑和益超拉姆的坚贞爱情,主题思想积极健康,是藏戏中最具代表性的优秀剧目。

第9题:

卫藏藏戏产生年代及背景


正确答案: 据《汤东杰布传》记载:噶举派的僧人汤东杰布在1430年创建了西藏地区第一座铁索桥。当时由于人力、财力十分有限,又不好经常靠一、两个有钱人的帮助,所以就想到了靠街头表演来募捐的方法。当时在建桥的民工中有山南来的能歌善舞的七兄妹,汤东杰布吸收民间的各种舞蹈形式,如:牦牛舞、鼓舞、面具舞、热芭舞、赞词、说唱等等,和宗教中各种具有戏剧因素的仪式舞蹈。设计出唱腔(“达通”“达仁”“扎西”)和动作,以及开场的“温巴顿”角色(即:一个着猎人装的人上场,先净场祭祀、祈神驱邪),改进鼓钹伴奏,指导七兄妹排练,主要在卫地区进行募捐演出。七姐妹聪颖俊丽,舞姿轻盈飘逸,歌声优美动听,观看者觉得新奇美妙,同声赞叹她们是天女下凡。藏语称仙女为“拉姆”,从此藏戏被称作“拉姆”,表演者叫“拉姆哇”。1437年,由后藏谢通门地方土酋王“藏杰布”作施主,修建扎西孜铁桥,汤东杰布仍用演节目的办法搞募捐。在演出中还增加了两个具有群众性的节目,一个叫“甲鲁晋拜”,即为王子祈神赐福;一个叫“拉姆鲁嘎”,即为仙女歌舞欢庆。此后汤东杰布把温巴、甲鲁、拉姆三个节目连接融合起来,就形成了一直保留至今的比较完整、丰富而有特色的开场仪式。他在长期的排练演出岁月中,不仅创造了开场戏,还编演了许多正戏故事,如把佛经故事编演成《智美更登》和《诺桑王子》。此时已形成了以开场、正戏和吉祥收尾仪式三段不可分割而又比较完整、丰富的演出格式;以唱、舞、韵、表、白、技等方面程式化表演,和直接穿插的民间歌舞、百技杂艺表演,以及一部分生活化表演,三者相融合为一体的表演艺术为主要特色的地方戏剧。其中宗教内容和宗教色彩突出:人、神、鬼、灵(动物)同场合演,形成宗教剧、面具戏和广场戏相结合的独特形态。

第10题:

藏戏流派-白面具派


正确答案: 藏戏白面具派是最早创立、历史最悠久的流派,藏语称为“拉姆拔嘎布”。称得上是藏戏的最初母体剧种,是汤东杰布开创初期的藏戏流派。面具用白羊皮作成,主要由“温巴”佩带。这一流派有琼结宾顿巴、盘纳若捏嘎、雅隆扎西雪巴、尼木塔荣巴、吞巴伦珠岗、堆龙朗则娃六个著名的白面具藏戏班子,被规定为每年参加“哲蚌雪顿”演出的主要团体。所演剧目主要是《诺桑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