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儿童语言获得理论有哪几个流派?各流派的代表人物和主要观点是什

题目

有关儿童语言获得理论有哪几个流派?各流派的代表人物和主要观点是什么?

参考答案和解析
正确答案: 儿童语言获得理论有三个流派:后天环境论,先天决定论,先天与后天相互作用论。后天环境论可细分为模仿说、强化说和中介说三种。
(一)模仿说。模仿说认为,儿童是通过对成人语言的模仿而学会语言的,成人的语言是刺激(S),儿童的模仿是反应(R)。可分为机械模仿说和选择性模仿说。机械模仿说,最早是由美国心理学家阿尔波特于1924年首次提出。它把儿童的语言看作是其父母语言的翻版,忽视儿童掌握语言过程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选择性模仿说在20世纪20-50年代很流行,对其进行系统论述的是怀特赫斯特和瓦斯托。他们认为当儿童对某一语言现象具有一定的接受能力时,就会对这种语言现象进行选择性模仿。
(二)强化说。主要代表人物是斯金纳。斯金纳提出了“自动的自我强化”和“强化依随”的概念。
(三)中介说。代表人物是汤勒曼、莫勒、斯塔茨等人。在行为主义传统的刺激-反应联结中加入了“传递性刺激”和“传递性反应”的中介。斯塔茨认为在外显的刺激和反应中间,有一系列因联想而引起的隐含的刺激和隐含的反应所构成的中介体系,这个体系说明了刺激和反应的传递性。
二、先天决定论。较有影响的理论主要是先天语言能力说和自然成熟说。
(一)先天语言能力说。主要由乔姆斯基提出的。他认为决定儿童能够说话的因素不是经验和学习,而是先天遗传的语言能力,这里的语言能力是指语言知识,即普遍语法知识。
(二)自然成熟说。是由美国心理学家勒纳伯格提出的。其基本主张如下:第一,语言能力的先天性;第二,语言能力的自然成熟;第三,语言发展的关键期。
三、先天和后天相互作用论
以皮亚杰为代表的先天和后天相互作用论主张从认知结构的发展来说明语言的发展,认为儿童的语言能力仅仅是大脑一般认知能力的一个方面,而认知结构的形成和发展是主客体相互作用的结果。
(一)认知说。以皮亚杰为代表,认知说的基本观点是:第一,语言是儿童许多符号功能中的一种,符号功能是指儿童应用一种象征或符号来代表某种事物的能力;第二,认知结构是语言发展的基础,语言结构随着认知结构的发展而发展;第三,个体的认知结构和认识能力是不断发展的,它来源于主客体之间的相互作用;第四,儿童的语言结构具有创造性。
(二)规则学习说和社会交往说
规则学习说提出者和赞同者主要有布朗、弗拉瑟、伯科等学者。认为儿童具有理解母语的先天处理机制,但这种机制主要是一种学习和评价的能力,儿童学习母语是一个归纳的过程。儿童用先天的语言处理机制,通过对语言输入的处理归纳出母语的普遍特征和个别特点。
社会交往说主要是布鲁纳、贝茨等学者的理论主张。他们认为语言获得不仅需要先天的语言能力,也需要一定的生理成熟和认知发展,更需要在交往中发挥语言的实际交际功能。他们还认为社会交往几乎可以看作是儿童的一种天性。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论述精神分析流派的代表人物及主要观点。


参考答案:精神分析学派的代表弗洛伊德,认为意识分为意识、前意识以及潜意识(无意识),心理学应该研究无意识,并认为性冲动(他称之为力比多)是人类活动的根本动力,同时提出了,人格分为本我、自我与超我,自我作为意识的体现,与作为无意识的本我相抗争,他的学生荣格,提出了人格面具,认为人活在世上都会伪装自己,看不到自己的本我。

第2题:

试论述教育心理学各流派关于学习迁移的理论观点。


答案:
解析:
教育心理学对学习迁移比较有影响的理论主要有以下几个流派:
(1)形式训练说
(2)相同要素说
(3)经验泛化说
(4)关系转换说
(5)认知结构说
(6)经验整合说

第3题:

请列举20世纪中期以来,对儿童教育教养影响较大的基本理论流派,各个理论流派的主要代表人物及其最具代表性的观点以及各理论流派对儿童教育教养的主要影响。


正确答案:(1)弗洛伊德的心理性欲发展理论:弗洛伊德认为人格由三个部分组成——本我、自我和超我。性本能是最重要的生命本能,人在不同的年龄,性的能量——力比多投向身体的不同 部位即“性感带”。在儿童的成长过程中,口腔、肛门、生殖器相继成为快乐与兴奋的中心。早期力比多的发展决定了人格发展的特征和心理生活的正常与否。儿童心理发展分为五个阶 段即口腔期、肛门期、性感期、潜伏期、两性期。
(2)埃里克森的心理社会发展理论:强调儿童是积极主动且能适应环境的探索者,强调自我的功能,认为自我不仅仅是解决本我与超我冲突的简单仲裁者,人在各个发展阶段,都要发挥自我的功能来处理社会现实问题,以便成功地适应环境,此外他还特别强调社会文化对人格发展的影但一个2岁的儿童响。埃里克森认为人生发展可分为八个阶段,每个阶段都面临一对危机或冲突。要想顺利进入下一个发展阶段,人就必须要先解决好当前所面临的危机。学前儿童的发展主 要处于埃里克森心理社会发展的前四个阶段。
(3)华生的行为主义观点:认为一切行为都是刺激(S)-反应(R)的学习过程。坚信儿童没有任何先天倾向,他们要发展成什么样子完全取决于他们所处的养育环境, 取决于父母和其他重要人物对待他们的方式,儿童发展是一个连续的行为变化过程,是由个人独一无二的经验锻造的,因此存在巨大的个体差异。
(4)斯金纳的行为主义观点:继承了华生行为主义理论的基本信条,与华生的刺激-反应观的不同点在于他区分出应答性行为(即由刺激引起的行为)和操作性行为(即个体自发出 现的行为)。操作性行为的发生频率会在紧随其后的强化作用下增强;同样该行为也能通过惩罚,如不同意或取消特权等,来减少其发生的频率。斯金纳认为人和动物一样,都会重复导致积极结果的动作,并消除导致消极结果的动作。每个人的行为模式与环境密切相关。环境塑造了习惯反应,而习惯反应构筑了人格,使我们每个人都成了独一无二的个体。
(5)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强调观察学习和替代强化。儿童总是观察和模仿周围人们的那些有意的和无意的反应,观察、模仿带有选择性。通过对他人行为及其结果的观察,儿童获得某些新的反应模式,或调整、矫正了现有的反应特点。“替代强化”——由于观察到他人的行为受到表扬或惩罚,而使儿童也受到了相应的强化。个体还存在自我强化。当自身的行为达到自己设定的标准时,儿童就会用自我肯定或自我否定的方法来对自己的行为做出相应的反应,儿童还会通过对他人自我表扬和自我批评的观察,以及对自己行为价值的评价,逐渐发展出自我效能感
(6)皮亚杰的认知发展观:智力是可以协助个体适应其环境的基本生活过程。认知发展经历了四个主要的发展阶段(感知运动期(0-2 岁)、前运算期(2-7 岁)、具体运算期(7-11 岁)、形式运算期(11、12 岁以后))。这 些阶段的次序是固定不变的,所有儿童都以相同的次序经历这些阶段,每一个阶段的发展都以上一个阶段的发展为基础,并为下一个阶段的发展奠定基础。
(7)信息加工理论:儿童是能根据环境要求修改思想的、积极的、有意义的个体,但是他们认为,发展是连续的,思考过程——感知、注意、记忆、信息分类、计划、问题解决及书 写和交谈等综合能力——在各个年龄都很相似,只是程度不同。
(8)社会文化理论:维果斯基强调儿童能积极主动地探索世界,儿童心理的发展并不完全 取决于认知成熟,儿童与成人或年长伙伴的互动是影响儿童发展的重要因素。提出了“最近 发展区”的概念。他认为儿童的“现有发展水平”与“通过成人的指导可能达到的水平”之间, 就是儿童的“最近发展区”。
(9)社会生态系统论:布朗芬布伦纳把外界环境因素和个体的生物因素揉合起来,提出了不同嵌套层级的社会生态理论。 他认为个体的发展处在直接环境 (养育家庭) 到间接环境(社 文化)之间的几个环境系统中,每个系统都和其他系统以及儿童个体本身发生交互作用,这种作用结果导致儿童不同的发展水平。个体的环境由里到外依次为微观系统、中间系统、外层系统、宏观系统和动态变化系统构成。

第4题:

对教育管理理论发生重大影响的管理流派有哪几个?


正确答案: ①行政学、法学理论流派(最早提出是施泰因)
②“科学管理”理论流派(泰勒)
③科层管理理论流派(马克思.韦伯)
④行为科学管理理论流派(梅奥的“霍桑实验“提出的人际关系说说是前身)
⑤系统理论流派(德莫克里特)

第5题:

分析哲学流派的主要代表人物有哪些?


正确答案:罗素、摩尔、维特根斯坦 。

第6题:

下列关于宏观经济学流派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不同流派之间观点会有所冲突
B.每一理论都隐含一系列假设
C.不同理论间分歧或冲突的实质是彼此隐含的假设不同、适用的现实经济条件不同
D.在是否主张政府干预经济这一观点上各流派看法一致

答案:A,B,C
解析:

第7题:

先天决定论主要是指()的转换生成理论流派对儿童语言学习和获得所做的解释。

  • A、乔姆斯基
  • B、斯金纳
  • C、坎特
  • D、皮亚杰

正确答案:A

第8题:

简述知识本位课程取向及其主要代表流派及各流派代表人物。


参考答案:知识本位课程价值取向强调以知识为本位、强调教师向儿童教授学业知识和技能。巴格莱的要素主义课程理论,布鲁纳的结构课程论,施瓦布的结构课程论,费尼克斯的结构课程论。

第9题:

早期社会语言学的流派及代表人物。


正确答案:1)城市方言学(拉波夫)
2)小城镇社会方言研究(特鲁杰)
3)言语民俗学(海姆斯)

第10题:

简述学习理论各流派的主要观点。


正确答案: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认知学习理论和人本主义学习理论等几大流派。
(1)以美国心理学家桑代克、斯金纳为代表的行为主义学派。认为学习过程是一种刺激-反应过程,传播者(教师或计算机)的任务是安排刺激,观察学生的反应,对令人满意的反应予以强化鼓励,对令人不满意的反应予以补救或否定来纠正其反应。因此刺激要适当、观察要准确、而强化和补救要及时。在这种学习理论指导下,计算机不仅可以提供重复的适当刺激和及时的反馈刺激,而且可以提供因人而异的个别化刺激,改善学生的行为,达到教学目标,因而是一种理想的教学手段。
(2)以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和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为代表的认知与发展学派强调学习是学生的心理发展过程。认为刺激之所以会产生反应,是由于学生内部有一个复杂的处理过程把其知识结构进行重新组织,形成新的知识结构。这种变化与重新组织并不总是渐进的,当知识的积累到一定条件时,可能发生突变,形成顿悟。
(3)以马斯洛、罗杰斯和罗洛为代表的人本主义学习理论,是由持有各种观点和态度的许多不同立场和信念的人所组成。罗斯杰就强调人格的自我理论、以人为中心的疗法和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思想,提出“非指导性”教学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