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莎士比亚的创作分期及其特点。

题目

简述莎士比亚的创作分期及其特点。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简述汉语修辞学的分期及其特点。


正确答案: 据袁晖、宗廷虎主编《汉语修辞学史》的观点以20世纪为分水岭,分为古代和现代汉语修辞学。古代汉语修辞学内容丰富,但分散于经解、文论等论著中,未形成独立学科,缺少整体性、系统性。现代汉语修辞学吸收西方修辞学理论又基础传统修辞学的基础,具有科学性、体系性、系统性特点。

第2题:

简要说明莎士比亚创作的三个时期及其主要成就。


正确答案:莎士比亚一生创作2部叙事长诗、37部戏剧,154首十四行诗。早期写了《亨利四世》等9部历史剧,《仲夏夜之梦》、《威尼斯商人》等10部喜剧,《罗密欧与朱丽叶》等3部悲剧,称历史剧、喜剧时期;中期写了《哈姆雷特》、《奥瑟罗》、《李尔王》、《麦克白》等7部悲剧,称为悲剧时期;后期写了《暴风雨》等4部传奇剧,称传奇剧时期。他的戏剧创作代表了英国文艺复兴时期文学创作最高成就。

第3题:

简述发热的临床分期及其热代谢的特点


参考答案:发热的临床分期及其热代谢特点:(1)体温上升期:产热大于散热。(2)高热持续期(高峰期) :产热和散热在高水平 上平衡。(3)体温下降期(过热期) :散热大于产热。

第4题:

简述李斯创作的基本情况及其特点。


正确答案: (1)李斯的创作包括奏议和刻石文。
(2)以《谏逐客书》为代表的奏议文,铺陈排比,有纵横之气。
(3)他的刻石文四言为句,三句为韵,形式独特。铺叙歌颂,气度宏大。

第5题:

简述莎士比亚化戏剧创作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正确答案: 他的剧作是欧洲戏剧发展史上的一个高峰。
①内容具有极强的写实性,题材绝大部分取之于现成的材料或剧本,反映时代的精神与风貌,注入了时代的灵魂,遵循现实主义的创作原则。
②他的戏剧能通过丰富生动的情节来反映现实生活。这种“福斯泰夫式的背景”为刻画主人公形象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典型环境。
③表现了紧张尖锐的戏剧冲突。
④他在一部戏中把悲剧因素和喜剧因素能够很好的结合在一起。
⑤描绘了众多的人物形象,他笔下的人物性格具有多面性和复杂性,在刻画人物性格方面有重大的贡献。
⑥在塑造人物形象的时候,常常由某一种意向、某一种情欲占主导倾向。
⑦塑造人物的性格在不断地变化发展,处在内外两种矛盾及内心冲突之中。
⑧莎善于在人物对比中突出主人公的性格,采用独白手法。
⑨在文学语言的运动上,语言丰富多彩,词汇量非常大,剧本主要是用诗体写成,这就是马克思恩格斯所谓的“莎士比亚化”。

第6题:

莎士比亚创作的分期及各阶段的作品基调。


正确答案:第一时期(1590—1600)历史剧、喜剧和诗歌时期,作品基调乐观、激越、明朗。
第二时期(1601—1607)悲剧、悲喜剧时期,作品基调沉郁、悲怆、愤激。
第三时期传奇剧时期,作品基调高妙远逸,圣洁至纯。

第7题:

简述五四文学创作实绩及其特点


正确答案: 1、实绩:
小说方面—鲁迅《狂人日记》(1918/5《新青年》)《孔乙己》(1918/12)《药》(1919/5)……黄庐隐《海滨故人》(1917)
新诗方面—郭沫若《女神》(1921/8)胡适《尝试集》(1920/3)沈尹默《人力车夫》《三弦》、刘大白《卖布谣》《田主来》、刘半农《教我如何不想她》(1920)《相隔一层纸》《滑稽歌》《学徒苦》、汪静之《蕙的风》、周作人《小河》,以及朱自清、鲁迅(唐俟)、冯雪峰、康白情等人的诗作
散文方面——最早五四散文由于文学论战需要,多为议论文,1920年周作人的《美文》是白话散文由议论文向抒情文演进的转折点。
抒情文(美文)代表作家——朱自清、俞平伯、冰心、周作人等;
议论文(随感录)代表作家——鲁迅、陈独秀、钱玄同、刘半农等;
剧本方面——胡适独幕剧《终身大事》(1919/3)、汪仲贤《好儿子》(1921)

第8题:

简述莎士比亚创作分期及各个时期的代表作品。


正确答案: 莎士比亚创作的早期称历史剧和喜剧时期。这一时期,莎士比亚创作出九部历史剧,代表作品为《亨利四世》;十部喜剧,代表作品为《威尼斯商人》;还有三部悲剧,代表作是《罗密欧与朱丽叶》。这一时期正值伊丽莎白女王统治的极盛时期,加上年轻的莎士比亚对社会认识单纯,相信人文主义理想定能实现。因此,这一时期的创作充满了愉快乐观的浪漫色彩。中期是悲剧时期,也是莎士比亚创作的鼎盛时期。主要有七部悲剧和四部喜剧。代表作品有《哈姆莱特》、《李尔王》、《一报还一报》等。此时莎士比亚对现实的认识也日渐加深,作品批判的力度加强,剧作风格也带上悲观沉郁的色彩,无论是戏剧的思想还是艺术成就都达到了鼎盛。晚期的莎士比亚的传奇时期,共有三部传奇剧和一部历史剧。代表作有《暴风雨》。这一时期莎士比亚深感在丑恶的现实中难以实现人文主义理想,只好转入主观领域,在幻想中进行探求,并把人文主义理想寄托于青年一代的身上,借助道德感化甚至超自然的力量去解决矛盾。

第9题:

简述唐诗发展的分期及其特点。


正确答案: 唐诗的发展一般分为四个时期。
①初唐(618-713),唐诗发展的初期。前50年是南朝形式主义文学的延续;后50年从内容到形式对宫体诗都有突破,为唐诗健康发展开辟了道路。
②盛唐(713-766),唐诗繁荣的顶峰时期。名家辈出,名作如林,流派众多,题材广泛,形式完备,风格多样,浪漫主义是其诗歌创作的主流。
③中唐(766-836),唐诗发展的中兴时期。作家、作品、流派数量最多,严峻、冷酷的现实使现实主义成为诗歌创作的主流。
④晚唐(836-907),唐诗发展的晚期。诗人数量不小,成就不大,虽有人继承现实主义的优良传统,唐诗的衰亡趋势已无法挽回。

第10题:

简述莎士比亚戏剧对曹禺戏剧创作的影响。


正确答案: 有人说,曹禺从希腊悲剧中汲取的主要是激情和悲剧精神,而在莎士比亚那里学到的则是“变异复杂的人性,精妙的结构,绝美的诗情,充沛的人道精神,浩瀚的想象力”。莎士比亚被称为“第一个把精神痛苦写到至极的作家”,他对人物很少作单一的或静止的描写,而是对其性格和情感作生动细致的描写,其人物大多复杂丰富,富于发展变化。因此,莎士比亚悲剧也称“性格悲剧”。《雷雨》的悲剧可以说直接与蘩漪的“雷雨式”性格有关,而曹禺笔下的许多人物(包括次要人物)都具有复杂而偏执的性格。此外,莎士比亚的诗人气质和用诗体写成的戏剧,对曹禺也是一个致命的诱惑。曹禺甚至还曾翻译过莎翁的名剧《柔密欧与幽丽叶》(即《罗密欧与朱丽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