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新闻有哪些采访要求?

题目

社会新闻有哪些采访要求?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人物通讯有何采访要求?


正确答案:人物通讯是较详尽的反映新闻人物活动与思想的通讯体裁。人物通讯在采访中的要求主要有以下几点:
(1)主题明确,特点鲜明
社会生活中的每个人,由于社会经历、生活轨迹各不相同,所以生活、行为等方式也不尽相同,各有特点。记者在采访时,必须要悉心捕捉人物的与众不同之处,并据此提炼新闻主题。
(2)精心选材,富有气息
要使人物通讯体现时代特征、富有时代气息,就必须在主题明确的基础上,精心选择同当前工作和形势密切相关、群众关心和呼吁的人和事,使人物通讯具有强烈的现实意义,使形势的需要、时代的呼唤同新闻人物本身所具有的特点得到完美结合。
(3)抓好情节,带动全篇人物通讯能否波澜曲折、引人入胜,人物形象能否充实、饱满,主要取决于情节及其处理。可以说,记者抓取了有特色情节,并对其进行了有张有弛的艺术处理,人物及人物通讯就立得起来,反之,就可能苍白无力。
(4)重视环境,兼顾群体
任何一个新闻人物,总是生活在一定的社会环境之中,其思想言行是对其所处社会环境作出的自然反应。因此,人物通讯不能脱离社会环境而孤立地去表现。另外,要实事求是地反映领导与群众对新闻人物的关心、支持与影响,要突出一人、兼顾群体。

第2题:

新时期军事新闻采访有哪些新要求?


正确答案:随着党的中心工作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军事报道的题材范围已发生变化,题材重点由以军事斗争为主而转移到军事现代化方面来。当代军事记者只有思想上充分认识军事题材重点的转移,适应时代转变,用现代化军事知识充实自己,并对未来战争要有研究,思路才会开阔,报道领域才会宽广。时代转变,题材转移,对军事新闻采访提出了新的要求:
(1)明确原则,突出重点
①我国现时期军事新闻的报道原则是:军事报道要紧紧围绕党的政治生活需要进行,要立足军队,面向全国,着眼未来和世界。
②军事训练题材是军事记者平时采访的重点。这是因为,虽处和平时期,但从国际范围看,世界正面临着二战以后局部战争最为频繁的时期,部队如何加强训练,适应现代化战争的需求为全党和全国人民所密切关注。
(2)讲求效应,注重节制
和平时期边境上的小打小闹也时有发生,原作为军事报道主要组成部分的战斗报道,现今更加强调政治性和策略性。因为战斗新闻最能引起国际舆论的关注,报道好坏,事关重大。
①战斗报道的政治性重点在于阐述战争的性质,即我军的自卫反击战;
②根据这个政治性,就要求报道必须讲究策略,如报道战斗的规模就不是越大越好,战果也不是越多越好。
③在具体报道中,为了更有效地实现政治性与策略性的完美统一,应当注意口子开小些,而挖掘则深一些。
(3)谨慎从事,严守机密
报道我军国防建设新成就、新装备乃至军事训练技术等,涉及军事机密,报道时必须十分慎重,严防泄密,这是军事记者特有的业务修养之一,要做到守密。
①记者要加强保密观念;
②报道时只讲其然,而不讲其所以然,即记者多从场景、气势入笔,精神风貌着眼,回避对武器性能、操作要求、具体指挥与组织技能等方面的披露。
(4)作风踏实,雷厉风行
战场上或是演习场上,风云莫测,瞬息万变,记者若没有亲临火线的战斗精神和雷厉风行的工作作风,是难以搞好军事报道的。严格讲,军事记者的采访作风是军队作风的一部分,来不得半点松弛和浮夸。

第3题:

网络采访有哪些具体特点?


正确答案:网络采访相比较传统媒体采访,具有如下主要特点:
(1)信息的广泛性;
(2)采集形式的多样性;
(3)新闻采写的即时性;
(4)信息容量的无限性;
(5)信息采集过程的交互性等。

第4题:

新闻摄影的采访有哪几个步骤,在采访过程中需要注意哪些问题?


正确答案:一、寻找选题或者从新闻编辑那里获得任务。
二、采访之前的准备。
三、现场采访。
四、编辑照片。

第5题:

灾害新闻有哪些采访要求?


正确答案: 以灾害孕育、发生、发展、危害及预防、抗灾、减灾等人类与之斗争为题材的灾害新闻,记者在采访时应注意的事项有以下方面:
(1)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灾害作为一种客观现象,决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报道灾害与丑化、损害国家形象无必然关系。因此,记者在采访中一定要高举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旗帜,改变观念,勇敢、迅速地向人民告知灾害的真相和悲剧性质,激发起危机感和责任心,呼吁本国人民及国际社会的援助,与党和国家风雨同舟,患难与共,共同努力弥补灾害造成的损失。
(2)热情讴歌,正确导向
不回避灾情,直面灾害的悲剧性质,主动积极地采集党和政府及人民群众抗灾救灾的事实,热情讴歌抗灾救灾的壮举、义举,在灾害新闻中融入科学和理性,给人以正确的舆论导向,激发起广大干部群众的信心、力量和希望,这是灾害新闻所必须高扬的时代主旋律。
(3)融入情感,弘扬人性
灾害新闻应当坚持以人为主体,其视角应集中指向人民。因为一场灾害过后,人们感到痛苦、悲伤,灾区人民对重建家园表现了极大的渴望,广大受众对灾区人民也表现了极大的同情和关注,因此,灾害报道的人情因素格外突出。这就需要记者在采访写作中融人满腔的热情,从而才能推出极富人情味、感染力、感召力的佳作。

第6题:

易地采访有哪些作用和注意事项?


正确答案: 易地采访是指记者到分工范围以外地区的采访活动。易地采访可以克服记者长期在一个地方采访产生眼界狭窄、感觉迟钝甚至夜郎自大、固步自封等弊病,同时也是加强地区间、新闻单位间和各地记者间横向联系、优势互补的有效方法。
(1)易地采访的作用
①开阔记者眼界;帮助本地记者有效地发现新闻。
②促进各地记者互相学习、取长补短。
(2)易地采访应该注意的事项
①不要自视高明,要谦虚谨慎,甘当小学生。
②要利用易地采访机会,熟悉各地的情况,开拓自己的知识面,增强全局观念,与外地记者真诚合作,提高相互间的报道水平。

第7题:

体育新闻有哪些采访要求?


正确答案: 体育比赛竞争性、群众性、时间性和国际性的特点决定了体育新闻在采访写作上的特殊性,同时也决定了体育记者素质、知识等方面的特殊性。具体要求有:
(1)以快制快,分秒必争
这是体育新闻采访的首要要求。体育记者必须有较强的时间观念和快速的工作作风,有强烈的竞争意识。一进入比赛场地,必须投入全部身心,以快制快,争分夺秒地采制新闻。
(2)熟悉情况,深刻准确
体育报道一般化,预测报道屡屡失误反映了一些体育记者对运动员、教练员的情况不熟悉,对运动项目、赛场情况不熟悉。要当好一名出色的体育记者,一定要熟悉运动员、教练员,对他们的经历、身体素质、技术特点、心理特征、思想风貌等情况,均应了如指掌。
(3)强化观察,待机提问
运动员、教练员最忌讳在紧张的训练或比赛间隙有记者前来采访,因此,观察往往变成了体育新闻采访的主要手段,一进入训练场馆或赛场,便尽可能抢占最佳观察点,以便细致、全面地进行观察。必须当面访问一定要趁运动员、教练员空闲时间;提问的内容事先要准备,提问要明了,谈话要简短。
(4)掌握分寸,切忌偏激
体育报道的格调与措词要有一定的分寸,特别是报道成绩和胜利时,要头脑清醒,要留有余地,不能把话说绝,否则,往往要造成被动。体育报道要客观全面。胜利时要看到问题,失败时要总结教训,报赢也报输,报喜也报忧。
(5)提高认识,开阔视野
综观我国的体育报道,内外报道比例严重失调是另一通病。体育是整个人类精神的体现,中国的体育要走向世界,世界的体育也必然要走向中国,我国体育记者、编辑的思想尚有待拓宽,视野尚有待开阔,认识尚有待提高。
(6)控制情感,迅速发稿
在赛场上,体育记者要绝对保持冷静,运动场上的记者席也往往是全场惟一没有声音的席次。这是采访的需要,只有全神贯注于比赛过程,才能搞好报道。要搞好体育新闻的采访,体育记者还应具有相当程度的体育专门知识,对体育活动也要有相当的兴趣和爱好,身体素质要好,还应尽可能掌握外语、摄影、发报、开车等方面的技能。

第8题:

政治新闻采访有哪些具体要求?


正确答案: 政治新闻是指以党政机关为采访领域、以国家方针政策贯彻执行过程和领导层的重要公务活动为报道范围的新闻体裁。政治新闻记者需要具备特殊的能力素质,政治新闻采访也必须具有更高的要求:
(1)立场坚定,头脑冷静
从事政治新闻报道的记者应当具有政治家的素质,其中包括鲜明的党性原则和坚定的政治立场、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以及深入踏实的工作作风。在风云变幻之时,头脑必须保持清醒、冷静,不随风而文。在我国,要采写好政治新闻,必须坚持三个立场:
①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②坚持社会主义两个文明建设;
③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只有坚定立场,才能头脑清醒、冷静,既不盲从错误领导,也不做群众的尾巴,才能坚持真理和正确的舆论导向。
(2)实事求是,保证真实
新闻实践证明,实事求是是政治新闻采访的根本途径和必须遵循的基本准则。只有坚持实事求是原则,记者才能面对纷繁复杂的世界,着力探寻事物的真相和本质,才能保证新闻的真实性。
(3)作风踏实,深入实际
政治新闻应当比一般新闻更具生命力、感召力和舆论导向作用。应当深入社会与生活,脚踏实地,与广大群众打成一片,虚心求教,采写出领导与群众都称赞的政治新闻来。
(4)宏观选题,微观选材
记者必须有胸怀全局的宏观意识,从党和政府的总路线、总政策和当前总形势着眼,把局部的事物放到宏观的大局中去分析考察,继而从中抓取具有重要新闻价值的题材。选题从大处着眼,选材从小处着手,宏观统率微观,微观为宏观服务,二者相辅相成,相得益彰。
(5)知识广博,善于社交
政治新闻采写范围涉及各式人等,记者的知识要广博,否则无法同采访对象顺畅交谈。政治记者潜在的工作对象是整个社会,所以,其工作方式的特性之一就是要广交朋友,善于社交。

第9题:

简述关于社会新闻采访。


正确答案: 社会新闻是侧重报道社会生活、社会问题及社会公德方面的新闻。采访社会新闻,要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不能把偷盗抢劫、杀人放火、嫖娼卖淫、交通肇事、贪污腐化、天灾人祸等作为社会新闻的主打,也不能猎奇、猎艳,跌入低级趣味的误区。
1、紧跟时代脚步,把握时代变革。要善于发现和捕捉社会生活中出现的各种新生事物。从对这些新事物、新现象、新变化的报道中,反映时代特征,反映人民群众生活方式和思想观念的变化。
2、宏扬社会正气,倡导现代文明。多采访那些见义勇为、破旧俗立新风、自觉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典型。
3、认真筛选负面题材,着眼警示教育意义。

第10题:

电视摄像采访中的先期采访的方式有哪些?


正确答案:(1)访问有关部门、单位或人士,收集有关的背景材料,包括文字和音像材料。
(2)就重大新闻题材,邀请专家、学者和决策部门的权威人士座谈、研讨,征询意见和建议,为形成明确的报道思想、报道计划奠定广泛的基础。
(3)实地踏勘新闻现场,了解当地的自然条件、地理和人文环境、社会经济发展状况,并尽可能掌握主要采访对象的有关情况。
(4)访问新闻人物周围的人们,了解新闻人物的事迹、业绩以及其他有关材料,为摄像采访时恰当、得体地提问准备条件。
(5)通过各种渠道检索其他媒体对于同类题材或主题所作的报道,寻求新的报道思路和切入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