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闻法建构的难点是什么?

题目

中国新闻法建构的难点是什么?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本课的重难点是什么?


答案:
解析:
体会叙事、写景、抒情、议论相结合的写法,理解作者的思想内容是重点;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是难点。

第2题:

2001年颁布的()中第31条规定了新闻记者的职业道德。

  • A、《中国报业自律公约》
  • B、《公民道德实施纲要》
  • C、《新闻法》
  • D、《新闻记者法》

正确答案:B

第3题:

中国新闻法中与新闻侵权相关的法律有哪些?


本题答案:《宪法》第三十八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的人格尊严不受侵犯。机制用任何方法对公民进行侮辱、诽谤和诬告陷害。”
《宪法》第四十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的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受法律保护。除因国家安全或者追查刑事犯罪的需要,由公安机关或者检察机关依照法律规定的程序对通信进行检查之外,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以任何理由侵犯公民的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
《刑法》“严禁用任何方法、手段诬告陷害干部群众”;禁止“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
《民法通则》“公民、法人享有名誉权,公民的人格尊严受法律保护,禁止用侮辱、诽谤等方式损害公民、法人的名誉。”
《中华人民共和国妇女权益保障法》第三十八条:妇女的肖像权受法律保护。未经本人同意,不得以营利为目的,通过广告、商标、展览橱窗、书刊、杂志等形式使用妇女肖像。
《中华人民共和国妇女权益保障法》第三十九条:妇女的名誉权和人格尊严受法律保护。禁止用侮辱、诽谤、宣扬隐私等方式伤害妇女的名誉和人格。

第4题:

下列哪项不是新闻评论选题的重点()

  • A、热点
  • B、痛点
  • C、难点
  • D、疑点

正确答案:B

第5题:

中国新闻事业史研究的对象和范围是什么?


正确答案: 中国新闻事业史的研究对象,用三个字概括,就是新闻界的人、物、事。
人,就是新闻工作者,包括从事报刊、通讯社、广播电台、电视台、新闻教育、新闻研究等工作的著名人物和专门从事新闻事业的领导者。新闻事业史要研究他们的新闻活动,他们的新闻思想,他们对发展我国新闻事业所作的贡献和从他们身上可以吸取的经验教训等等。
物,就是新闻传播工具,包括报刊、电讯、广播、电视、新闻电影、新闻画报等等。要研究它们是在什么历史条件下产生的,研究它们自身发展的内部规律,还要研究它们的发展同我国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的关系。比如报纸是怎样由手抄报变成印刷板?怎样由木板雕印变成木活字印刷、石印、铅印和胶印?怎样由书册式变成单页式和多页式?怎样由官报发展成民报?怎样由商业报发展成政党报?这些问题都是应该搞清楚的。
事,就是发生在新闻界的一些重大事件。比如1898年围绕着《时务报》的那场斗争;1903年的“苏报案”;1905年《民报》与《新民丛报》的论战;1942年延安《解放日报》改版;1947年在解放区新闻界开展的反“客里空”运动等等。新闻界的这些重大事件,对我国新闻事业的发展产生过重要影响,也为我们留下深刻的经验教训,值得我们去研究。
中国新闻事业史的研究范围,是我国历史上发生的全部新闻现象(包括新闻传播工具、新闻理论、新闻业务、新闻教育、新闻法律、新闻团体等)产生和发展的历史。只有研究全部的而不是局部的新闻现象,才能科学地阐明中国新闻事业发展的规律。遗撼是,新闻史学界长期以来受“左"的思想的影响,研究范围比较狭窄。研究只局限于报刊史,而对其他新闻传播媒介的研究比较少;报刊史又着重于中共报刊史,而对资产阶级报业,尤其是对国民党和港、台、海外华文报业很少涉及;党的报刊史又往往侧重于研究报刊宣传了什么,而很少去研究怎样宣传,尤其是对报刊的经营管理、广告、发行等方面的研究更少。近年来这种状况有所改变,新闻事业史的研究范围逐渐扩大,广播史、新闻思想史、一些著名资产阶级报纸的报史等专著正在陆续出版,这是十分可喜的现象。

第6题:

教学重难点是什么?


答案:
解析:

第7题:

新闻形态的建构?


正确答案: 记者协调地排列、组构每个事像和事实,使新闻获得一种实体,再现新闻的内在联系和外部结构。新闻建构适合人们认识事物的习惯,就是一种最佳的报道框架。
分四步:
A、以选择事实为开端。选择客观事实,没有符合实际的事实,新闻的建构就不存在。
B、新闻的基础建构,在选择了事实之后,要按照表现客观事实的需要合理排列五W或者一个H,清晰地解释新闻事件的发展脉络。记者对事实的陈述要符合事实演变的逻辑。
C、安排新闻的结构,建构新闻的最后一道工序,合理安排新闻的基本结构。新闻结构一般由标题、导语、主体、背景、结尾组成,把这些部分和谐的衔接起来,最后形成一个完善的文本。标题简要概括新闻主题,主题完整交代新闻事件的时间地点和发展过程,必要时插入背景。结尾对主要事实进行回顾。
D、不同事实类型的组构。主意有价值的一半事实和新闻事实的穿插,硬事实和软事实的链接,各类事
实自然、圆熟的嵌入新闻中。

第8题:

新闻学基础知识解答。专业的。

新闻的特性是什么?

 新闻的特征是什么?

 新闻的特点是什么?

 新闻的功能是什么?

 新闻的基本属性是什么?

 新闻写作的基本要求是什么?


新闻是对新近已经发生和正在发生、或者早已发生却是新近发现的有价值的事实的及时报道。

理解这一定义我们要注意以下三点:

1.新闻必须是新近发生和新近发现的事实。

“新近发生”是个很容易理解的话语,新闻的“新”主要就体现在这里。

我们又把新近发生区分为“已经发生”和“正在发生”两种情况,套用英语的时态来解说,“已经发生”是过去时态,“正在发生”是现在进行时态。前者是已经结束了的事件,后者是正在发展变动尚未出现结局的事件。当下的新闻由于传输设备的现代化,报道速度越来越快,正在发生的事件尚未出现结局就已经被报道出来。对一个事件连续追踪报道,甚至干脆进行实况转播,让报道和事件的发生发展同时进行,已经是新闻界常常采用的手段。据此,我们在定义中补充了“正在发生”的话语。

还有必要解释一下“早已发生却是新近发现的”这一话语。现代新闻报道的对象未必都是新近发生的事件。有些早已发生的事件,由于这样那样的原因在当时不为人们所知,虽已时过境迁,但一旦发现它的时候,它仍然有很强的报道价值,这样的事件仍然可以被作为新闻报道出来。例如二战期间日本海军总司令山本五十六的座机被美军击落,一些详情细节直到80年代才被报刊披露。2000年美国总统竞选,副总统戈尔正努力角逐民主党总统提名时,美国报刊突然披露“戈尔年轻时嗜大麻”,把几十年前的往事也抖搂出来了。1970年中国云南发生强烈地震,当时为了粉饰太平,只报喜不报忧,2000年初还有报纸载文报道其详情。这些事件差不多算是“旧闻”了,但由于是刚刚发现的,仍能给人以新鲜感,所以新闻报道也少不了这样的类型。

2.新闻所报道的事实必须是有价值的。

并不是所有的事件都值得报道,我们强调新闻报道的事件必须是有价值的。所谓有价值,可以从三个方面加以认识。

一是有教育作用。就像美国《现代新闻报道》的作者华连所说的那样“教诲”“鼓舞”读者,也就是对读者的思想、道德、人生观有积极的引导作用。

二是有认识作用。可以使读者获得有关社会、人生、自然、科学等方面的知识。

三是有怡情作用。这里所说的怡情,不包括低级趣味在内。那些对影视明星的私情家事不厌其烦地加以报道的所谓新闻,实在是把肉麻当有趣。我们所说的“情”,是指积极、乐观、健康向上的情趣。

3.新闻必须是对事件的“报道”。

新闻是报道事件的,但事件本身并不就是新闻。一件有价值的事件,还必须通过“报道”才能成为新闻。

报道,指记者或其他新闻工作者、爱好者对有价值的事件进行采集、处理之后,再通过相应的新闻传播途径公之于世的手段和过程。
真实 及时 是特性
真实 及时 是特性
真实 及时 是特性
真实 及时 是特性

第9题:

中国人最早撰写的新闻学著作是什么?它们的作者是谁?


正确答案: 我国第一部新闻学著作是徐宝璜的《新闻学》。徐宝璜(1894-1930)子伯轩,江西九江人。1912年毕业于北京大学,接着赴美国留学,在密西根大学攻读经济学和新闻学。1916年回国,先在北京《晨报》当编辑,不久回北大任校长办公室秘书和教授,主讲新闻学课程。1920年北大新闻学研究会自动解解后,相继在北京民国大学任代理校长,在平民大学任新闻系主任,在中国大学、朝阳大学等校任教,并积极筹建北大新闻系,是我国第一位热心于新闻教充的教育家,他在北大新闻研究会担任导师期间,第星期一、三晚上给会员教授新闻学理论课程。他的讲稿即以《新闻学大意》为题,等刊物上发表,后经4次修改,于1919年用《新闻学》的书名由北大新闻学研究会正式出版。全书共14章,比较系统地论述了报纸的性质、职能、新闻的定义、新闻的价值、新闻事业的发展趋势,兼及报纸的编辑、采访、评论、发行、广告等各个方面,对我国新闻学术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我国第一部新闻采访学专著是邵飘萍写的《实际应用新闻学》(又名《新闻材料采集法》)邵飘萍(1886-1926)名振青,浙江金华人,毕业于浙江高等学堂。辛亥革命后在杭州主编《汉民日报》,因反对袁世凯多次被捕入狱。1914年逃亡日本,与友人组织东京通讯社,对国内发稿。1916年回到上海,主持《时事新报》工作,后任《申报》驻北京特派记者。1918年在北京创办新闻编设社和《京报》,自任社长,受聘为北京大学新闻学研究会讲师,主讲新闻采访学。1923年,他将在北大授课的讲稿整理成《实际应用新闻学》一书,交京报馆出版。全书共14章,论述了记者地位、记者资格、采访准备、采访方法、新闻价值、新闻道德等问题,并写了许多作者实地采访的事例,被当时的新闻界誉为“立论本于国情,举例由于实践”的一本好书。以上两本书,就是中国人最早撰写的新闻学著作。最近已被收入《新闻文存》,即将由中国新闻出版社出版。

第10题:

()中第3条规定了新闻记者的职业道德。

  • A、《中国报业自律公约》
  • B、《公民道德实施纲要》
  • C、《新闻法》
  • D、《新闻记者法》

正确答案: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