鸦片战争后外国人在中国办过哪些中文报刊?其中历时最久、影响最大的是什么报?

题目

鸦片战争后外国人在中国办过哪些中文报刊?其中历时最久、影响最大的是什么报?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邮发报刊中,对外国出版的中文版报刊,称为()。

A 外国华语报刊

B 境外中文报刊

C 进口中文版报刊

D 中文版外国报刊


C

第2题:

(四级)外国出版的外文报刊,称为“外文报刊”。外国出版的中文版报刊,称“进口中文版报刊”。

A

B



第3题:

1840年后,外国教会中的某些势力在中国办报纸杂志,为帝国主义侵略制造舆论。较早的外文报刊有()、《万国公报》、()、《中国丛报》


参考答案:《字林西报》;《北华捷报》

第4题:

鸦片战争后外国人在中国办过哪些外文报刊?其中历时最久、影响最大的是什么报?


正确答案: 鸦片战争后外国人在香港、广州、上海、天津、青岛等沿海城市办了120多种外文按刊,有月刊、周刊、三日刊和日刊,包括英文、日文、法文、德文、俄文、葡文等语种。其中主要有:
《德臣报》,1845年创刊于香港,英文;
《孖刺报》,1857年创刊于香港,英文;
《南华早摄》,1881年创刊于香港,英文;
《字林西报》,1850年创刊于上海,英文;
《大美晚报》,1867年创刊于上海,英文;
《京津泰晤士报》,1894年创刊于天津,英文。
这些外文报纸与外国人在中国办的中文报纸比较,有两点不同:一是读者对象不同,外文报纸是办给在华的外交官、传教士、外国商人和所谓“高等华人”(买办知识分子)看的,因此它们不需要迎合中国一般读者的口味;二是内容不同,它们更加明目张胆地煽动本国改府加紧对中国的武装侵略和经济掠夺,公开支持已经变成帝国主义“守士官长”的清朝政府,反对中国人民进行反帝反封建斗争。
在这些外文报刊中,出版时间最长、影响最大的是《字林西报》。该报的前身。《北华捷报》,1850年创刊上海;由英商奚安门创办。1864年由字林洋行接办,改名为《字林西报》,得到英国驻上海领事馆和租界工部局的支持,代表英国官方的观点。该报特别重视言论,经常就中国政局、中外关系和其他重大问题发表意见。该报辟有中外新闻和本埠新闻专栏,触角伸得很长,几乎在中国内地每一个有教堂的城镇都有它的通讯员,因此它的消息特别灵通。上海解放以后,允许该报继续出版,到1951年3月31日才自动停刊,历时101年,是1日中国出版时闻最长的外文报纸。但是,如果加上新中国成立以后的38年在半圆出版时间最长的外文报纸就算在香港出版的《南华早报》了。该报1881年创刊以后,一直到现在还在继续出版,已经有107年的史。

第5题:

鸦片战争后中国出现过哪些教会报刊?其中历时最久、影晌最大的是什么报?


正确答案: 鸦片战争后,中国门户洞开,外国传教士大量涌进中国。他们的办报活动再也不象鸦片战争以前那样受到清政府的限制了,因此教会报刊以前所未有的规模和速度发展起来。到1890年,教会报刊已发展到76种。其中重要的教会报刊有:1853年在香港越刊的《遐迩贯珍》,1857年在上海剑刊的《六合从谈》,1868年在上海创刊的《中国教会新报》(后改名(<万国公报》),1872年在北京创刊的《中西闻见录》,1878年在上海创刊的《益闻录》等。在这些教会报刊中,出版时间最长、发行最广、影响最大的是《万国公报》。《万国公报》原名《中国教会新报》,开始为周刊,1868年9月5日创刊于上海,由美国传教士林乐知主缴1883年到1888年因经费困难停办,1889年复刊后改为月刊,成为英美传教±的组织“广学会”的机关报,一直办到1907年7月才停刊,先后出版40年。
《万国公报》名义上是个教会刊物,实际上是一个综合性的时事政治刊物。它的发行网遍及清王朝的各级政府机关和教育机关,发行量达到过40000多份,在当时的外报中首届一指。它的宣传内容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竭力为帝国主义的侵华活动辩护,称赞帝国主义对中国的“帮助”,吹嘘教会慈善机关为中国人民“造福”,鼓吹用西方人的思想来改造中国人的思想,50年后“地则犹是中国之地,而民则已为特出之民矣”。
第二,大力介绍“西学”。《中国教会新报》的封面上印有“万事知为先”五个字,表示它对传播知识的重视。改名《万国公报》后,更是迎合正在探索救国之道的中国知识分子的心理,宣布该刊是一种介绍“泰西各国的地理、历史、文明、政治、宗教、科学、艺术、工业及一般进步知识的期刊”。
第三,鼓吹中国“变法”。19世纪90年代,中国兴起了维新变法运动。《万国公报》投共所好,也开展了如何在中国实行变法、推行“新政”的讨论,发表了许多传教士的主张,其中最著名的是英国传教士李提摩太写的《新政策》。他在文章中建议推行新改而由西人担任皇帝顾问,建议组建新军而由西人担任参谋长,建议设立海关而由西人担任总督,建议创办国家日报而由西人担任总编辑,等等。其目的是使中国变成帝国主义的殖民地。《万国公报》在中国士大夫和知识分子中有很大影响康有为、梁启超年轻的时候就很喜欢读《万国公报》。

第6题:

邮发报刊中,对外国出版的中文版报刊,称为外国华文报刊。

A

B



第7题:

中国近代历史最久、最有影响的中文报纸是()。

  • A、《申报》
  • B、《上海新报》
  • C、《时务报》
  • D、《苏报》

正确答案:A

第8题:

近代外国商办报刊中最著名且历史最久的是()

A.《中外新报》

B.《澳门月报》

C.《申报》

D.《中外纪闻》


参考答案:C

第9题:

鸦片战争前外国传教士出版过哪些中文报刊?这些报刊有何共同特点?


正确答案: 中国第一批近代报刊。是鸦片战争前函方各国派遣来华的基督教传教士创办起来的。从1815年到1842年,外国传教士在中国和中国附近的地方创办过6家中文报刊。它们是。由英国传教士马礼逊和米怜在马六甲创办的《察世俗每月统记传》(1815~1821),由英国传教士麦都思在巴达维亚(今雅加达)主编的《特选撮要每月统记传》(1823~1826);曲英国传教士吉特在马六甲主编的《天下新闻》(1828~1829),由士罗在澳门编印的《依泾杂说》(1826~?);由普鲁士传教士郭士立在广州创办的《东西洋考每月统记传》(1833-1837,后迁新加坡);由麦都思在广州主编的、《各国消息》(1838~?)。在这6家中文报刊中,影响较大的是《察世俗每月统记传》和《东西洋考每月统记传》。
这个时期外国传教士办的中文报刊,有以下几个共同的特点:
第一,它们的办报目的是一致的,就是想征段中国人的心。起初,传教士们以为宣传基督教教义就能够敲到这一点,所以最早创办的《察世俗每月统记传》确实是一份宣传宗教的刊物。可是,当他们发现上帝并不能感化中国人时,便改变了做法,转而大力宣传西方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想用“知识的炮弹”来使中国人就范。《东西洋考每月统记传》就是这样做的。它的出版意图,“就是要使中国人认识我们的工艺,科学和道义,从而清除他们那种高傲和排外的观念”。这一目的,它们是达到了的。
第二,它们都尽量做到中国化。传教士们知道,他们所办报刊的读者,是具有几可翠文化传统的中国入,因而不得不使自己办的报刊适合于中国人的口味。所以,无论报刊的形式和报刊的内容,都披上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外衣。比如,这些报刊都采用了中国古代报纸的传统形式—书册式,封面上印着《论语》中的孔子语录:“子日多闯,择其善者而从之。”“人无远虑,.必有近忧”;文章也多采用中国传统的章回体形式,经常出现“欲知后事如何,且昕下回分解”的字样;论述问题则经常引用“四书五经”和程朱著作的用语等等。
第三,出现了由宗教性报刊到向非宗教性报刊发展的趋势。如果说《察世俗每月统记传》是一份纯宗教性刊物的话,那么,它以后出版几份中文报刊的宗教性内容日益减少,非宗教性内容日益增多,并且出现了新闻、评论和广告等非宗教性报刊。

第10题:

鸦片战争前外国人在中国办过哪些外文报刊?它们有何特点?


正确答案: 鸦片战争前外国人在中国办了将近20家外文报刊,主要集中于广州、澳门两地,用英文和葡萄牙文两种文字出版。其中比较主要的有以下几家。
《蜜蜂华报》(1822~1824),在澳门出版葡文周刊。由葡萄牙执政党领导成员、澳门教会领导人安东尼奥主编。它是在我国出版的第一家外文报刊。
《广州纪录报》(1827~1845),在中国出版的笛一家英文报刊,由英国大鸦片烟商人马地臣创办。该报主要:刊登商业消息、货物行情和轮船航期,反映东印度公司立场,维护英国政府的对华政策。起初是以周刊,1834年改为周刊,1939年迁至澳门,1843年迁至香港,改名为《香港记录报》。
《中国丛报》(1835~1851),在广州出版的英文月刊。由马礼逊倡议,广州同孚洋行老板奥立芬提供经费和印刷场所,美国传教土裨治文主编。一该刊最根本的目的是向西方“提供中国及其毗邻国家最可靠、最有经济价值的消息”,直接为英、美政府的侵华改策效劳,公开鼓吹用武力敲开中国的大门。该刊历时20年,对当时中国的政治制度、政府机构、朝廷要员、法律条例、中外关系、内外贸易、军队武备、文化教育、语言文字、道德宗教、风俗习惯,乃至山川河流、矿藏物产等情况都作过详细介绍,所以很受英、美政府重视。1839年迁往澳门出版,1844年迁往香港,后来又迁回广州,1851年停刊。它是这一时期出版时飒最长、内容最丰富、影响最大的外文报刊。
《广州周报》(18-35~1844),在广州出版的英文周刊,以报道面广和评论精辟著称。代表了主张对华自由贸易的商人的观点,反对英国商会垄断对华贸易,因而受到外国商人的欢迎。当时在广州禁烟的钦差大臣林则徐很重视这家周报。他为了掌握“夷情”,曾经组织人员选择该报材料,呈送道光皇帝“省览”。
外国人办的这些外文报刊,同他们办的中文报有很大差异,从丽形成它们的特点:第一,中文报刊是传教士办的。外文报刊则大多数是外国商人和社会团体办的,因此它们刊登的商业性内容较多;第二,中文报刊以中国人为读者对象,外文报刊则以在中国的外国人和英、美等国的政府为读者对象,因此它们传递的主要是中国的政治、军事、经济和文化方面的消息和情报,并且明目张胆地为西方列强的侵华活动出谋划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