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芩15g黄连15g陈皮6g甘草6g玄参6g柴胡6g桔梗6g连翘

题目

黄芩15g黄连15g陈皮6g甘草6g玄参6g柴胡6g桔梗6g连翘3g板蓝根3g马勃3g牛蒡子3g薄荷3g僵蚕2g升麻2g大黄6g芒硝3g(冲)水煎服;简要分析方剂的方义,并说明其功用、主治病证及其证候。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百合12g、熟地9g、生地9g、当归9g、白芍6g、甘草3g、玄参6g、贝母6g、麦冬9g、白茅根9g、白及6g、水煎服;简要分析方剂的方义,并说明其功用、主治病证及其证候。


正确答案:本方为百合固金汤减桔梗,加白及、白茅根而成。方中百合甘苦微寒,滋阴清热,润肺止咳;生地、熟地并用,既能滋阴养血,又能清热凉血,共为君药。麦冬甘寒,协百合以滋阴清热,润肺止咳;玄参咸寒,助二地滋阴壮水,以清虚火,兼利咽喉,共为臣药。当归治咳逆上气,伍白芍以养血和血;贝母清热润肺,化痰止咳,俱为佐使药。生甘草清泄肺热,调和诸药,为使药。加白及、白茅根凉血止血。全方具有滋养肺肾,止咳化痰,兼凉血止血之功。主治肺肾阴亏,虚火上炎,热伤血络证。症见咳嗽气喘,痰中带血,咽喉燥痛,头晕目眩,午后潮热,舌红少苔,脉细数。

第2题:

炒酸枣仁15g知母6g茯苓6g川芎6g五味子3g甘草3g水煎服;简要分析下列方剂的方义,并说明其功用、主治病证及证候。


正确答案:此方系酸枣仁汤加五味子而成。方中重用酸枣仁养血补肝,宁心安神为君。茯苓宁心安神;知母滋阴润燥,清热除烦,共为臣药。五昧子收敛止汗,并能安神;川芎调肝血而疏肝气,与酸枣仁配伍,酸收中寓有辛散,补血中并能行血,有养血调肝之妙,共为佐药。甘草和中缓急,调和诸药,为使。六味相伍,具有养血安神、清热除烦之功。主治肝血不足,虚热内扰之证。症见虚烦失眠,心悸不安,头目眩晕,咽干口燥,盗汗,舌红,脉弦细。

第3题:


处方:桔梗5g,枇杷叶10g,苦杏仁15g,黄芩9g,浙贝母6g,连翘9g,白前9g。

调配以上处方,用法不适宜的是
A.桔梗
B.苦杏仁
C.黄芩
D.浙贝母
E.连翘

答案:B
解析:
BB苦杏仁为有小毒的中药,《中国药典》规定其用量为5~10g,内服不宜过量。苦杏仁生品入煎剂应当后下。

第4题:

青蒿6g鳖甲15g生地12g知母6g丹皮6g地骨皮6g自薇6g银柴胡6g水煎服;简要分析方剂的方义,并说明其功用、主治病证及其证候。


正确答案:本方系青蒿鳖甲汤加白薇、地骨皮、银柴胡而成。方中用青蒿芳香清热透络,鳖甲滋阴退热,“人络搜邪”,滋阴透邪并进;用生地、知母滋阴清热泻火;更用白薇、地骨皮、银柴胡加强清退虚热的功用;用丹皮配青蒿,内清血中伏热,外透伏阴之邪。综合全方,既可滋肝肾之阴以治本,又可清热透邪以治标,且清热而无苦燥之弊,滋阴而无恋邪之患,故全方具有养阴透热的功能。主治温病后期,阴液耗伤,热伤阴分之证。其证候表现为夜热早凉,热退无汗,颧赤唇红,形体消瘦,舌红少苔,脉细数。

第5题:

白头翁15g甘草6g阿胶6g秦皮9g黄连9g黄柏9g水煎服;简要分析方剂的方义,并说明其功用、主治病证及其证候。


正确答案:本方系白头翁加甘草、阿胶。方中白头翁清热解毒,凉血止痢;以黄连、黄柏燥湿解毒止痢;秦皮收涩止痢;更用阿胶、甘草养血滋阴。全方具有清热解毒,凉血止痢,养血滋阴的功能。主治热毒痢而阴血耗伤较明显者。其证候表现为腹痛,肛门灼热,里急后重,下痢脓血,赤多白少,渴欲饮水,舌红苔黄,脉弦数

第6题:

柴胡12g,黄芩9g,人参6g,生姜9g,大枣3枚,炙甘草6g,以上处方的功效是()。

  • A、和解少阳
  • B、清热燥湿
  • C、解表散寒
  • D、祛风解表

正确答案:A

第7题:

分析下列方剂的方义,并说明其功用、主治及其证候。鳖甲15g、青蒿6g、知母6g、生地12g、丹皮9g


正确答案: 方义:鳖甲滋阴退热,青蒿透邪外出,两药相合,共为君药,二者相伍,此即《温病条辨》所言“先入后出之妙”,生地滋阴凉血,知母降火共为臣药,丹皮泻阴中伏火,使火退而阴生,为佐药。
功用:养阴透热。
主治:温病后期,邪伏阴分证,夜热早凉,热退无汗,舌红苔少,脉细数。

第8题:

分析下列处方,简释配伍方义,总结其功用,说明应当主治何种病证。大黄9g、枳实9g、神曲9g、茯苓6g、黄芩6g、黄连6g、白术6g、泽泻6g,研为细末,汤浸蒸饼为丸。


正确答案: 方中重用大黄,苦寒泻下,攻积泻热,使积热从大便而下,为君药。枳实行气导滞,消积除胀满;神曲消食化滞和胃,共助大黄攻积导滞,为臣药。黄芩、黄连清热燥湿止痢;茯苓、泽泻利水渗湿止泻;白术燥湿健脾,使攻积而不伤正,均为佐药。诸药相合,共成消食导滞,清热祛湿之剂。
主治:湿热食积。脘腹胀痛,下利泄泻或大便秘结,小便短赤,舌苔黄腻,脉沉有力。

第9题:

石膏30g半夏9g麦门冬15g人参6g竹叶15g甘草3g粳米15g黄连15g水煎服;简要分析方剂的方义,并说明其功用、主治病证及其证候。


正确答案:本方系由竹叶石膏汤加黄连而成,竹叶石膏汤乃自虎汤之变方,系由白虎汤去知母,加竹叶、人参、麦冬、半夏而成。方中以竹叶、石膏为君清解气分邪热,以人参、麦冬为臣益气养阴,佐以半夏和胃降逆,甘草、粳米为使益胃护津,可使胃得和降,呕逆得止,寒凉清泄不致伤中。黄连加强清热之力,全方具有清热生津、益气和胃之效。主治热病之后,余热未清,气阴两伤之证。其证候表现为身热多汗,心胸烦闷,气逆欲呕,口于喜饮,或虚烦不寐,脉虚数,舌红苔少。

第10题:

分析下列方剂的方义,并说明其功用、主治病证及证候。陈皮8g;制半夏6g;茯苓9g;枳实9g;竹茹6g;炙甘草6g;生姜3片;远志6g;炒枣仁9g


正确答案: 本方由温胆汤加减而来,方中半夏为君,燥湿化痰,降逆和胃;竹茹为臣,清胆和胃,止呕除烦,佐以陈皮、枳实理气化痰;茯苓健脾利湿,远志、枣仁安神定志;以生姜、大枣、炙甘草调和脾胃,调和诸药,为佐使药。功用:理气化痰,清胆和胃,安神定志。
主治:痰热内阻,胆胃不和证。胸脘痞闷,虚烦不宁,失眠多梦,触事易惊,纳食欠佳,或兼呕吐呃逆苔黄,脉滑略数。

更多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