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人,男性,35岁,3m高处坠落20分钟后由救护车送达医院,来院时伤员神志淡漠,面色苍白,呼之不应,全身多处外伤。 如何快速判断病人是否出现心脏骤停?

题目

病人,男性,35岁,3m高处坠落20分钟后由救护车送达医院,来院时伤员神志淡漠,面色苍白,呼之不应,全身多处外伤。 如何快速判断病人是否出现心脏骤停?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病人,男性,28岁。因车祸致全身多处损伤,病人躁动不安,为保证治疗的顺利进行,护士使用约束带固定其手腕。护士应重点观察()。

A、神志是否清醒

B、衬垫是否垫好

C、局部皮肤颜色

D、约束带是否扎紧


参考答案:D

第2题:

判断病人是否出现心脏骤停的最主要方法是

A.用力拍打病人面部,触摸桡动脉
B.用力拍打病人,触摸面动脉
C.轻拍病人,呼喊病人,触摸桡动脉
D.轻拍病人,呼喊病人,触摸面动脉
E.轻拍病人,呼喊病人,触摸颈动脉

答案:E
解析:

第3题:

下列哪项不是血钾增高的临床表现()。

A.手足麻木

B.腱反射消失

C.神志淡漠

D.收缩期心脏骤停

E.舒张期心脏骤停


参考答案:D

第4题:

当心搏骤停几秒钟时,病人即会出现()

  • A、头晕
  • B、晕厥、意识丧失
  • C、血压下降
  • D、全身抽搐

正确答案:A

第5题:

医院半夜12点送来一位心脏呼吸骤停的病人,作为值班医生你该怎么处理?


正确答案: 心脏骤停是指心脏射血功能突然丧失。它的处理包括基本生命支持、高级生命支持和复苏后治疗。
第一方面,基本生命支持包括以下几步:
第一步,尽早识别:
病人一旦出现意识丧失,呼吸、大动脉搏动消失,则可确定心脏骤停,需立即进行初期心肺复苏
第二步,初期心肺复苏:
初期心肺复苏即CPR,其程序为C-A-B。具体操作如下:
(1)C(胸外按压):建立有效的人工循环。病人平卧,背部垫一木板或平卧于地板上。
术者立于或跪于病人一侧。胸外心脏按压的部位在两乳头连线中点,按压深度5~6cm,每次按压后应使胸廓完全恢复原位,即按压与放松比为1∶1,频率100~120次/分。
(2)A(开通气道):保持呼吸道的通畅。可采集仰头抬颏法和推举下颌法。
(3)B(人工呼吸):进行有效的人工呼吸。进行人工呼吸时,每次送气时间应大于1秒。心脏按压与人工呼吸比为30:2。
第三步,尽早电除颤:
心脏骤停最常见的心律失常是室颤,尽早将室颤转变为正常心律。
第二方面,高级生命支持,是基本生命支持的延续。其内容包括:呼吸支持;恢复和维持自主循环;药物治疗:首选肾上腺素、其次利多卡因、阿托品、碳酸氢钠、氯化钙等药物;同时监测基本生命体征、血氧饱和度和心电图等。
最后是苏后治疗。
心脏停搏使全身各组织器官立即缺血缺氧,心肺复苏后,因此防治缺氧性脑损伤和多器官功能障碍和衰竭是复苏后治疗的主要内容。
脑复苏的治疗包括以下几点:
1.低温治疗;
2.脱水降压促进脑血流灌注;
3.药物治疗。
在治疗期间需密切监测病人病情。对病人及家属进行心理安慰和支持。

第6题:

病人,女性,36岁。因车祸后致脑出血人院。人院后呼之不应,无自主运动,对声、光刺激无反应,该病人的意识为()。

A、嗜睡

B、意识模糊

C、意识淡漠

D、昏迷


参考答案:D

第7题:

患者,男,18岁,从工地脚手架坠落,枕部着地,意识不清,呼之不应约20分钟,来院时已清醒,有轻度呕吐,头痛,并有逆行性遗忘。

观察过程中应特别警惕出现
A.双侧瞳孔散大
B.血压下降
C.全身抽搐
D.再次昏迷
E.呼吸骤停

答案:D
解析:

第8题:

经初步病情评估及快速全身外伤检查发现病人腹部明显膨隆且有压痛,应立即运送病人到医院。( )

此题为判断题(对,错)。


正确答案:√

第9题:

心脏骤停的诊断依据是()

  • A、呼吸停止
  • B、神志淡漠
  • C、心音消失
  • D、血压测不清

正确答案:C

第10题:

病人,男性,35岁,3m高处坠落20分钟后由救护车送达医院,来院时伤员神志淡漠,面色苍白,呼之不应,全身多处外伤。 假如复苏成功并送入ICU监护治疗,你将如何对伤情严重程度进行评分?


正确答案: 根据入ICU后第一个24小时内最差的12项生理参数(APS分)、年龄评分(B)和患病前的慢性健康状况评分(CPS)进行APACHE评分,以便定量评估病情的严重程度。

更多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