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儿,5岁,发热、鼻出血5天。面色苍白,全身浅表淋巴结多可触及,

题目

患儿,5岁,发热、鼻出血5天。面色苍白,全身浅表淋巴结多可触及,大小不等,无粘连,无压痛。其可能的诊断是()

  • A、急性淋巴结炎
  • B、慢性淋巴结炎
  • C、淋巴结结核
  • D、淋巴瘤
  • E、急性白血病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女,18岁。发热、鼻出血3天。查体:全身浅表淋巴结肿大,最大者2.5cm×2cm大小,胸骨压痛(+),肝脾肋下均可触及边缘。骨髓细胞学检查:骨髓原始细胞占0.65,过氧化物酶(-),非特异酯酶染色(-)。最可能的诊断是

A、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

B、急性粒.单核细胞白血病

C、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

D、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E、急性红白血病


参考答案:D

第2题:

患儿,男,9岁,发热、贫血3周,全身浅表淋巴结肿大,肝肋下4厘米,脾肋下2厘米,为明确诊断,最主要的检查是

A.X线片

B.骨髓检查

C.腹部B超

D.腹部CT

E.肝穿刺


正确答案:B
B。骨髓检查是确立急性白血病诊断和评定疗效的重要依据。

第3题:

患儿,1岁。发热3周,咳嗽伴喘憋。查体:浅表淋巴结轻度肿大,双肺未闻及啰音,此患儿已接种卡介苗,PPD试验(+++),首选的检查是

A、胸部X线检查

B、变应原检查

C、淋巴结活检

D、胸部CT检查

E、肺功能检查


参考答案:A

第4题:

患儿男,9岁。发热、面色苍白3周。查体:全身浅表淋巴结肿大,肝肋下4cm,脾肋下2cm。为明确诊断,最主要的检查是

A、腹部CT

B、骨髓检查

C、腹部B超

D、X线片

E、肝穿刺


参考答案:B

第5题:

5岁患儿,患单纯性肾病半年,近1个月间断发热,频咳,有痰,夜间多汗,食欲不振,乏力,静脉给予青霉素等抗生素治疗不见好转。查体:营养稍差,面色苍白,咽微红,颈部及腹股沟可触及数个黄豆大小之活动淋巴结,心脏正常,肺呼吸音略粗,肝肋下1cm,质软,脾可触及,无水肿。PPD试验阴性;血常规: WBC 12×109/L,N 0.62,L 0.38;尿常规:蛋白(+),胸片:右肺上野内可见边 缘不清的片状阴影,肺门淋巴结肿大。可能合并有( )。


正确答案:D

第6题:

患儿,3岁,拟诊为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为确诊,其主要依据为哪一项

A、发热、咽痛、躯干部皮疹

B、全身浅表淋巴结肿大

C、外周血出现异常淋巴细胞

D、嗜异性凝集试验

E、血清Vacuum阳性


参考答案:E

第7题:

(共用题干)

患者女性,29岁。因急性发热伴头痛、皮疹4天入院。体检:体温39.1℃,全身皮肤有散在分布的斑丘疹及红斑疹,浅表淋巴结可触及,牙龈出血。肝脾肋下未触及。血象:WBC 3.8×109/L,PLT 7.8×109/L。

本例最可能的临床诊断是

A.流行性出血热

B.伤寒

C.登革热

D.钩端螺旋体病

E.病毒性肝炎


正确答案:C
[答案] C
[解析] 本题考查登革热的诊断。患者急性起病,高热(39.1℃),皮肤斑疹,牙龈出血,白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应考虑登革热可能。

第8题:

患者,男,38岁。因“反复牙龈出血、发热1周”入院。查体:T39.5℃,全身可见散在瘀斑,胸骨压痛(+),双侧腋窝可扪及数粒肿大浅表淋巴结,双下肺可闻湿性啰音,肝脾未触及。

下列哪些检查对原发病最具有诊断意义

A.血常规

B.腹部CT

C.头颅CT

D.生化检查

E.血培养


正确答案:A
患者考虑血液系统恶性肿瘤,因此需完善血常规及骨髓检查。

第9题:

关于正常浅表淋巴结,叙述错误的是

A.质地柔软

B.直径为0.2~0.5cm

C.表面光滑

D.可明显触及

E.无压痛


正确答案:D

第10题:

共用题干
患者女性,29岁。因急性发热伴头痛、皮疹4天入院。体检:体温39.1℃,全身皮肤有散在分布的斑丘疹及红斑疹,浅表淋巴结可触及,牙龈出血。肝脾肋下未触及。血象:WBC3.8*109/L,PLT7.8*109/L。

本例最可能的临床诊断是
A:流行性出血热
B:伤寒
C:登革热
D:钩端螺旋体病
E:病毒性肝炎

答案:C
解析:
本题考查登革热的诊断。患者急性起病,高热(39.1℃),皮肤斑疹,牙龈出血,白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应考虑登革热可能。
检测血清中抗登革病毒的IgM抗体有助于登革热诊断。

更多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