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肌缺血时,心电图可表现为()

题目

心肌缺血时,心电图可表现为()

  • A、T波高大直立
  • B、U波增高
  • C、P波高尖
  • D、T波低平或双向
  • E、T波倒置
参考答案和解析
正确答案:A,D,E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心肌缺血的心电图表现为

A、ST段弓背向上抬高

B、病理性Q波

C、ST段低压

D、T波直立

E、T波倒置


参考答案:C

第2题:

关于无症状心肌缺血,叙述正确的有( )

A、慢性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心肌缺血发作可表现为胸部闷痛等不适,亦可无症状

B、无症状心肌缺血与预后无关

C、糖尿病患者容易出现无症状性心肌缺血

D、能有效防止有症状心肌缺血发作的药物对减少无症状心肌缺血的发作也有效

E、动态心电图是诊断无症状心肌缺血的方法之一


参考答案:ACDE

第3题:

试述心肌缺血的心电图表现


参考答案:(1)ST段多呈下垂型、水平型下移。(2)相关导联T波倒置,有时可出现T波双肢对称、底端或尖端尖锐的"冠状T波"。(3)可出现U波倒置。(4)可出现房室传导阻滞、室内传导阻滞和Q-T间期延长。

第4题:

心肌缺血可表现为ST段改变或T波改变,但不会同时出现ST-T改变。


正确答案:错误

第5题:

试述典型心肌缺血的心电图表现。


答案:
解析:
(1)心内膜下心肌缺血时T波改变:此时可出现与QRS主波方向一致的高耸T波。
(2)心外膜下心肌缺血时T波改变:可出现与正常方向相反的向量,出现深的倒置的双肢对称的T波,又称为冠状T波。
(3)ST段改变:心肌缺血时,除可出现T波改变外,还可出现ST段的改变,典型缺血型ST段改变表现为ST段呈水平或下垂型下移≥10.1mV,下移的ST段与R波的夹角≥90°。临床上典型心绞痛可出现一时性的ST段下移,T波低平、双向或倒置;变异性心绞痛时,心电图可表现为损伤性ST段抬高,同时可伴有高耸T波。

第6题:

下面心电图可诊断为

A、急性心肌梗死

B、急性心肌缺血

C、急性心包炎

D、心肌劳损炎

E、室性期前收缩


参考答案:A

第7题:

可显示心肌缺血灶部位和范围的检查方法是
a.心电图 b. 201ti-心肌显像 c. pet d.冠状动脉造影


答案:B
解析:
①心绞痛是在冠状动脉狭窄的基础上,由于 心肌负荷增加引起心肌缺血缺氧的临床综合征。其根本病因为冠状动脉阻塞,因此冠状动脉造影检查 可了解阻塞部位和阻塞程度,是最有价值的诊断方法。②心电图是发现心肌缺血、诊断心绞痛最常用的 检查方法。③201Tl(铊)随冠脉血流很快被正常心肌细胞所摄取。休息时铊显像所示灌注缺损主要见于 心肌梗死后瘢痕部位。在冠脉供血不足部位的心肌,明显的灌注缺损仅见于运动后缺血区。因此,本检 查可反映心肌缺血灶的部位和范围。④利用正电子发射断层心肌显像(PET)可判断心肌的血流灌注, 了解心肌的代谢情况,可用于评估心肌的活力。

第8题:

急性心肌缺血(心绞痛)心电图特征


参考答案: 1.典型心绞痛:发作为暂时性,一般

第9题:

A.心电图
B.
C.PET
D.冠状动脉造影

可显示心肌缺血灶部位和范围的检查方法是( )

答案:B
解析:

第10题:

病窦综合征心电图可表现为()、()或()。


正确答案:非药物性引起的持续而显著的窦缓(50次/分以下)、窦性停搏与窦房阻滞、窦房阻滞与房室传导阻滞同时并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