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子粳米汤与大建中汤的证治有何不同?

题目

附子粳米汤与大建中汤的证治有何不同?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患者腹痛如割,雷鸣不已,腹满呕吐,舌淡苔白,治当选用()

  • A、附子粳米汤
  • B、大建中汤
  • C、大乌头煎
  • D、薏苡附子散
  • E、厚朴七物汤

正确答案:A

第2题:

腹满,雷鸣切痛,胸胁逆满,呕吐,治宜()

  • A、大建中汤
  • B、附子粳米汤
  • C、赤丸
  • D、理中汤
  • E、大柴胡汤

正确答案:B

第3题:

腹满不减,减不足言,当须下之,治宜

A.大柴胡汤

B.大承气汤

C.大建中汤

D.大乌头煎

E.附子粳米汤


正确答案:B

第4题:

所治证候属于脾胃虚寒证的方剂是()

  • A、附子粳米汤
  • B、大建中汤
  • C、两者均是
  • D、两者均非

正确答案:C

第5题:

下列方证中有表证的是()

  • A、附子粳米汤证
  • B、厚朴七物汤证
  • C、大建中汤证
  • D、大黄附子汤证

正确答案:B

第6题:

试比较附子粳米汤证与大建中汤证的证治的异同。


正确答案: 附子粳米汤证和大建中汤证均为虚寒腹满证,均治以散寒止痛。但二者在病机、症状及病位上不尽相同。其区别在于前者以“雷鸣切痛”为主症,病机为脾胃虚寒,水湿内停,治法为散寒止痛、化饮降逆,方中重用半夏以化饮降逆;后者以寒气攻冲,“上下痛而不可触近,呕而不能食”为主症,病机为脾胃阳虚,中虚寒甚,治法为温中散寒,建立中气,方中重用干姜以温中散寒。

第7题:

腹中寒气,雷鸣切痛,胸胁逆满,呕吐,治用()

  • A、大建中汤
  • B、大黄附子汤
  • C、厚朴七物汤
  • D、附子粳米汤

正确答案:D

第8题:

请比较附子粳米汤证与大建中汤证的异同。


正确答案: 附子粳米汤证与大建中汤证均为脾胃虚寒的腹满痛病证。附子粳米汤证的病机为脾胃虚寒,水湿内停,以腹痛如刀切,肠鸣,胸胁逆满为主,治以散寒止痛,蠲饮降逆;大建中汤证的病机为脾胃虚寒,阴寒内盛,以腹部上冲皮起,攻冲作痛,拒按为主,治以温中散寒补虚。

第9题:

腹满不减,减不足言,当须下之,治宜()

  • A、大柴胡汤
  • B、大承气汤
  • C、大建中汤
  • D、大乌头煎
  • E、附子粳米汤

正确答案:B

第10题:

胁下偏痛,发热,其脉紧弦,其治方是()

  • A、大建中汤
  • B、大黄附子汤
  • C、大乌头煎
  • D、乌头桂枝汤
  • E、附子粳米汤

正确答案: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