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痹病如何辨证论治?

题目

血痹病如何辨证论治?

参考答案和解析
正确答案: 血痹的病因病机为气血不足,感受外邪,血行凝滞,痹于肌肤。临床以肌肤麻木不仁或轻微疼痛为主症。血痹轻证仅见肌肤轻微麻木不仁,治以针刺引动阳气。重者除肌肤麻木不仁外,甚则可见轻微疼痛,治以黄芪桂枝五物汤益气通阳,和营行痹。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金匮要略》用于治疗血痹病的主方是(),其病机是()


正确答案:黄芪桂枝五物汤;气血不足,感受外邪,阳气受阻,血行不畅

第2题:

痹病如何与痿病相鉴别?


正确答案:痿病表现为肢体痿弱,羸瘦无力,行动艰难,甚则瘫软于床,但肢体关节多无疼痛;而痹病却以疼痛为突出症状。

第3题:

什么是辨证论治?如何理解症、证、病的关系?


参考答案:(1)辨证论治的概念
所谓“辨证”,是在中医理论指导下,对四诊收集到的病情资料进行辨别、分析、综合,判断其证候类型的思维过程。“论治”,又叫施治,是根据辨证分析的结果,来确定相应的治疗原则和治疗方法。辨证是决定治疗的前提和依据,论治则是治疗疾病的手段和方法。所以,辨证论治的过程就是中医学认识疾病和治疗疾病的过程,有效指导了临床理法方药的具体应用。
(2)症、证、病的概念及其关系
症,即症状和体征的总称。证,即证候,是疾病发生和演变过程中某一阶段病理本质的反 映,它以一组相关的症状和体征为依据,不同程度地揭示出患者当前的病机(由病邪、病位、病性、病势等综合而成)。病,即疾病,是在病因作用下,正邪斗争、阴阳失调所引起的具有该病特 定发展规律的病变全过程,具体表现为若干特定的症状和不同阶段前后衔接的证候。
症、证、病三者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症状和体征是辨别证候和诊断疾病的基本要素,证是 疾病某一阶段的反映,病所反映的是疾病的全过程。中医强调辨证,也不忽视辨病,提倡把辨证与辨病结合起来,它既要求去辨别该病全过程的变化规律,又要求去辨别现阶段的证候类型。

第4题:

血痹病的病因病机是()。

  • A、风寒湿三气杂至
  • B、感受风邪
  • C、气血不足
  • D、血行不畅
  • E、阳气痹阻

正确答案:B,C,D,E

第5题:

血痹病


正确答案: 血痹病是因气血不足,感受外邪,阳气痹阻,血行不畅所致,临床以肢体局部麻木为主症的病证。

第6题:

血痹病,黄芪桂枝五物汤的组成是()。


正确答案:黄芪,桂枝,芍药,生姜,大枣

第7题:

如何理解辨证论治?


正确答案: 辨证论治是运用中医学理论辨析有关疾病的资料以确立证候,论证其治则治法方药并付诸实施的思维过程。辨证,是在认识疾病的过程中确立证候的过程,即将四诊(望、闻、问、切)所收集的有关疾病的所有资料,包括症状和体征,运用中医理论进行分析、综合,辨清疾病的原因、性质、部位及发展趋向,然后概括、判断为某种性质证候的过程。

第8题:

仲景妇人杂病篇指出引起月经不调的原因有哪些?如何进行辨证论治?


正确答案: 仲景指出引起妇人月经不调的原因主要有瘀血内阻、瘀热内结、水血互结血室。由瘀血所致的,可见经水不利,少腹满痛,按之有硬块,月经量少,色紫有块,舌质紫黯,脉涩等症,治用土瓜根散以活血通经。由瘀热内结所致者,可见经水闭阻不通,少腹硬满痛或腹不满,患者自觉胀满,小便自利,舌有瘀斑、瘀点,脉沉涩等,治用抵当汤破血逐瘀。由血水互结血室者,可见腹胀满较甚,形如敦状,小便微难而口不渴者,治当用大黄甘遂汤破血逐水。

第9题:

血痹病,黄芪桂枝五物汤的适应证是()。


正确答案:血痹阴阳俱微,寸口关上微,尺中小紧,外证身体不仁如风痹状

第10题:

如何理解《素问•痹论》中“逆其气则病”“不与风寒湿气合,故不为痹”?


正确答案:营卫之气,皆水谷所化。营气精专而柔顺,能入脉中,循脉上下而灌注五脏六腑,濡养全身。卫气慓悍滑利,不能入于脉中,行于皮肤分肉间,温煦肓膜,布散于胸膜。故营卫气虚或失常都能致使腠理皮肤疏松,经脉涩滞,筋骨肌肉五脏六腑失于濡养温煦,此时易受风寒湿邪侵袭而发为痹,故曰:“逆其气则病”,“不与风寒湿气合,故不为痹”。说明了痹证的发生与营卫之气密切相关。强调了痹证的发生既有风寒湿邪的侵袭,更有脏腑营卫气血的失调,突出了《内经》既重视内因,也不忽略外因的发病学观点。对临床辨证论治及指导预防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