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我国药用植物在三大区域的分布特征。

题目

简述我国药用植物在三大区域的分布特征。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下列选项中,关于我国降水分布特征,说法错误的是()。

A、我国降水区域分布不均

B、我国降水季节分布不均

C、我国降水量变化空间差异不明显

D、我国降水量年际变率大,易旱易涝,旱涝交替


答案:C

第2题:

简述中国新石器时代的石器文化的区域分布及特征。


参考答案:

①东北、华北北部、西北及青藏高原的广大地区。这一地区由于地势较高、气温较低或降水较少,草原广泛发育,农业难以产生和发展,人类主要从事采集狩猎经济,逐步形成了以采集狩猎为基本特征的经济文化。陶器和磨制石器虽已发生,但没有充分发展,而开发草原环境所特有的工具——细石器是这一区域最具特色的主要工具。磨制石器相对较少,细石器占主要成分或重要地位。新石器时代这一广大的区域是细石器的主要分布地,细石器也是这一地区诸文化的主要工具。
②黄河流域,特别是中下游地区。这一地区气候温和半湿润,大部分地区分布着利于耕作的黄土。与这种黄精相适应逐渐产生了以旱田粟作农业为主要特征的史前文化,因此这一区域的石器与粟作农业文化的发生、发展有些密切的关系。新石器时代这一区域的石器主要为农业生产工具,如石刀、石镰、石铲、石锛、石磨盘及磨棒等。
③长江流域。这一地区气候温暖,降水量较多,土壤中所含粘土较多而渗水性差,逐渐形成了以水田稻作农业为主要特征的史前文化。新石器时代早中期,水田稻作农业的农具主要是各种骨、木器,石器仅见石斧、石凿之类的木材加工工具。新石器时代晚期的良渚文化出现了石犁和耘田器等农具,标志着犁耕农业的开始。这一地区的磨制石器主要是用于木材加工的石斧、石锛、石楔及石凿等,多通体磨光,钻孔技术发达。
④武夷山、南岭以南的广大地区。这一区域地区热带和亚热带的南部,气候炎热多雨,水热资源极为丰富,植物生长茂盛、种类繁多,多为常绿阔叶林。磨制石器和淘气出现较早,但由于优越的自然条件和充足的食物限制了文化的发展速度。采集和渔捞经济持续时间较长,谷物种植经济出现较晚。新石器时代早期虽然出现了少量的磨制石器,但大部分的时期仍为砍砸器、刮削器,具有浓厚的旧石器时代遗风。新石器时代晚期开始出现农业,随之磨制石器的种类和数量增加,并居于主要地位。


第3题:

我国药用植物分布特点同我国的气候、地理环境分布是紧密相关的。()

此题为判断题(对,错)。


正确答案:对

第4题:

简述东北寒温带、温带区药用植物分布特点?


正确答案:(1)本*区位于我国东北部,属寒温带、温带湿润半湿润地区,冬季寒冷夏季温暖,降水集中在夏季,年降水量为400—700mm,区内以针叶林与针阔叶混交林为主。
(2)全*区分布较广的地带性土壤,有寒温带的漂灰土,文代的暗棕壤、黑钙土,森林植被以 针叶林与针阔叶混交林为主,林下灌木和草本植物茂盛。
(3)代表药用植物:人参、五味子、刺五加等。
(4)东北区药用植物分布特点可分为大兴安岭北部山地、东北东部山地和东北中部平原。
1.大兴安岭北部山地:
(1)地势东南部较低,西北部较高;
(2)全年无夏,大陆性气候显著;
(3)主要药用植物:赤芍、远志、龙胆、防风、升麻;
(4)特色是百里香、黄芩在裸露多石砾的山南坡占优势;
(5)栽培药用植物:党参、荆芥、黄芪。
2.东北东部山地:
(1)气候比大兴安岭北部山地温和,寒冷期相当长,长白山地东南侧为东北最湿润地区;
(2)特产木本药用植物:紫杉、暴马丁香;
(3)主要药用植物:桔梗、天麻;
(4)栽培药用植物:人参、细辛。
3.东北中部平原:
(1)背风环境,地势低平,属半湿润地区;
(2)该区以禾本科草类及杂草类为主的植被;
(3)常见药用植物:防风、龙胆;
(4)辽西低山丘陵阳坡,辽宁以朝阳为中心,为酸枣仁主产地之一。


第5题:

()及()是决定药用植物资源分布的两大主要因素。


正确答案:水分;热量

第6题:

简述我国沙漠化分布的区域差异?


参考答案:

①干旱地带的沙漠化土地呈斑点状断续分布于绿洲的周围,以及以固定沙丘和半固定沙丘为主的古尔班通古特沙漠边缘。
②半干旱地带的沙漠化土地呈片状较集中分布。范围大致相当于半干旱草原和农牧交错带。
③半湿润地带的沙漠化土地主要发生在河流迂回扇及古河床沿岸,呈斑点状分布。
④湿润地带风力作用下的沙漠化土地仅限于河流沿岸沙地及滨海沙地,分布于海滨、湖滨、大江大河入海入湖口和河漫滩。
⑤高寒地带的沙漠化土地以高河漫滩与阶地上的半固定沙丘(沙地)为基础,呈斑点状零散分布于雅鲁藏布江、拉萨河、年楚河等河谷平原上。


第7题:

简述唇表科的主要特征。举例2种药用植物。


正确答案: ⑴草本,常含挥发油而有香气。
⑵茎方形,叶对生。
⑶花冠唇形,轮伞花序。
⑷2强雄蕊,果实为4枚小坚果。
⑸例如薄荷、藿香、荆芥、丹参等(任意2种均可)。

第8题:

简述我国三大主要地貌区域?


参考答案:以流水作用为主的东部季风温润区,包括东北、华北和华南地区;以风力和干燥剥蚀为主的西北干燥区,位于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和昆仑山一线以西、以北地区;以冰川和内营力作用占优势的青藏高原区,位于横断山以西、昆仑山以南的地区。

第9题:

简述我国东北季风区域药用植物资源分布。


正确答案:(1) 东北寒温带、温带区:该区位于我国东北部,属寒温带、温带湿润、半湿润地区,,是我国纬度最高、气候最冷,受海洋季风影响的自然区域。其基本特征是冬季寒冷而漫长,夏季温暖、湿润而短促。森里植被以针叶林与针阔叶混交林为主。药用植物特点是地道品种和珍贵、稀有种多,蕴藏量和产量大,主要代表有人参、黄檗、五味子等。主要分为以下三个区域:大兴安岭北部山地、东北东部山地和东北中部平原 
(2) 华北暖温带区:该区为暖温带大陆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年降水量少于东北地区,但降水集中。约有种子植物3500种,药用资源丰富,种类多,产量大,药材水平较高,是我国暖温带药用植物资源的集中产区,主要地道药材有地黄、山药、枸杞、红花、知母、黄芪等;主要又分为以下三个区:辽东、山东低山丘陵;华北平原和冀北山地;黄土高原
(3) 华中亚热带区:该区温寒适宜、雨热同季,对喜温好湿的药用植物生长和发育极有
利区内植被类型为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为主,该区药用植物种类齐全,数量丰富。分为三个地区:长江中下游平原、江南山地丘陵、南岭山地
(4) 西南亚热带区:该区呈现一定大陆性气候,植被群落组成极为丰富,中药资源种类多、数量大、质量优,约有6000多种,有“川广云贵,地道药材”之称。主要药材有藏药、傣药、灯盏花、青阳参等民族药材。分为以下区域:秦巴山地、四川盆地、贵州高原、云贵高原
(5) 华南亚热带、热带区:该区高温多雨,冬暖夏长、干湿季节比较分明,药用植物资源约5000多种,主要有玉竹、黄精、乌药、沉香等,分为以下区域:
A.粤桂、闽粤沿海及台湾省北部:台湾省北部山地、广东西部、广西东南和西南部沿海山地丘陵;
B.海南岛、南海诸岛、台湾省南部:海南岛及雷州半岛、南海诸岛、台湾省南部;
C.滇南山间谷地。

第10题:

简述药用植物资源化学成分分布特点。


正确答案:(1)在植物科属中分布特点:有些植物次生代谢禅位于的分布具有专属性,如白头翁属植物中仅有白头翁一种含有羽扇豆烷型三萜皂苷;科属亲缘干系相近的植物,尤其是同属植物,常含有相同结构类型的次生代谢产物,五加科人参属中四环三萜和五环三萜皂苷;同种次生代谢产物分布在不同科属植物中,如小檗碱在毛茛科黄连、小檗科三棵针中
(2)生长发育不同时期的分布特点:不同植物在生长发育的不同时期,主要次生代谢产物不同,如辣椒素只在辣椒生育生长的后期才在果皮中合成并积累;同一植物在生长发
育的不同时期,主要此生代谢产物也不同,如人参中的人参皂苷含量随着植物年龄的增加而增加,
(3)不同采收时期的分布特点:植物的同一药用部分在不同采收期,所含化学成分不完全一样,如胡荽子党果实未成熟时,其挥发油主含桂皮醛和异桂皮醛,成熟时主含芳樟醇、杨梅叶烯;植物不同药用植物部位的采收期不同,次生代谢产物含量不同,如根及根茎药用部位,多在秋末春初或在植物生长停止、花叶凋谢的休眠期采收
(4)植物不同部位的分布特点:同一植株不同部位,其含量差别较大,如相思树树干基部皮的鞣质含量最高,向上含量渐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