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哪个观点属于孔子的音乐思想?()A、声无哀乐B、移风易俗,莫善于乐C、大音希声D、礼乐

题目

下面哪个观点属于孔子的音乐思想?()

  • A、声无哀乐
  • B、移风易俗,莫善于乐
  • C、大音希声
  • D、礼乐
参考答案和解析
正确答案:C,D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声无哀乐论》的主要观点?


参考答案:

(1)音乐不能表达感情,音乐只是客观存在的音响。
(2)音乐也不能使人产生感情,只能引起“燥静”的反应。
(3)人们欣赏音乐时所引起的感情变化,不是来自音乐之中,而是客观事物而引起的结果。
(4)人们通过音乐了解人的德行、国家的风俗是由歌词所引起的。
(5)肯定了一般人在音乐生活中的地位,并提出了“劳者歌其事,乐者舞其功”的理论,与“王者功成作乐”的统治阶级垄断音乐的理论相对抗。


第2题:

《声无哀乐论》的主要音乐思想是怎样的?


参考答案:《声无哀乐论》是由魏晋名士、“竹林七贤“之一稽康所著,文中通过“秦客”与“东野主人”的八次论难,阐述了“声无哀乐”的观点。
关于音乐的本质,稽康认为音乐是客观的存在,哀乐之情是主观的存在,两者并无因果关系,与儒家的音乐观点——表情说相对立。即:“心之与声,明为二物。”“声音自当以善恶为主,则无关于哀乐;哀乐自当以感情而后发,则无系于声音。”“音声有自然之和,而无系于人情。”音乐的本体是“大小、单复、高埤(pi增加)、善恶”的总和,它只能引发人们的“躁静”(兴奋或恬静)、“专散”(精神集中或分散)。
人们的哀乐之情来自外界客观事物的影响,音乐只是诱导其表现出来。即“哀乐自以事会,先遘(gou相遇)于心,但固和声以自显发。”并且“人情不同,各施所解,则发其所怀。”
稳康肯定了音乐的娱乐作用和美感作用。大胆地否定了儒家所一贯提倡的音乐教化作用、道德作用。反对无视音乐的艺术性,把音乐简单的与政治等同的观点。
《声无哀乐论》是我国古代具有代表性的音乐美学论著,其中涉及音乐本质、音乐的功能、音乐的审美感受等思想与儒家所提倡的音乐思想,构成了封建社会中音乐思想两大潮流的源头。

第3题:

在儒家礼乐理论中,下面三者由低到高的顺序为:

A、音、乐、声

B、乐、音、声

C、声、音、乐

D、乐、声、音


参考答案:C

第4题:

嵇康在《声无哀乐论》中提出:“声音自当以善恶为主,则无关于哀乐;哀乐自当以感情而后发,则无系于声音。”这一思想与下列哪种西方音乐美学观点相近?( )


A.指涉主义
B.批判主义
C.形式主义
D.极简主义

答案:C
解析:
知识点:对心理学理念的认识。

A项:指涉主义是依靠一些通过系统而相互关联的要素生产出另外一些通过系统而相互关联的要素。与题干不符,排除。

B项:批判主义在教育中叫做“批判教育学”,是指一种有意的倾向,它试图建构一种特殊的情境,在这种情境中教师和学生能批判性地思考知识是如何产生和发生变化的。与题干不符,排除。

C项:形式主义其典型特征是脱离现实生活,强调审美活动的独立性和艺术形式的绝对化,认为是形式决定内容,而不是内容决定形式。与题干相符,当选。

D项:极简主义生活及艺术的一种风格,本意在于极力追求简约,并且拒绝违反这一形态的任何事物。与题干不符,排除。

第5题:

下列选项中,表述正确的是( )。


A.隋唐时期乐教主要由乐府组成和管理
B.孔子发展完善了东周时期的官学乐教
C.西周时期音乐的主要教材是《诗》,即《诗经》
D.魏晋时期阮籍提出了“声无哀乐论”

答案:C
解析:
知识点:西周、春秋战国、秦汉、三国两晋南北朝,以及隋唐时期的音乐形态。

A项:乐府建于秦,兴于汉,罢于汉哀帝,不属于隋唐时期。与题干不符,排除。

B项:孔子生活于西周,与题目中的时期相矛盾。与题干不符,排除。

C项:《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是西周时期的音乐教材。与题干相符,当选。

D项:《声无哀乐论》是魏末嵇康所写的一部音乐美学论著。与题干不符,排除。

第6题:

《声无哀乐论》和儒家思想有哪些相对立的观点?


参考答案:

《声无哀乐论》作者嵇康,魏末琴家,音乐理论家,思想家。曾作琴曲《长清》《短清》《长侧》《短侧》等。《声无哀乐论》主要观点:音乐是客观存在的音响。哀乐是人们的精神被触动后产生的感情,两者并无因果关系。
它主张音乐脱离封建政治功利,与儒家的“礼乐并举”的音乐思想相对立.


第7题:

我国历史上集儒家音乐美学思想之大成的著作是( )。

A.《乐记》
B.《声无哀乐论》
C.《乐论》
D.《非乐》

答案:A
解析:
《乐记》最早的一部具有比较完整体系的汉族音乐理论著作,它总结了先秦时期儒家的音乐美学思想。因此,答案选A。
B选项,嵇康著,理论天地产万物,音乐史万物之一。也是自然之道,由天地的元气所产生,因而它独立于天地之间,有自己的自然道理。嵇康代表作品《广陵散》。
C选项,《乐论》阮籍,主张通过“正乐、正礼”摒弃“淫声、悲乐”是音乐即善且美,称为雅颂之乐。
D选项,《非乐》是墨子推崇的音乐美学思想。是一种狭隘功利主义的音乐美学思想。
故正确答案选A。

第8题:

下列哪个学派提出了“安上治民,莫善于礼,移风易俗,莫善于乐”的政治主张()

A.道家

B.儒家

C.墨家

D.佛教


参考答案:B

第9题:

春秋时期, 音乐活动摆脱了礼乐制度的束缚, 乐教的职能开始转型。 下列选项与此描述相对应的是( )

A. “声无哀乐”
B. “胡乐并用”
C. “礼崩乐坏”
D. “立师以教”

答案:C
解析:
“礼崩乐坏”指西周封建礼教的规章制度遭到了极大的破坏。这一时期的音乐活动也摆脱了礼乐制度的束缚,乐教的职能开始转型,故选C项。A项“声无哀乐”是魏晋时期提出的,指音乐是客观存在的音响,哀乐是人们的精神被触动后产生的感情,两者并无因果关系。B项“胡乐并用”中的“胡乐”指少数民族及外国风格的音乐。D项“立师以教”是指唐代宫
廷的音乐教育。

第10题:

嵇康在《声无哀乐论》中的音乐思想包括(  )。

A.音乐是客观的存在,人的哀乐是主观的存在,两者之间并无因果关系
B.音乐的本质是“和”,它是形式、内容与表现手段的内在统一
C.音乐具有审美作用,但其美与不美,与人的感情好无关系
D.音乐具有移风易俗的作用

答案:A,B,C,D
解析:
ABCD选项都属于嵇康《声无哀乐论》中的音乐思想。

更多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