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汉代的地方监察制度。

题目

简述汉代的地方监察制度。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简述汉代京师兵、地方兵和边兵的职能和构成。


参考答案:按照防区划分,整个汉朝的常备军可分为京师兵、地方兵和边兵三大部分。西汉京师兵由前述所置中央军事机构及长官辖领,主要由光禄勋所率郎官、卫尉所率南军和中尉(执金舍)所领的北军所组成。汉朝的地方军包括郡国兵和边兵,统称为“材官骑士”或“车骑材官”。郡国兵驻于各郡县,在郡尉(都尉)、县尉统领下,平时负责维持地方治安,战时听中央调遣。边兵即驻守边疆之兵。由各边郡郡守统领,下置都尉、侯官、隧长等职。

第2题:

从渊源关系上讲,可说()是古代监察制度的发端。

A、商朝

B、西周

C、秦代

D、汉代


正确答案:C

第3题:

汉代从中央到地方建立了一套自成体系的监察组织,分别是()。

A、中央的御史台

B、中央的廷尉

C、地方的司隶校尉

D、地方的州刺史


参考答案:ACD

第4题:

汉代地方监察机关有()。

  • A、御史台
  • B、尚书台
  • C、司隶校尉
  • D、州刺史

正确答案:C,D

第5题:

简述环境监察政务公开制度?


正确答案: 1、公开办事机构和人员身份
2、公开工作制度和工作程序
3、公开排污收费标准
4、公开行政处罚情况
5、公开举报电话和投诉部门

第6题:

简述宋朝的监察制度的特点。


参考答案:首先,开台、谏合一之端,加强对宰执大臣的遏制;其次,皇帝直接掌握台谏官的任命权,使台谏官有效地监察宰执大臣;再次,监察官本身受监察,使监察官置于皇权的严密控制之下;又次,关于御史的有关规定是中国古代监察制度法律化、制度化的具体体现,但总的来看,尚不够科学和完备。宋代监察制度形成上述特点是因为在藩镇之患消除以后,皇帝必须考虑如何保存削藩的成果,同时防止大臣专权纂位,需要制定一系列加强皇权的制度,以防微杜渐。

第7题:

地方官学制度始建于()。

  • A、汉代
  • B、西晋
  • C、隋代
  • D、唐代

正确答案:C

第8题:

简述元代的监察制度。


正确答案:元朝以前,在地方宋建立过正规的监察机构。元朝则在地方建立了正规的监察机构,从中央到地方自成独立的监察系统。其监察机构有行御史台和诸道肃政廉访司。行御史台有二,一为江南诸道行御史台简称南行台或南台,二为陕西诸道行御史台简称西行台或西台。在至元十四年置江南诸道行御史台于扬州。归中央的御史台管领。至元二十七年规定,江南行台管江南的江浙、江西和湖广三个行中书省的监察,并总制江东、江西、浙东、浙西、湖北、湖南、广东、广西、福建和海南十道提刑按察司.南台的“官秩如内台”,其监察御史初置10人,文宗天历元年公元1328年为24人,后定制为28人。成宗大德元年公元1297年,“移治陕西,号陕西诸道行御史台”,亦隶御史台管领,管陕西、甘肃、四川和云南四个行中书省的监察,并统制汉中、陇北、四川、云南四道提刑按察司。“官秩如南台”,其监察御史一直为20人。中书省的腹里之地,以及河南、辽阳等行省的监察,由中央御史台直接管领,并统制山东、山西、河北、河南、淮东、淮西、山南和辽东八道提刑按察司,肃政廉访司,在世祖至元六年建立时称提刑按察司.初为四道,至元十四年增为八道,后又不断增置,到至元二十八年改称肃政廉访司,至元三十年“遂定为二十二道”,即上述的南台所统十道,西台所统四道,以及内台所统的八道,这就把全国在地方的一百八十五路、分属二十二道肃政廉访司进行监察.各司视监察的需要,可以设立分司.每道肃政廉访司的官吏有法定的编制,规定每道设官8员,其中肃政廉访使、副使各2人,佥事4人,组成为领导核心.还有经历、知事、照磨兼管勾、书吏、泽吏、通事、奏嫠、典复等28人,各自履行法定的责职.因此,元朝从中央到地方所建立的严密的监察机构,从组织上保证了对各级官吏实行有效的监察。

第9题:

元代地方监察制度的特点分析。


正确答案:元代对地方监察也有其特点,如同中书省有派出机构行中书省一样,元御史台也有派出机构"行御史台",也设御史大夫、御史中丞等官。不过行御史台只设在江南和陕西两地,行御史台的设立使中央御史台的总体监察权有所削弱,元还在全国设二十二道监察区,以监察御史为"肃政廉访使",长驻地方进行监察。

第10题:

简述传统监察制度的特点。


正确答案: 监察制度是中国政治制度史上最有特点的制度之一,它关系到上层建筑的自我调节,是维护国家机器正常运转的必要措置,是国家机器的一种润滑剂,是保证最高统治利益的特别手段。
中国古代监察制度具有以下主要特点:
1、监督职能比较完善,作用比较明显,但也存在着很大的局限。
2、历代对监察人员的使用,有特殊的安排,也有一定的管理升迁机制,但由于授予检查人员的权力过大,不易有效地控制监察人员的腐败。
3、采取多种途径的监察制度和多种方式的监察办法,是在中央集权制度不断完善的过程中形成的,曾经发挥过重要作用,但也对当时的社会和政治风气产生过负面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