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切危害社会的行为,依照法律应当受刑罚处罚的,都是犯罪,但是情节

题目

一切危害社会的行为,依照法律应当受刑罚处罚的,都是犯罪,但是情节()危害不大的,不认为是犯罪。

  • A、轻微
  • B、比较轻微
  • C、显著轻微
  • D、一般
参考答案和解析
正确答案:C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犯罪是指危害社会的、依法应当受到刑罚的处罚的行为,但是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的,()。


参考答案:不认为是犯罪

第2题:

对犯罪分子判处刑罚,应当根据( ),依照刑法的有关规定判处。

A.犯罪事实

B.犯罪性质

C.犯罪情节

D.犯罪行为对社会的危害程度


正确答案:ABCD
解析:参见《刑法》第61条的规定。这是量刑原则的规定,通常总结为“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

第3题:

刑法第13条的规定,犯罪是指危害社会的,依照法律应当受到刑罚处罚的行为,但是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的()

A不认为是犯罪

B也应当以犯罪论处

C可以认定为犯罪也可以不认为是犯

D可以判处刑罚也可以免予刑罚处罚


参考答案:A

第4题: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的行为就是犯罪行为
B.犯罪行为都具有严重社会危害性,但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不一定是犯罪
C.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的行为属于犯罪行为,但不予以刑罚处罚
D.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的行为不属于犯罪行为,不应受刑罚处罚


答案:B,D
解析:
【精解】犯罪的本质特征是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即任何犯罪都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但是并不是所有的具有严重社会危害性的行为都是犯罪,因为根据罪刑法定原则,即使是具有严重社会危害性的行为,如果没有被法律规定为犯罪,就不是犯罪。故应当选择B项而排除A项。根据我国《刑法》第13条但书的规定,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的,不认为是犯罪。“不认为是犯罪”是指不是犯罪,因而不应当受到刑罚处罚。故选D项,排除C项。

第5题:

依照法律规定,应当受到刑罚处罚的严重危害社会的行为就是犯罪。()

此题为判断题(对,错)。


参考答案:对

第6题:

根据《刑法》第13条的规定,犯罪是指危害社会的、依法应当受到刑罚处罚的行为;但是,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的,( )。

A.不认为是犯罪

B.也应当以犯罪论处

C.可以认定为犯罪,也可以不认为是犯罪

D.可以判处刑罚,也可以免予刑罚处罚


正确答案:A
解析:《刑法》第13条规定:“一切危害国家主权、领土完整和安全……都是犯罪,但是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的,不认为是犯罪。”

第7题:

根据《刑法》第13条的规定,“一切危害国家主权、领土完整和安全,分裂国家、颠覆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和****社会主义制度……,以及其他危害社会的行为,依照法律应当受刑罚处罚的,都是犯罪……”,这是运用了何种说明方式?

A.列举说明

B.归纳说明

C.演绎说明

D.辩证说明


A  《刑法》第13条将所有类罪名一一列举说明这些行为是犯罪。

 

第8题:

一切危害国家主权、领土完整和安全,分裂国家、颠覆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和推翻社会主义制度等危害社会的行为,依照法律应当受刑罚处罚的,都是犯罪,但是(),不认为是犯罪。

A、不具有社会危害性的

B、社会危害性不大的

C、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的

D、犯罪时未满十八周岁的


答案:C

第9题:

一切危害国家主权、领土完整和安全,分裂国家、颠覆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和推翻社会主义制度等危害社会的行为,依照法律应当受刑罚处罚的,都是犯罪,但是( ),不认为是犯罪。

A.刑法没有规定的

B.社会危害性不大的

C.不具有社会危害性的

D.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的


参考答案:D

第10题: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13条规定:“一切危害国家主权、领土完整和安全,分裂国家、颠覆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和推翻社会主义制度,破坏社会秩序和经济秩序,侵犯国有财产或者劳动群众集体所有的财产,侵犯公民私人所有的财产,侵犯公民的人身权利、民主权利和其他权利,以及其他危害社会的行为、依照法律应当受刑罚处罚的,都是犯罪,但是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的,不认为是犯罪。”试分析该条法律规定。


答案:
解析: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13条是关于犯罪概念的规定,采取了形式与实质相结合的犯罪定义。这一定义既揭示了犯罪危害社会的本质和法律特征,又将犯罪与一般违法行为区别开来,是对形形色色的犯罪现象所作的科学概括,也是认定犯罪、划分罪与非罪的基本依据。根据该条规定,犯罪具有三个基本特征:
(1)犯罪是严重危害社会的行为,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
(2)犯罪是触犯刑律的行为,具有刑事违法性;
(3)犯罪是应受刑罚惩罚的行为,具有应受刑罚惩罚性。
我国《刑法》规定的犯罪概念是对犯罪的内涵和外延的科学概括,是区分罪与非罪的根本标志。一方面,这一定义科学地揭示了犯罪的社会政治属性和法律特征,指出犯罪是严重破坏刑法所保护的社会主义社会关系的行为,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社会危害性是犯罪的本质属性,它揭示了犯罪的社会政治本质。同时该定义又明确指出犯罪必须是依照法律应当受到刑罚处罚的行为。刑事违法性与应受刑罚惩罚性揭示了犯罪的法律特征,这一规定是现代法治国家罪刑法定原则的基本要求和必然反映。另一方面,这一定义在对犯罪进行定性描述的同时又设置了定量要求。《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13条明确规定符合刑法关于犯罪定性描述的行为,如果“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的,不认为是犯罪”,从而将虽然具有一定的社会危害性和刑事违法性,但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的行为排除在犯罪之外。根据这一定义,只有具有一定严重程度的社会危害性的违反刑法的行为才能被认定为犯罪,否则只能以一般违法行为论处。这种既定性又定量的犯罪概念立法模式可以减少犯罪数量,降低犯罪率;可以使刑事司法力量集中打击事关国家稳定、社会发展、公民生命与财产的犯罪活动,从而可能使刑事司法发挥出最佳效能。

更多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