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下列情节之一的,属于走私假币罪“情节特别严重”,处无期徒刑或

题目

具有下列情节之一的,属于走私假币罪“情节特别严重”,处无期徒刑或者死刑,并处没收财产:()

  • A、走私伪造的货币,总面额20万元以上或者币量2万张(枚)以上的
  • B、走私伪造的货币并流入市场,总面额2万元以上不足20万元或者币量2000张(枚)以上不足2万张(枚)的
  • C、走私伪造的货币,总面额10万元以上或者币量1万张(枚)以上的
  • D、走私伪造的货币并流入市场,总面额1万元以上不足10万元或者币量1000张(枚)以上不足1万张(枚)的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刑法第151条第4款规定:“犯第1款、第2款罪,情节特别严重的,处无期徒刑或者死刑,并处没收财产。”本规定的罪状属于()。

A.简单罪状

B.叙明罪状

C.引证罪状

D.空白罪状


参考答案:C

第2题:

走私武器、弹药、核材料或者伪造的货币的,情节特别严重的,判处什么刑罚?

A、处七年以上十五年以下有期徒刑

B、处无期徒刑,并处没收财产


参考答案:B

第3题:

走私毒品,同时以暴力抗拒检查、拘留、逮捕,情节严重的应当如何处理:( )

A.构成走私毒品罪和妨害公务罪,数罪并罚

B.构成走私毒品罪和妨害公务罪,属牵连犯,择一重罪从重处罚

C.以走私毒品罪从重处罚

D.构成走私毒品罪,应判处15年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并处没收财产


正确答案:D
【考点】走私毒品罪的结果加重犯
【解析】《刑法》第347条第2款规定:“走私、贩卖、运输、制造毒品,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处15年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并处没收财产:(一)走私、贩卖、运输、制造鸦片1000克以上、海洛因或者甲基苯丙胺50克以上或者其他毒品数量大的;(二)走私、贩卖、运输、制造毒品集团的首要分子; (三)武装掩护走私、贩卖、运输、制造毒品的;(四)以暴力抗拒检查、拘留、逮捕,情节严重的;(五)参与有组织的国际贩毒活动的。”

第4题:

财政部门及有关行政部门的工作人员犯玩忽职守罪,则( )。

A.情节不特别严重的,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

B.情节不特别严重的,处5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

C.情节特别严重的,处3年以上7年以下有期徒刑

D.情节特别严重的,处5年以上7年以下有期徒刑


正确答案:AC
财政部门及有关行政部门的工作人员犯玩忽职守罪,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情节特别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第5题:

走私、贩卖、运输、制造毒品,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处十五年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并处没收财产。()

A、走私、贩卖、运输、制造毒品集团的首要分子

B、武装掩护走私、贩卖、运输、制造毒品的

C、以暴力抗拒检查、拘留、逮捕,情节严重的

D、参与有组织的国际贩毒活动的


参考答案:ABCD

第6题:

下列犯罪中,处绝对死刑的包括( )。

A.情节严重的故意杀人罪

B.致人重伤的劫持航空器罪

C.杀害被绑架人的绑架罪

D.情节特别严重的拐卖妇女,儿童罪


正确答案:BCD
解析:根据《刑法》第232条的规定,情节严重的故意杀人罪,处死刑,无期徒刑和10年以上有期徒刑,排除A;根据《刑法》第121条的规定,致人重伤的劫持航空器罪,处死刑,选择B;根据《刑法》第239条的规定,杀害被绑架人的绑架罪,处死刑,选择C;根据《刑法》第240条的规定,情节特别严重的拐卖妇女,儿童罪,处死刑,选择D。本题实际上主要考查的是刑法分则中的具体规定,由于其涉及到法定刑的概念,因此,放在本章。该题具有一定的难度,出此题的目的在于提醒考生在复习时必须勤于总结,善于总结。

第7题:

战时造谣惑众,动摇军心的,情节特别严重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

A、死刑

B、无期徒刑


参考答案:B

第8题:

犯盗窃罪,处无期徒刑或者死刑,并处没收财产的情节有()

A.盗窃数额巨大且情节严重的

B.盗窃数额特别巨大

C.情节特别严重的

D.盗窃金融机构,数额特别巨大的

E.盗窃珍贵文物,情节严重的


参考答案:D, E

第9题:

武装掩护走私的,构成( )。

A.走私罪

B.走私罪的从重处罚情节

C.妨害公务罪

D.走私罪和妨害公务罪


正确答案:B
解析:武装掩护走私的,应当按照走私罪从重处罚;以暴力、威胁方法抗拒缉私的,以走私罪和妨害公务罪实行数罪并罚。这两种不同的情形一定要区别清楚。

第10题:

关于罪数,下列哪些选项是正确的(不考虑数额或情节)?

A、甲使用变造的货币购买商品,触犯使用假币罪与诈骗罪,构成想象竞合犯
B、乙走私毒品,又走私假币构成犯罪的,以走私毒品罪和走私假币罪实行数罪并罚
C、丙先后三次侵入军人家中盗窃军人制服,后身穿军人制服招摇撞骗。对丙应按牵连犯从一重罪处罚
D、丁明知黄某在网上开设赌场,仍为其提供互联网接入服务。丁触犯开设赌场罪与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构成想象竞合犯

答案:B,D
解析:
选项A错误,根据司法解释,变造货币只能在原货币的基础上进行改动,并且还不能丧失与原货币的同一性。因此,变造的货币不是假币。持有使用假币罪,是指违反货币管理法规,明知是伪造的货币而持有、使用,数额较大的行为。据此,使用变造的货币购买商品并不触犯使用假币罪。如果甲变造了货币的面额,并使用其购买商品,可能触犯诈骗罪。
选项B正确,乙“走私毒品,又走私假币”,分别构成走私毒品罪和走私假币罪两个犯罪。因二者不存在吸收关系或牵连关系等,应当数罪并罚。
选项C错误,盗窃制服和冒充军人招摇撞骗罪之间不存在刑法上的牵连关系,不构成牵连犯。

选项D正确,丁“明知黄某在网上开设赌场,仍为其提供互联网接入服务”,构成帮助犯。该行为同时触犯了开设赌场罪与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构成想象竞合犯。

更多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