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某赌博输了5万元钱,与李某商量能否去盗窃单位汽车卖点钱,李某告诉张某,城西加油站晚上就一个人值班,有大量现金,并提供了作案工具叫张某去抢劫,张某不同意,并到派出所告发了李某。张、李二人的行为属于()。A、张某、李某均属于犯罪预备B、张某不构成犯罪,李某属于犯罪预备C、张某属于犯罪中止,李某属于犯罪预备D、张某属于犯罪预备,李某属于犯罪预备犯罪未遂

题目

张某赌博输了5万元钱,与李某商量能否去盗窃单位汽车卖点钱,李某告诉张某,城西加油站晚上就一个人值班,有大量现金,并提供了作案工具叫张某去抢劫,张某不同意,并到派出所告发了李某。张、李二人的行为属于()。

  • A、张某、李某均属于犯罪预备
  • B、张某不构成犯罪,李某属于犯罪预备
  • C、张某属于犯罪中止,李某属于犯罪预备
  • D、张某属于犯罪预备,李某属于犯罪预备犯罪未遂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在本案中,关于成立罪名正确的是( )。

A.张某的行为成立抢劫罪,王某的行为不构成犯罪,李某的行为构成盗窃罪

B.张某、王某、李某三人的行为成立抢劫罪共犯

C.张某、王某二人的行为成立抢劫罪共犯,李某的行为构成盗窃罪

D.张某、李某的行为成立抢劫罪共犯,王某的行为不构成犯罪


正确答案:C
解析:根据《刑法》的规定,张某、李某2人的行为符合抢劫共同犯罪的特征,李某的行为符合盗窃罪的特征,对张某、王某、李某均应追究刑事责任。

第2题:

如果张某、李某在公安机关尚未追查时,即自行隐匿罪证。则张某、李某的行为属于( )。

A.犯罪未遂

B.犯罪中止

C.犯罪既遂

D.不构成犯罪

E.犯罪预备


正确答案:C
解析:本题考核故意犯罪过程中的停止形态。李某和张某在实施了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的行为后就构成了犯罪既遂。隐匿罪证,并不能改变犯罪既遂的性质。

第3题:

张某、李某经共谋后于深夜持刀进入一狭窄小巷抢劫。张某叫李某把住街口,自己进入小巷抢劫了一妇女2000元。张某与李某会合后对李某说:“什么也没抢着,这妇女身上一分钱也没有。”李某信以为真。张某、李某的行为:( )

A.张某、李某均构成抢劫罪既遂

B.张某构成抢劫罪,李某不构成犯罪

C.张某构成抢劫罪既遂,李某构成抢劫罪未遂

D.张某、李某均构成抢劫罪未遂


正确答案:A
在实行犯的共犯中,只要有一方既遂,所有共犯人就应当承担既遂的罪责。

第4题:

李某盗窃了一张存折(上面有存款7,000 元),还没有来得及去取款,就被失主报警,李某随即被抓获。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李某的行为属于犯罪预备
B.李某的行为属于对象不能犯
C.李某的行为属于犯罪未遂
D.李某的行为属于犯罪既遂


答案:A,B,C
解析:
根据《刑法》第264条的规定以及相关的司法解释,李某盗得存折的行为构成盗窃罪的既遂。

第5题:

村民张某与同村李某结怨已久,某日夜晚,张某趁黑夜将李某家柴垛点着,
想烧死紧邻柴垛的李某一家。李某一家旁边并无其他住户和财物。但是,
他点完火回家不久,恰巧当晚下了一场暴雨,将张某已经点着的火给熄灭了。
下列关于本案的表述,正确的是( )。

A: 张某属于犯罪既遂
B: 张某属于犯罪未遂
C: 张某属于犯罪中止
D: 张某不属于犯罪

答案:B
解析:
我国《刑法》第23规定,已经着手实行犯罪,由于犯罪分子意志以外的原因而未得逞的
,是犯罪未遂。对于未遂犯,可以比照既遂犯从轻或者减轻处罚。该法第24条规定,
在犯罪过程中,自动放弃犯罪或者自动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发生的,是犯罪中止。
对于中止犯,没有造成损害的,应当免除处罚;造成损害的,应当减轻处罚。
张某点燃李某家的柴垛,企图烧死李某一家,因暴雨原因而未得逞。
暴雨原因属于犯罪分子意志以外的原因.张某属于犯罪未遂。故本题答案选B。

第6题:

李某盗窃了一张存折(上面有存款7000元),还没有来得及去取款,就被失主报警,李某随即被抓获。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李某的行为属于犯罪预备

B.李某的行为属于对象不能犯

C.李某的行为属于犯罪未遂

D.李某的行为属于犯罪既遂


正确答案:ABC
根据《刑法》第264条的规定以及相关司法解释,李某盗得存折的行为即构成盗窃罪的既遂。

第7题:

张某和李某合谋盗窃一仓库,由张某先配制一把“万能钥匙”。张某将钥匙交给李某以后,约定当晚在仓库门口见面后行窃。晚上,张某因害怕事发后受处罚,未到仓库门口与李某会合。李某遂自己实施盗窃行为,窃得总价值1万元的货物,销赃时,张某分文未要。对于张某的行为定性准确的是( )。

A.不构成犯罪

B.构成盗窃罪,但属于犯罪中止

C.构成盗窃罪,但属于犯罪未遂

D.与李某一起构成盗窃罪既遂


正确答案:D
解析:本题旨在考查共犯中止。张某与李某共谋实施盗窃,有共同的犯罪故意?而且,张某配置万能钥匙的行为属于犯罪预备。虽然张某因害怕受惩罚而没有参与实行行为,但他已经与李某构成预备阶段和实行阶段的共同犯罪。共同犯罪的处罚原则是部分及于全部,李某的行为构成既遂,所以对张某和李某都应按照盗窃既遂论处。值得注意的是张某的行为不属于犯罪中止,这牵涉到共犯中止问题。

第8题:

张某准备到某厂财务室撬保险柜偷钱,他约李某帮助他去望风,李某不同意,并到派出所告发了张某。张某的行为属于()

A.犯罪预备

B.犯罪未遂

C.犯意表示

D.犯罪中止


参考答案:A

第9题:

李某偷得一台冰箱,骗张某说是自己买的,并请其帮忙运输,张某相信,主动帮助李某将冰箱运到李某处,张某的行为()。

A.不构成犯罪
B.构成犯罪
C.属于窝藏犯罪行为
D.属于受胁迫犯罪行为

答案:A
解析:
张某没有犯罪的动机,不具备犯罪的主观方面,所以不构成犯罪。

第10题:

张某、李某经共谋后于夜晚持刀进入一狭窄小巷抢劫。张某叫李某把住街口,自己进入小巷抢劫了一妇女2000元钱。张某与李某会合后对李某说:“什么也没抢着,这妇女身上一分钱也没有。”李某信以为真。关于张某、李某的行为,下列说法错误的有:()

A:张某、李某均构成抢劫罪既遂
B:张某构成抢劫罪,李某不构成犯罪
C:张某构成抢劫罪既遂,李某构成抢劫罪未遂
D:张某、李某均构成抢劫罪未遂

答案:B,C,D
解析:
【考点】抢劫罪。详解:二人成立共同犯罪。根据本题所给案例,张某成立抢劫罪既遂,李某虽然被张某欺骗,不知道抢到2000元钱的事实,但也不影响其成立抢劫罪既遂,也就是说,在共同实行犯中,有一方既遂,所有共犯人都应当承担既遂的罪责。数额认定方面,通说认定为共犯对全部钱款承担刑事责任。盗窃罪也是这样,如果犯罪数额是2000元而张某骗李某说盗窃1000元,李某也要对2000元承担刑事责任。在共同犯罪中,实行部分行为全部责任原则。如果张某超出共同犯罪的故意,实施了强奸罪,就是实行过限,单独定罪。这里需掌握的是一个小问题,就是关于抢劫罪既遂的标准,因为抢劫罪侵害双重法益,所以造成被害人轻伤或者抢走财物都构成既遂。本题中如果说被害人没有达到轻伤,一分钱也没有抢到,那就是抢劫罪的未遂。

更多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