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3月5日18时,派出所接群众匿名举报,称刘某在其工作的

题目

2006年3月5日18时,派出所接群众匿名举报,称刘某在其工作的宾馆内向他人卖淫,派出所几名民警将刘某带回,以涉嫌卖淫对其进行讯问到21时,在没有做笔录也没有查出任何事实的情况下,民警将其双手铐在发烫的暖气片上。这期间刘某多次要求通知其家属,均遭拒绝。后民警对刘某称,你的事也不大,承认了就放你回家,也不告诉你丈夫。刘某无奈,承认有卖淫行为。办案民警的哪些做法不符合《治安管理处罚法》规定?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下列表述哪个不正确?( )

A.公安派出所对刘某作出了100元的罚款,刘某以派出所为被告提起行政诉讼

B.公安派出所对刘某作出了100元的罚款,刘某以公安分局为被告提起行政诉讼

C.公安派出所对刘某作出了拘留处罚,刘某以公安分局为被告提起行政诉讼

D.技术监督局因李某制假吊销其营业执照,李某不服,以技术监督局为被告提出行政诉讼


正确答案:B
本题考查的是越权情况下的被告。有法律、法规或规章授权的行政机关内设机构、派出机构或其他组织超出法定授权范围实施具体行政行为,当事人不服提起行政诉讼的,应以实施机构为被告。此处的“超出法定授权范围”应理解为内设机构或派出机构的行为超出了法律、法规或规章的授权幅度而非授权种类。但是,如果派出所作出了拘留的行政处罚,应由其所属公安局做被告,因为在这种情况下派出所不是法律规定的授权主体。

第2题:

2016年8月22日下午,某派出所民警在巡逻至某超市门口时发现违法嫌疑人刘某形迹可疑,遂口头传唤其至派出所接受询问。经询问及相关调查取证,证实刘某使用钳刀将停放在某超市门口的一辆自行车撬锁后偷走。针对本案,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

A.派出所民警口头传唤刘某时,应当出示工作证件
B.派出所民警口头传唤刘某至派出所后应当补办传唤证
C.派出所民警口头传唤刘某至派出所后,在询问时应当在询问笔录中注明
D.本案不适用口头传唤

答案:A,C
解析:
《治安管理处罚法》第八十二条:“需要传唤违反治安管理行为人接受调查的,经公安机关办案部门负责人批准,使用传唤证传唤。对现场发现的违反治安管理行为人,人民警察经出示工作证件,可以口头传唤,但应当在询问笔录中注明。公安机关应当将传唤的原因和依据告知被传唤人。对无正当理由不接受传唤或者逃避传唤的人,可以强制传唤。”故AC项正确,BD项错误。因此选择AC项。

第3题:

农民刘某承包了生产队10亩耕地用于棉花的种植,后来刘某之子到了适婚年龄,刘某便擅自在其承包的土地上建造新房。动工后,村干部和群众都予以劝告制止,刘某不予理睬,他辩解称:“我已经承包了土地,就应该享有土地的使用权,在自家承包的土地上建造房屋属于行使土地使用权的行为,村集体无权干涉”。试分析:农民刘某承包了生产队10亩耕地用于棉花的种植,后来刘某之子到了适婚年龄,刘某便擅自在其承包的土地上建造新房。动

农民刘某承包了生产队10亩耕地用于棉花的种植,后来刘某之子到了适婚年龄,刘某便擅自在其承包的土地上建造新房。动工后,村干部和群众都予以劝告制止,刘某不予理睬,他辩解称:“我已经承包了土地,就应该享有土地的使用权,在自家承包的土地上建造房屋属于行使土地使用权的行为,村集体无权干涉”。试分析:

(1)刘某的辩解理由是否合理?

(2)刘某的行为具体违反了我国哪些土地管理法律制度?

(3)此案应如何处理?


参考答案:(1)刘某的辩解不合理。

(2)刘某的行为违反了土地承包法强制性规定,在农村土地承包主要是对耕地即口粮田进行承包。依据土地的性质,农民承包后,只能将土地用于农业种植,比如可以种植树木、粮食蔬菜等,还可以进行大棚种植,但不能将口粮田用于养殖或在上面兴建房屋、开矿采石。

(3)法院认为,刘某违反了土地承包法强制性规定,改变了土地的使用用途,判令解除刘某的土地使用权合同。此外,刘某还要在期限内拆除流转土地上的房屋,填平土坑,恢复地貌。

第4题:

派出所接群众报警称:在某企业门口有多人聚集,现场秩序很乱,人越聚越多。
处置民警到达现场后,应开展的工作有

A.控制现场,防止事态恶化
B.了解掌握相关情况
C.及时准确向上级报告
D.接受记者采访,如实通报现场情况

答案:A,B,C
解析:
第一步,本题考查群体性事件处置能力。
第二步,题干中企业门口多人聚集,秩序混乱,属于群体性事件。群体性事件现场处置方法,要先迅速向党委、政府、上级公安机关报告,通报涉事单位,了解掌握相关情况,维护现场治安秩序和交通秩序,适时依法采取相应强制处置措施,控制局势,平息事态,即使固定证据。因此,选择ABC。

第5题:

派出所接群众报警称:在某企业门口有多人聚集,现场秩序很乱,人越聚越多。
现场处置结束后,公安机关应继续做好哪些工作

A.持续关注事件发展动向
B.防范舆论恶意炒作
C.总结事件处置情况上报
D.完善应急工作机制

答案:A,B,C
解析:
第一步,本题考查群体性事件处置能力。
第二步,群体性事件后期处置,弄清事件起因、经过以及发展过程中存在的违法犯罪行为,对事件人员进行处理,对没有违法行为的进行教育,对有违法的给予治安管理处罚,对犯罪的依法移交司法部门,依法严惩。对事件后果,应协同有关部门,做好正面宣传工作,尽快恢复正常秩序,对事件中的人身伤亡,财产损失分清责任,依法解决。因此,选择ABC。

第6题:

某公安派出所以刘某偷窃少量财物为由,对刘某作出罚款500元治安处罚,刘某不服起诉。下列说法哪项是正确的?( )

A.公安派出所在作出决定前应告知刘某有权要求举行听证
B.公安派出所应以所属于的公安局名义作出此处罚决定
C.公安派出所为被告
D.如罚款为800元,刘某也可以公安派出所所属于的公安局为被告

答案:C
解析:
考查行政诉讼的被告、治安管理处罚。选项A错,参见《治安管理处罚法》第98条;选项B错误,参见《治安管理处罚法》第91条;选项CD的判定,参见《行诉解释》第20条。

第7题:

某派出所民警刘某私下投资入股同学李某的轧钢厂,公安纪检部门接到群众举报后,经调查,情况属实。根据《公安机关人民警察纪律条令》规定,应给予民警刘某的相应处分是:

A.警告
B.记过
C.撤职
D.开除

答案:B
解析:
《公安机关人民警察纪律条令》第十七条: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给予记过或者记大过处分;情节较重的,给予降级或者撤职处分;情节严重的,给予开除处分:
(一)投资入股或者变相投资入股矿产、娱乐场所等企业,或者从事其他营利性经营活动的;
(二)受雇于任何组织、个人的;
(三)利用职权推销、指定消防、安保、交通、保险等产品的;
(四)公安机关人民警察的近亲属在该人民警察分管的业务范围内从事可能影响公正执行公务的经营活动,经劝阻其近亲属拒不退出或者本人不服从工作调整的;
(五)违反规定利用或者插手工程招投标、政府采购和人事安排,为本人或者特定关系人谋取不正当利益的;
(六)相互请托为对方的特定关系人在投资入股、经商办企业等方面提供便利,谋取不正当利益的;
(七)出差、开展公务活动由企事业单位、个人接待,或者接受下级公安机关、企事业单位、个人安排出入营业性娱乐场所,参加娱乐活动的;
(八)违反规定收受现金、有价证券、支付凭证、干股的。
本题属于《公安机关人民警察纪律条令》第十七条第一款的情形,题目中没有说明民警刘某的行为情节严重。因此,选择B选项。

第8题:

某县公安局所属的某派出所的干警周某抓获了有行窃嫌疑的刘某,因刘某拒不说出自己的真实姓名,周某用木棍将盖某殴打致伤。刘某向法院提起诉讼。依照《国家赔偿法》的规定,应由谁承担国家赔偿义务()?

A.县公安局

B.派出所

C.县公安局和派出所共同承担

D.派出所干警周某


参考答案:A

第9题:

派出所接群众报警称:在某企业门口有多人聚集,现场秩序很乱,人越聚越多。
处置民警到现场后需要了解掌握的信息有

A.事件发生的具体原因
B.参与人员结构
C.参与人员的主要诉求
D.参与人员的下一步动向

答案:A,B,C,D
解析:
第一步,本题考查群体性事件处置能力。
第二步,民警应掌握社会不稳定情况和群体性事件动态,深入了解事件起因。因此选择ABCD。

第10题:

村民李某(72岁)与张某(61岁)因土地纠纷互生怨恨,李某欲报复张某,但恐力不从心,遂叫来邻村刘某(17岁,无违法犯罪经历),要其伺机殴打张某。2011年7月3日,刘某在李某带领下持棍棒来到张某家中,李某指使刘某将张痛打一顿后离去,所幸未造成张某过大伤势(经鉴定属轻微伤),张某被打后向A派出所报案,7月4日,刘某在家中被A派出所口头传唤到案,刘某对上述违法行为如实进行了陈述,但李某因外出暂未到案。A派出所结合对张某询问情况认定:刘某在李某指使下殴打张某事实清楚,证据确凿。7月4日,A派出所呈报所属公安局作出如下处罚决定:以殴打他人行为对李某、刘某各处行政拘留5日并处罚款200元。当日,A派出所将刘某送拘留所执行拘留,次日,李某回家后被A派出所执行行政拘留。 问: 公安机关对刘某、李某的处罚是否适当?如不适当,请指出。


正确答案: 1、刘某不满18周岁违反治安管理应比照李某从轻或减轻处罚。;
2、李某教唆他人违反治安管理应当比照刘某从重处罚。
3、李某已满70岁,刘某不满18岁初次违反治安管理均属不执行行政拘留的情形,而A派出所错误对二人执行行政拘留。
4、受害人张某已满60岁,刘某、李某殴打60周岁以上的人属于加重情节,应处10日以上15日以下拘留并处500元以上1000元以下罚款。

更多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