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被拘留的放火罪的犯罪嫌疑人王某,公安机关应当()

题目

对被拘留的放火罪的犯罪嫌疑人王某,公安机关应当()

  • A、3日内向人民检察院提请批准逮捕,特殊情况下可以延长4至7日
  • B、发现不应当拘留的,应当立即释放
  • C、7日内向人民检察院提请批准逮捕
  • D、30日内向人民检察院提请批准逮捕
参考答案和解析
正确答案:B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王某因涉嫌投毒罪而被公安机关抓获,公安机关在审查该案后,认为王某的行为已经符合逮捕的条件,但发现王某已经有了身孕,则公安机关应当如何处理?()

A、若公安机关认为王某的社会危险性非常大,就仍然应当将其逮捕

B、公安机关应当对王某采取取保候审或者监视居住

C、公安机关可以对王某采取取保候审或者监视居住

D、公安机关不应当对王某采取强制措施


参考答案:AC

第2题:

根据材料回答1~4题:

周某和李某因为涉嫌绑架罪,已被公安机关刑事拘留。

下列关于拘留的说法正确的有( )。

A.公安机关应当在12小时内对周某和李某进行讯问,发现不应当拘留时必须立即释放

B.公安机关认为对周某和李某需要逮捕的,应当在拘留后的7日内提起人民检察院审查批准

C.对周某和李某的最长拘留期限可能达到37日

D.对周某和李某的最长拘留期限可能达到30日

E.除有碍侦查或无法通知的情况外,公安机关应当在12小时内通知被拘留人周某和李某的家属或他们所在单位


正确答案:C
本题考核刑事诉讼的强制措施。选项A、E应该是24小时内,而非是12小时内。选项应该是3 日内,而非是7日内。刑事拘留对于一般现行犯、重大嫌疑分子的最长期限是14日,对流窜作案、多次作案、结伙作案的重大嫌疑分子最长拘留期限为37日,所以选项D错误。

第3题:

犯罪嫌疑人王诚认为公安机关对其拘留超过法定期限,公安机关则认为对王诚的拘留没有超限。下列哪些观点是正确的?( )。

A.公安机关对王诚的拘留超过了法定的期限

B.如果拘留超过法定期限,犯罪嫌疑人及聘请的律师提出后,侦查机关应立即释放犯罪嫌疑人,或变更为取保候审或监视居住,如果拘留期满的最后一日是节假日,应在节假日后的第一个工作日立即释放犯罪嫌疑人或变更为取保候审或监视居住

C.公安机关对犯罪嫌疑人王诚的拘留没有超过法定拘留羁押期限

D.如果犯罪嫌疑人聘请的律师认为公安机关拘留超过法定期限,可以向有关部门提出控告


正确答案:CD
根据《刑事诉讼法》第69条的规定,一般情况下,公安机关提请审查批准的期限最长为7日,加上人民检察院的7日批捕期间,对于一般的被拘留人最长可以拘留14日。而对于流窜作案、多次作案、结伙作案的重大嫌疑分子,由于提请批捕的时间可以延长至30日,加上人民检察院的7日批捕期限。对其拘留的最长期限可达37日。本题中,犯罪嫌疑人王诚涉嫌组织、领导、参加黑社会性质组织罪、抢劫罪、走私罪和故意伤害罪四罪,属于多次作案的重大嫌疑分子,被拘留的最长期限为37日。王诚于11月1日被公安机关拘留,至12月6日人民检察院批准逮捕,经过了35日。未超过法定期限。故本题A项不正确,C项正确。  《六机关规定》第29条的规定:“关于刑事诉讼中期间的计算,期间的最后1日为节假日的,以节假日后的第1日为期间届满日期。但对于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或者罪犯在押期间,应当至期间届满之日为止,不得因节假日而延长在押期限至节假日后的第1日。”故本题B项不正确。根据《刑事诉讼法》第75条和第14条第3款的规定。犯罪嫌疑人聘请的律师认为公安机关拘留超过法定期限,可以向有关部门提出控告。故本题D项正确。

第4题:

下列关于刑事拘留羁押期限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王某涉嫌故意伤害罪,对王某拘留后的第3日公安机关报请检察机关批准逮捕
  • B、赵某涉嫌流窜盗窃犯罪,对赵某拘留后的第30日公安机关报请检察机关批准逮捕
  • C、关某、李某涉嫌强奸罪,对关某、李某拘留后的第35日检察机关作出逮捕决定
  • D、刘某涉嫌团伙抢劫犯罪,对刘某拘留后第33日公安机关报请检察机关批准逮捕

正确答案:A,B

第5题:

共用题干

王某对李某有仇恨,并有报复之意。某日,王某到李某家,见其家门上锁,屋内只有其小孩熟睡,于是,王某抱了许多干柴、干草,将李某家的房屋点燃。因火势太旺,房屋烧毁,且屋内小孩也被烧死,相邻房屋被引燃。王某的行为不构成:
A:故意杀人罪
B:放火罪和故意杀人罪并罚
C:泄愤报复罪
D:想象竞合犯,依放火罪认定

答案:A,B,C
解析:
选项A中,甲在非法拘禁中使用暴力殴打他人,致人伤残,其行为已经转化为故意伤害罪,应直接认定为故意伤害罪,不能和非法拘禁罪数罪并罚。选项B中,甲的行为不但构成雇佣童工从事危险劳动罪,而且构成重大责任事故罪。后罪不是雇佣童工的结果,而是严重忽视生产安全的结果,因此应数罪并罚。选项C中,丙明知王某要强迫职工劳动,仍以介绍高薪工作的名义将这些男性骗来,卖给王某,其构成对王某强迫职工劳动罪的共犯。D选项中,对被监管人进行体罚虐待,致人死亡的,以故意杀人罪论处,不实行数罪并罚,对此《刑法》第248条有明确规定,不再赘述。
王某基于放火的故意,实施了放火的行为,触犯了放火罪和杀人罪两个罪名,属想象竞合犯。想象竞合犯,即观念竞合犯,指一个犯罪行为同时触犯数罪的犯罪。对于想象竞合犯,刑法理论通常认为,应当“从一重处断”,即按其行为同时触犯的数罪中法定刑最重的罪名定罪。因放火罪比故意杀人罪的危害性更大,所以应以放火罪处罚。
两罪的区别表现在,遗弃罪的行为人并不希望或者放任被害人死亡,只是不愿意履行扶养义务;故意杀人罪的行为人则是希望或者放任被害人死亡。遗弃行为并不立即导致被害人死亡;故意杀人行为则立即导致被害人死亡。本题中甲将女婴放到荒无人烟的深山里则是放任女婴死亡的行为,所以应当构成故意杀人罪。
依据《刑法》第274条的规定,敲诈勒索罪的目的是取得财物,本案中不是如此,故选项A、B错误。强奸罪的“着手”指已实施构成要件规定的暴力、胁迫或其他违背妇女意志的手段行为,本案中甲男已采用胁迫的手段行为,故已“着手”,应定未遂。因此,C选项正确。
依据《刑法》第236条的规定,强奸罪的被害人只限于女性,因此郭某的行为属于对象不能犯的未遂。本案情形与强奸他人过程中过失致人死亡以强奸罪的结果加重犯论处的情形不一样,本案中郭某是在发现被害人不是女性后才用被子蒙其头部的,这与在强奸过程中使用暴力致人死亡不一样。因此,郭某的行为不属于强奸罪的结果加重犯,不选C项。郭某并没有杀人的故意,是疏忽大意的过失致人死亡。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为A。

第6题:

2011年8月2日,王某因为盗窃被公安机关取保候审。在取保候审期问,王某又实施了盗窃行为。分析此案,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对王某的行为应当以法定的一罪论处

B.对王某的行为应当以数罪论处

C.王某的行为属于买质的一罪

D.王某的行为属于处断的一罪


正确答案:D
本题考核连续犯。连续犯,是指行为人基于数个同一的犯罪故意,连续实施数个性质相同的犯罪行为,触犯同一罪名的犯罪形态。数个犯罪行为触犯相同罪名,就是同种数罪。本题中,多次实施盗窃,符合连续犯的行为特征,属于处断的一罪。

第7题:

甲地公安机关决定拘留犯罪嫌疑人吴某,但吴某已经逃至乙地,甲地公安机关决定到乙地去执行拘留,那么在执行程序上有什么特别之处?()

A:应当向被拘留人出示拘留证
B:应当通知乙地公安机关
C:拘留后的讯问时限从吴某被押解回甲地开始计算
D:应当通知吴某单位派人一起去乙地执行拘留

答案:B,C
解析:
【考点】异地拘留的程序。详解:《刑事诉讼法》第81条规定:公安机关在异地执行拘留、逮捕的时候,应当通知被拘留、逮捕人所在地的公安机关,被拘留、逮捕人所在地的公安机关应当予以配合。可见,通知被拘留人所在地公安机关是异地执行拘留的必经程序,可见,B项正确。《刑事诉讼法》第83条第1款规定:公安机关拘留人的时候,必须出示拘留证。可见,出示拘留证是所有拘留的必经程序,而题干所问的是异地拘留的执行程序上的特别之处,故A项错误。根据《刑事诉讼法》第103条第3项的规定,法定期间不包括路途上的时间。可见,C项正确,D项于法无据,错误。因此,本题正确答案为B、C。

第8题:

由“放火罪是故意犯罪,王某的行为不是故意犯罪。”可以推出:王某的行为不是放火罪。()

此题为判断题(对,错)。


参考答案:正确

第9题:

王某因涉嫌放火罪被批准逮捕,甲县公安机关在侦查过程中发现王某另有故意杀人罪的重大嫌疑,遂自行决定重新计算侦查羁押期限。()


正确答案:正确

第10题:

王某因涉嫌诈骗罪被公安机关拘留。但是,该犯罪嫌疑人不讲真实姓名、住址,身份不明,公安机关应当:()

  • A、对其身份进行调查
  • B、对符合逮捕条件的犯罪嫌疑人,也可以按其自报的姓名提请批准逮捕
  • C、可以停止对其犯罪行为的侦查取证
  • D、拘留期限自查清其身份之日起计算

正确答案:A,B,D

更多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