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某在泰国冒充电视台某节目工作人员给陈某等5000人拨打电话,称被选中作嘉宾,要求先支付200元报名费。公安机关抓获李某后查明,从去年3月至今年10月,先后有20人给李某转账,其余人是否转账难以查证。此外,李某反复给其他1000人拨打3次电话。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李某的诈骗数额为4000元,应当以诈骗罪定罪处罚B、李某犯罪既有既遂,也有未遂,应当以犯罪既遂处罚C、李某拨打诈骗电话应当计算为8000人次D、对李某酌情从重处罚

题目

李某在泰国冒充电视台某节目工作人员给陈某等5000人拨打电话,称被选中作嘉宾,要求先支付200元报名费。公安机关抓获李某后查明,从去年3月至今年10月,先后有20人给李某转账,其余人是否转账难以查证。此外,李某反复给其他1000人拨打3次电话。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李某的诈骗数额为4000元,应当以诈骗罪定罪处罚
  • B、李某犯罪既有既遂,也有未遂,应当以犯罪既遂处罚
  • C、李某拨打诈骗电话应当计算为8000人次
  • D、对李某酌情从重处罚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李某在泰国冒充电视台某节目工作人员给陈某等5000人拨打电话,称被选中作嘉宾,要求先支付200元报名费。公安机关抓获李某后查明,从2015年3月至2016年10月,先后有20人给李某转账,其余人是否转账难以查证。此外,李某反复给其他1000人拨打3次电话。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李某的诈骗数额为4000元,应当以诈骗罪定罪处罚

B.李某犯罪既有既遂,也有未遂,应当以犯罪既遂处罚

C.李某拨打诈骗电话应当计算为8000人次

D.对李某酌情从重处罚


参考答案:B

第2题:

盲人李某犯诈骗罪,对李某应当从轻、减轻或者免除处罚。( )


参考答案:错误

第3题:

实施电信网络诈骗犯罪,达到相应数额标准,具有下列情形,应当酌情从重处罚的是( )。

A.谢某在马来西亚拨打诈骗电话

B.邓某冒充公安机关办案人员进行诈骗

C.陈某拨打电话诈骗大二学生李某

D.鲁某诈骗张某造成张某自杀


参考答案:ABCD

第4题:

蔡某(男)和李某(女)有通奸关系,蔡某和李某商量将李某的丈夫毒死,蔡某将买来的毒鼠强交给李某,让李某趁其丈夫吃饭时投放,后来李某后悔,将此事告发。关于本案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蔡某和李某构成共同犯罪
B.蔡某和李某不构成犯罪
C.蔡某构成犯罪预备,李某构成犯罪中止
D.对蔡某应定故意杀人罪,但可以从轻、减轻或者免除处罚;对李某定故意杀人罪,但应当免除处罚


答案:A,C,D
解析:
蔡某和李某有共同的杀人故意和杀人的预备行为,并且都具有刑事责任能力,因此,蔡某和李某构成了故意杀人罪的共犯。但因为还没有开始实施杀人行为,李某自已主动放弃了犯罪,李某构成犯罪中止;蔡某因为李某主动放弃犯罪这一意志以外的因素,而使自己的犯罪行为停留在预备阶段,构成了犯罪预备。根据对犯罪中止和犯罪预备的处罚规定,选项D 也是正确的。

第5题:

张某、李某经共谋后于夜晚持刀进入一狭窄小巷抢劫。张某叫李某把住街口,自己进入小巷抢劫了一妇女2000元钱。张某与李某会合后对李某说:“什么也没抢着,这妇女身上一分钱也没有。”李某信以为真。关于张某、李某的行为,下列说法错误的有:()

A:张某、李某均构成抢劫罪既遂
B:张某构成抢劫罪,李某不构成犯罪
C:张某构成抢劫罪既遂,李某构成抢劫罪未遂
D:张某、李某均构成抢劫罪未遂

答案:B,C,D
解析:
【考点】抢劫罪。详解:二人成立共同犯罪。根据本题所给案例,张某成立抢劫罪既遂,李某虽然被张某欺骗,不知道抢到2000元钱的事实,但也不影响其成立抢劫罪既遂,也就是说,在共同实行犯中,有一方既遂,所有共犯人都应当承担既遂的罪责。数额认定方面,通说认定为共犯对全部钱款承担刑事责任。盗窃罪也是这样,如果犯罪数额是2000元而张某骗李某说盗窃1000元,李某也要对2000元承担刑事责任。在共同犯罪中,实行部分行为全部责任原则。如果张某超出共同犯罪的故意,实施了强奸罪,就是实行过限,单独定罪。这里需掌握的是一个小问题,就是关于抢劫罪既遂的标准,因为抢劫罪侵害双重法益,所以造成被害人轻伤或者抢走财物都构成既遂。本题中如果说被害人没有达到轻伤,一分钱也没有抢到,那就是抢劫罪的未遂。

第6题:

李某盗窃了一张存折(上面有存款7000元),还没有来得及去取款,就被失主报警,李某随即被抓获。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李某的行为属于犯罪预备

B.李某的行为属于对象不能犯

C.李某的行为属于犯罪未遂

D.李某的行为属于犯罪既遂


正确答案:ABC
根据《刑法》第264条的规定以及相关司法解释,李某盗得存折的行为即构成盗窃罪的既遂。

第7题:

李某盗窃了一张存折(上面有存款7,000 元),还没有来得及去取款,就被失主报警,李某随即被抓获。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李某的行为属于犯罪预备
B.李某的行为属于对象不能犯
C.李某的行为属于犯罪未遂
D.李某的行为属于犯罪既遂


答案:A,B,C
解析:
根据《刑法》第264条的规定以及相关的司法解释,李某盗得存折的行为构成盗窃罪的既遂。

第8题:

丈夫陆某欲杀死妻子李某,然后与情人何某结婚,就将为李某熬的治疗胃病的中药里加入致命的毒药,但看到李某服药后痛苦不堪的情形,陆某顿生悔意,将李某送往医院,但是李某还是不治身亡,对陆某的犯罪行为:( )

A.应当免除处罚

B.应当减轻处罚

C.是否从轻处罚不是法定,而是酌定的

D.可以比照既遂犯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正确答案:C
【考点】中止的有效性及刑事责任
【解析】由于发生了行为人原本追求的犯罪结果,陆某的中止行为不具有有效性,所以成立故意杀人既遂,而不是犯罪中止。虽然陆某有酌定情节,但由于是既遂犯,D项“比照”一词不妥,也应排除。

第9题:

药店营业员李某与王某有仇。'某日王某之妻 到药店买药为王某治病,李某将一包砒霜混在药中交 给王妻。后李某后悔,于第二天到王家欲取回砒霜, 而王某谅称已服完。李某见王某没有什么异常,就没 有将真相告诉王某。几天后,王某因服用李某提供的 砒霜而死亡。李某的行为属于:
A.犯罪中止 B.犯罪既遂
C.犯罪未遂 D.犯罪预备


答案:B
解析:
。过失犯罪不可能有预备阶段和实施阶段,行为 人也无犯罪目的,因此没有未完成形态。李某巳经将砒霜 交给王妻,就排除了犯罪预备的可能性;他去王某家欲要 回砒霜,却不告诉王某真实情况,结果导致王某的死亡,因 此他不能构成犯罪中止。如果王某没死,李某可能构成犯 罪未遂,但王某巳经死了,所以李某不可能构成未遂。本 题的困难在于王某的死亡和他的撒谎直接相关。如果李 某去要回砒霜时,王某不谎称已服完,他就不会死,那4能 否因此认为李某构成犯罪中止?我们认为不能。因为中 止要求自动停止犯罪或自动有效防止犯罪结果发生。如 果李某确实想防止犯罪结果发生,他就应该告诉王某真 相,让王某立即去医院检查(如果他相信王某确实巳经服 完药),而不是见王某没有什么异常,就不将真相告诉王 某。对于王某来说,并不能因为其撒谎就认为其应当为自 己.的死亡承担责任,因为他无法预见李某会在他的药里投 毒。如果他巳经知道李某在自己的药里投了毒,还告诉李 某自己巳经服完药,那么他当然应当为自己的死亡承担责 任。

第10题:

2000年11月,李某(17周岁)抢劫杀人后逃往外地。2005年7月,李某诈骗他人5000元现金。2014年10月,李某在嫖娼时得知邓某13岁,被强迫卖淫,但李某仍与邓某发生性关系。后李某在扒窃时被抓获。关于本案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李某所犯抢劫罪、诈骗罪均在追诉期限内
  • B、李某与邓某发生性关系,对其应当以强奸罪定罪处罚
  • C、如对李某数罪并罚时有期徒刑的总和为40年,则对其判处的有期徒刑最高不超过20年
  • D、李某审判时已满18周岁,对其可适用死刑

正确答案:B

更多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