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安机关在办理王某殴打李某的治安案件中,李某与王某达成了调解协议

题目

公安机关在办理王某殴打李某的治安案件中,李某与王某达成了调解协议,李某不按协议履行的,公安机关办案期限开始计算的时间为()。

  • A、案发之日
  • B、达成协议之日
  • C、不履行之日
  • D、不履行后3日
参考答案和解析
正确答案:C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010年10月20日,江阳市甲区的李某与乙区的王某因琐事在丙区发生争执,李某将王某 打伤。王某住院治疗,于11月20日出院,花去医药费8000元。王某要求李某赔偿各项损失共 计31600元,遭到李某拒绝。王某遂将李某起诉到法院。
如果王某与李某在一审时达成民事调解协议,但李某拒不履行民事调解协议所确定的 义务,王某有权采取的措施是()。
A.要求法院进行判决 B.要求法院撤销民事调解协议
C.申请法院强制执行民事调解协议 D.向法院重新提起诉讼


答案:C
解析:
《人民调解法》第33条第2款规定:“人民法院依法确认调解协议有效,一方当事人拒绝 履行或者未全部履行的,对方当事人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故本题答案选C。

第2题:

王某与李某系单位同事,王某为一般职工,李某为部门经理。某日,王某与李某所在单位被盗,李某个人被盗债券价值1万元。李某向公安机关报案后,又在单位内召集职工说明政策,要求作案者投案自首。王某怀疑是其同学张某所为,因为张某曾到单位来找过王某。王某感到李某对其产生怀疑,害怕李某将其开除,产生了一种花钱买平安的心理,便私下约见李某,声明债券并非其所偷,但可以由其支付李某1万元了结此事,并签订了还款协议,并要求李某不要让他人知道,也不要再追究。李某同意后,王某支付李某1万元,李某也并未将此事报告公安机关。后盗窃犯张某因另案被捕,供认李某的债券也是其盗取。公安机关知道王某与李某之间私下了结此事后,即对王某进行审问,排除了王某参与犯罪的嫌疑。王某遂要求李某返还所得款项。李某认为所得款项合法,不同意返还,王某诉至法院。问:
(1)王某与李某之间签订的还款协议是否有效?为什么?
(2)王某要求李某返还所得款项的请求能否成立?为什么?


答案:
解析:
1)王某与李某之间签订的还款协议无效,因为该协议内容违反法律,依据我国合同法的有关规定,当事人之间根本不存在借款合同关系,故谈不上有债权债务关系,此外,该协议内容明显规避刑法有关惩治犯罪的规定,故为无效协议。
(2)王某要求李某返还所得款项的主张能够成立,因为李某获取的款项属于不当得利。因为根据民法通则的有关规定,王某与李某签订的还款协议无效,李某取得的利益失去法律依据,构成不当得利,王某和李某之间因而产生不当得利之债,对此,利益所有人王某对利益取得人李某享有不当得利返还请求权,因此,李某从王某处取得的1万元款项应当返还给王某。
【精解】本案适用的法条主要有《合同法》第52条第5项(违反法律或者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本案有两个问题需要澄清:第一,如何界定《合同法》第52条有关违反法律的规定?《合同法》第52条规定的“法律”,不仅仅包括民法、商法,还包括刑法、刑事诉讼法等其他法律。第二,本案是否属于不当得利案件?有的考生认为,对于不法行为的给付,不适用不当得利,例如,通奸之人向发现者支付金钱,以获取通奸事实不被他人知晓的保密,或者行贿受贿,或者赌博之债,或者用金钱收买杀手,因未获成功而要求杀手返还金钱等,这些都不适用不当得利返还请求权。不过,本案与上述不适用不当得利的例子还是有差别的,因为王某支付的款项不能认定为不法给付,也不是想隐瞒其“盗窃”事实,只不过是花钱免灾,害怕引火烧身,这与保密通奸事实等绝非等同,故应当认定为不当得利。

第3题:

李某和王某是夫妻,因家庭琐事李某给了王某一耳光,王某报警。李某事后非常后悔,立即给王某道歉,王某也原谅了李某,不愿意公安机关处理李某。公安机关的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

A.及时出警,依法取证

B.保护王某、李某的隐私

C.对李某批评教育

D.尊重王某的意愿,对李某不予处理


参考答案:ABCD

第4题:

李某在2000年3月20日殴打王某,致王某轻微伤害,直到2000年10月1日王某才到公安机关要求处理,但公安机关没有对李某进行处罚。为什么?


正确答案: 违反治安管理行为在六个月内公安机关没有发现的不再处罚。李某致王某轻微伤害是违反治安管理行为。

第5题:

警察王某对李某刑讯逼供致伤,为此()

  • A、李某可要求王某赔偿
  • B、李某可要求王某所在的公安机关赔偿
  • C、公安机关可在对王某赔偿后,向李某追偿
  • D、公安机关应为李某消除影响,并赔礼道歉

正确答案:B,C

第6题:

以下哪些案件经过调解达成调解协议以后不需要制作调解书?

A:王某与李某离婚案件,经调解和好
B:王某与刘某收养关系案件,最后法院判决两人维持了收养关系
C:王某向李某借款100万元,调解中王某承诺判决后10天内就会全数还钱
D:张某和秦某离婚案件,经调解和好,但张某在庭上表示可能还是会再提出离婚

答案:A,B,D
解析:
《民事诉讼法》第98条规定:“下列案件调解达成协议,人民法院可以不制作调解书:(一)调解和好的离婚案件;(二)调解维持收养关系的案件;(三)能够即时履行的案件;(四)其他不需要制作调解书的案件。对不需要制作调解书的协议,应当记入笔录,由双方当事人、审判人员、书记员签名或者盖章后,即具有法律效力。”题中ABD都符合法条的要求,只有C由于金额巨大而且实际上并非当场交付现金,甚至双方还约定判决后10日内交钱,也就是说调解书或者根据调解协议制作判决书是很重要的,因此C不选。

第7题:

王某醉酒后殴打李某致轻微伤,乘车回家途中醉卧马路。群众报警后,派出所民警赵某、余某处警。公安机关对王某殴打李某案件进行办理。经查,李某因向王某讨要所欠“食用油”款,发生口角,被醉酒的王某打伤。办案中,侦查员发现涉案“食用油”价格极低,成分复杂。侦查员紧抓疑点深入调查,进一步查明:王某系火锅店老板,低价购买李某用餐厨垃圾、废弃油脂等生产的“地沟油”,包装成“食用油”,供顾客火锅食用。王某、李某对以上事实供认不讳。

根据刑法,王某、李某的行为涉嫌构成:( )

A.王某、李某均构成非法经营罪
B.王某、李某均构成制造、出售危害健康食品罪
C.王某、李某均构成生产、销售有毒、有害食品罪
D.王某、李某均构成经营不符合安全标准的食品罪

答案:C
解析: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关于依法严惩“地沟油”犯罪活动的通知》指出:“对于利用‘地沟油’生产‘食用油’的,依照刑法第144条生产有毒、有害食品罪的规定追究刑事责任。”“明知是利用‘地沟油’生产的‘食用油’而予以销售的,依照刑法第144条销售有毒、有害食品罪的规定追究刑事责任。”
因此,选择C选项。
A项:根据《刑法》第二百二十五条:非法经营罪是指违反国家规定,有下列非法经营行为之一,扰乱市场秩序,情节严重的行为:(一)未经许可经营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专营、专卖物品或者其他限制买卖的物品的;(二)买卖进出口许可证、进出口原产地证明以及其他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经营许可证或者批准文件的;(三)未经国家有关主管部门批准非法经营证券、期货、保险业务的,或者非法从事资金支付结算业务的;(四)其他严重扰乱市场秩序的非法经营行为。
B项:刑法中无此罪名。
D项:根据《刑法》第一百四十三条规定,生产、销售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食品,足以造成严重食物中毒事故或者其他严重食源性疾病的,构成生产、销售不符合安全标准的食品罪。刑法中并无经营不符合安全标准的食品罪。

第8题:

张某与李某的借款纠纷经法院调解达成协议,同时经王某同意并在调解协议中约定由王某提供担保,保证李某履行调解协议。在送达调解书时,张某与李某签收后,王某拒绝签收调解书。关于本案,下列哪些选项是正确的?

A.虽然王某拒绝签收调解书,但调解书仍发生法律效力

B.因王某未签收调解书,调解书对王某没有约束力

C.李某拒不履行义务时,张某可以申请执行李某的财产

D.李某拒不履行义务时,调解书约定的条件成就时,张某可以申请执行王某的财产


正确答案:ACD

第9题:

李某(15岁)和同学王某因琐事发生纠纷,便殴打了王某。王某向公安机关报案。对此案,公安机关以下做法正确的是:().

  • A、不可以调解处理
  • B、对李某应当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 C、询问李某时,李某要求不通知其父母到场的,可以不通知
  • D、因李某殴打他人,可以直接强制传唤

正确答案:B

第10题:

王某因琐事和张某在王某家门前发生口角,王某扬言要找人殴打张某,当王某的姐姐黄某和姐夫李某准备驾车离开王某家时,张某以为黄某和李某就是王某叫来对付自己的人,因此不让车走,王某去拖开张某时双方发生抓扯,相互扯对方头发,派出所接到报警赶至现场,张某和王某仍不松手,李某于是踢了张某一脚,张某仍不放手,并与黄某发生口角,说“你敢打我吗?”黄某又打了张某一巴掌。关于本案作法正确的有()。

  • A、王某应以殴打他人处理,并可依法适用调解
  • B、本案中王某因构成结伙殴打他人,依法不适用调解
  • C、王某和李某构成结伙殴打他人
  • D、王某和黄某构成结伙殴打他人

正确答案:A

更多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