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答题背景材料: 阅渎下列三段高中化学教学中有关“铁的重要化合物”的材料。 材料一《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的内容标准:根据生产、生活中的应用实例或通过实验探究,了解钠、铝、铁、铜等金属及其重要化合物的主要性质,能列举合金材料的重要应用。 材料二“铁的重要化合物”内容属于高中化学必修阶段的无机元素化合物教学内容,必修化学课程中的无机元素化合物知识安排在《化学1》的“主题3常见无机物及其应用”中。普通高中课程标准使用教科书《化学1》的目录: 第一章从实验学化学 第二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 第三章金

题目
问答题
背景材料: 阅渎下列三段高中化学教学中有关“铁的重要化合物”的材料。 材料一《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的内容标准:根据生产、生活中的应用实例或通过实验探究,了解钠、铝、铁、铜等金属及其重要化合物的主要性质,能列举合金材料的重要应用。 材料二“铁的重要化合物”内容属于高中化学必修阶段的无机元素化合物教学内容,必修化学课程中的无机元素化合物知识安排在《化学1》的“主题3常见无机物及其应用”中。普通高中课程标准使用教科书《化学1》的目录: 第一章从实验学化学 第二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 第三章金属及其化合物 第一节金属的化学性质 第二节几种重要的金属化合物 第三节用途广泛的金属材料 第四章非金属及其化合物 材料三以下是某教师设计的教学活动: 【学生活动】阅读教材关于铁的氧化物的介绍,利用分类法归纳FeO、Fe2O3、Fe3O4的性质,并填写表格。 【学生实验1】氢氧化铁、氢氧化亚铁的制备与Fe3+离子检验(整合实验)。 【问题情景1】阅读课文,结合实验现象,思考与讨论: 1.利用KSCN溶液,可以根据什么现象检验溶液中Fe3+的存在?Fe2+离子遇到KSCN会产生相同的现象吗? 2.FeSO4溶液滴加KSCN溶液一段时间后,再次观察溶液的颜色,出现了什么变化?该变化说明了什么?由此你可以得出什么结论? 3.Fe(OH)2沉淀是什么颜色?为什么往FeSO4溶液中滴加NaOH溶液后生成的沉淀会出现颜色变化? 【师生小结】 【问题情景2】 1.从Fe2+被O2氧化为Fe3+,体现了Fe2+的什么性质?除了O2,还有哪些物质可以氧化Fe2+? 2.若要实现从Fe3+转为Fe2+的变化,需要加入什么物质? 【学生实验2】Fe2+与Fe3+的转化,按照教材P)61科学探究进行实验,观察与记录实验现象。 【问题情景3】结合实验探究的现象,思考与讨论: l.Fe3+与铁粉充分反应后的产物是什么?如何证明? 2.回忆前面有关Fe2+的实验,为什么用Fe与稀硫酸制备FeSO4溶液,并保持铁过量? 3.实验中如何判断Fe3+已充分反应?反应不充分对实验结果有何影响? 【师生小结】 【问题情景3】学生课后思考与讨论 通过学习我们知道,Fe2+离子和Fe(OH)2中+2价的铁均易被氧化。根据所学的知识,思考:利用FeSO4溶液和NaOH溶液时,如何通过实验条件的控制,制备较纯净的Fe(OH)2白色沉淀? 请根据上述材料,完成“铁的化合物”这一教学片段的有关任务: 问题: (1)试确定本课的三维教学目标。 (2)说明本节课的教学策略。 (3)请对本课内容进行板书设计。 (4)请对本课内容设计导入。 (5)请写出氢氧化铁、氢氧化亚铁的制备与检验Fe3+离子的实验步骤。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知道活化能的涵义及其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是《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中的一个内容标准.该内容所属的高中化学课程模块是(  )。

A、化学与生活?
B、化学反应原理
C、物质结构与性质
D、有机化学基础

答案:B
解析:
活化能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属于化学反应原理模块。故本题选B。

第2题:

《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中有这样的表述:
以实验为基础是化学学科的重要特征之一。化学实验对全面提高学生的科学素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综上所述.简要回答下列问题:
(1)化学实验有哪些主要教学功能
(2)化学教学中,如何利用化学实验开展教学


答案:
解析:
(1)化学是一门实验性很强的学科,以实验为基础是化学教育最基本的特征。化学实验的教学功能主要体现在以下四点: ①化学实验能够激发学生的化学学习兴趣;
②化学实验能够创设生动活泼的化学教学情境;
③实验探究是转变学生学习方式和发展科学探究能力的重要途径:
④化学实验是落实“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的重要手段。
(2)在化学教学中,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利用化学实验开展教学。
①引导学生通过实验探究活动来学习化学。
②重视通过典型的化学实验事实帮助学生认识物质及其变化的本质和规律。
③利用化学实验史实帮助学生了解化学概念、化学原理的形成和发展,认识实验在化学学科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④引导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的化学知识和技能。进行实验设计和实验操作,分析和解决与化学有关的实际问题。

第3题:

根据下列材料,按要求完成任务。

材料一《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关于“非金属及其化合物”的内容标准:通过实验了解氯、氮、硫、硅等非金属及其重要化合物的主要性质.认识其在生产中的应用和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材料二某版本教科书《化学l》的知识结构体系?
第一章从实验学化学?
第二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
第三章金属及其化合物?
第四章非金属及其化合物?
第一节无机非金属材料的主角——硅?
第二节富集在海中的元素——氯?
第三节硫和氮的氧化物?
第四节氨硝酸硫酸?
材料三某版本高中实验教科书《化学1》中“二氧化硅和硅酸”的片段:


硅是一?种亲氧元索,在自然界中它总是与氧相互化合的(这一点与碳在自然界中有稳定的单质存在有所不同)。所以在氧化气氛包围的地球上,硅主要以熔点很高的氧化物及硅酸盐的形式存在。而碳在地壳中主要形成石灰岩和碳酸盐等矿物.碳的氧化物CO2通常以分子的形式存在于大气中.通过光合作用,其中的碳元素又进入有机化合物的世界。

1.二氧化硅(SiO2)
SiO2是硅最重要的化合物。地球上存在的天然二氧化硅约占地壳质量的12%.其存在形态有结晶形和无定形两大类。统称硅石。


SiO2晶体有多种晶型.其基本结构单元是如图4-2所示的四面体.每个Si周围结合4


石英晶体是结晶的二氧化硅.具有不同的晶型和色彩。石英中无色透叫的晶体就是通常所说的水晶.具有彩色环带状或层状的称为玛瑙。沙子中含有小粒的石英晶体。



要求:?
(1)写出本课的三维目标。

(2)写出本课的重点和难点。

(3)用流程图的方式简要表示本节课的教学设计。

(4)回答【思考与交流】中的问题。

(5)试对本节课教学内容进行板书设计。


答案:
解析:
(1)知识与技能:归纳二氧化硅和硅酸盐的存在、结构特点和性质以及相互关系:能通过互联网或其他途径查阅有关资料.
过程与方法:通过二氧化硅和硅酸盐的学习,学会运用对比的方法来认识物质的共性和个性.总结掌握学习元素化合物知识的一般方法;通过查阅资料,培养自主学习、分析归纳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材料的结构与材料性能的密切关系.认识新材料的开发对社会、生活产生的重要影响;培养化学学习和研究的热情。
(2)教学重点:二氧化硅和硅酸的主要性质;二氧化硅和硅酸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难点:二氧化硅的化学性质。
(3)教学流程图




(4)物理性质:熔点高、硬度大。
化学稳定性:化学稳定性好,除氢氟酸外一般不与其他酸反应,可以与强碱如NaOH等反应,属于酸性氧化物。
SiO2的这些性质主要和它的结构有关。SiO2是正四面体的空间网状结构,因此性质很稳定。
(5)板书设计

第4题:

钠及其化合物相关知识是高中阶段学习元素化合物知识的开篇,生活中对于钠的相关应用也极为广泛。
请结合化学相关教学方法和专业知识回答以下问题:
(1)简述元素化合物知识在课堂教学中的方法策略。
(2)请以钠与水的反应为例,说明如何采用观察、实验和思考等多种感官相结合的学习策略学习钠和水这一化学反应。


答案:
解析:
(1)元素化合物知识在课堂教学中的方法策略如下:联系生活实际,创设学习情境;充分发挥实验功能,增强感性认识;重视知识间的相互联系,形成知识网络;凸显物质性质的思路方法,发挥基础理论的指导作用;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2)钠与水反应这一化学性质,教师可以采用实验探究的方法进行教学.首先让学生观察钠与水反应的实验现象(浮、熔、游、响),尝试运用钠的已有知识解释反应现象,并对该反应的产物做出推测,即提出假说(依据元素守恒可知:产物可能是氢氧化钠和氢气或氧气);然后运用已有知识设计实验方案,收集证据(验证实
验方案:反应后向溶液中滴加酚酞试剂,溶液变红,收集的气体能被点燃);最后验证假说,从而获得正确的实运用多种感官协同策略,不但能使学生的思维参与度更高,还能增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另外,学生通过亲身经历和体验科学探究过程,使结论的获得与具体的情境、过程有机结合,增进了对知识的记忆和理解。

第5题:

在《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中,“知道氢键的存在对物质性质的影响”内容标准对应的课程模块是(  )。

A、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是由2个必修模块和4个选修模块构成
B、高中化学课程标准是普通高校招生化学考试的命题依据
C、科学探究能力目标在选修模块的教学中可当作学习要求
D、化学新课程教科书在编排上主要采用社会中心编排模式

答案:C
解析:
课程标准前言中,课程模块选择建议中明确指出,课程标准是高校招生考试的命题依据。

第6题:

《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中指出:“实验化学”是普通高中化学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设置该课程模块有助于学生更深刻地认识实验在化学中的地位,掌握基本的化学实验方法和技能,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根据材料.请回答以下问题:
(1)化学实验方案设计的基本要求是什么
(2)化学实验方案设计的一般思路是什么
(3)通过该模块的学习,学生可以得到哪些发展


答案:
解析:
(1)化学实验方案设计的基本要求:科学性、安全性、简约性、环保性、经济性、创新性。 (2)化学实验方案设计的一般思路:
①根据实验目的和要求,对实验待用原料进行选择;
②根据实验目的和要求,对实验待用或待测物质的结构和组成进行分析;
③推测可能的实验过程或实验方案;
④通过讨论、比较或实验验证确定最佳实验方案;
⑤设计实验步骤,对实验步骤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和错误之处进行分析;
⑥根据实验步骤,选择实验所用仪器和药品;
⑦对⑤中可能出现的其他错误和意外问题以讨论形式列出。
(3)通过该模块的学习,学生可以得到的发展:
①认识化学实验是学习化学知识、解决生产和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的重要途径和方法。
②掌握基本的化学实验方法和技能,了解现代仪器在物质的组成、结构和性质研究中的应用。
③了解化学实验研究的一般过程,初步形成运用化学实验解决问题的能力。
④形成实事求是、严谨细致的科学态度,具有批判精神和创新意识。
⑤强化绿色化学的观念,强化实验安全意识。

第7题:

阅读下列三段材料,根据要求完成任务。
材料一《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关于金属及其化合物的内容标准:根据生产、生活中的应用实例或通过实验探究,了解钠、铝、铁、铜等金属及其重要化合物的主要性质,能列举合金材料的重要应用。
材料二某版本高中实验教科书《化学l》“铝的重要化合物”的内容:二、铝的重要化合物
铝是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但人们发现并制得单质铝却比较晚,这是由于铝很活泼.从铝的化合物中提炼铝单质比较困难。铝的许多化合物在人类的生产和生活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1.氧化铝
我们已经知道,氧化铝难溶于水,熔点很高,也很坚固,因此覆盖在铝制品表面极薄的一层氧化铝就能有效地保护内层金属。氧化铝是冶炼金属铝的原料,也是一种比较好的耐火材料。
它可以用来制造耐火坩埚、耐火管和耐高温的实验仪器等。
氧化铝难溶于水,却能溶于酸或强碱溶液中。它溶于碱时,生成物是偏铝酸盐和水。因此,氧化铝是一种两性氧化物。

2.氢氧化铝【实验3-7】
在试管里加入l0 mL 0.5 mol/L Al2(S04)3溶液,滴加氨水,生成白色胶状物质。继续酒加氨水.直到不再产生沉淀为止。
反应中得到的白色胶状物质是氢氧化铝[AI(OH)3],它几乎不溶于水,但能凝聚水中的悬浮物.并能吸附色素。在实验室里,常常用铝盐溶液与氨水反应来制取氢氧化铝。

【实验3-8】
取一些上面实验中制得的AI(OH),沉淀,分装在2支试管里,往一支试管里滴加2 mol/L盐酸.往另一支试管里滴加2 mol/L NaOH溶液。边加边振荡,观察现象。
实验证明,AI(OH)3在酸或强碱溶液里都能溶解。这说明它既能与酸起反应,又能与强碱起反应.它是两性氢氧化物。

AI(OH)3是医用的胃酸中和剂中的一种,它的碱性不强,不至于对胃壁产生强烈的刺激或腐蚀作用,但却可以与酸反应,使胃液酸度降低,起到中和过多胃酸的作用。
加热时,AI(OH)3分解为氧化铝和水。

【学与问】
问题:为什么常用氨水与硫酸铝溶液反应制取氢氧化铝,而不用氢氧化钠溶液?
材料三教学对象为高中一年级学生,他们已经学习了必修化学1的“铝单质”“物质的分类”以及“离子反应”等知识。
要求:
(1)回答材料二“学与问”中的问题。
(2)完成“铝的重要化合物’’的教学设计片段,内容包括教学目标、教学方法和教学过程。


答案:
解析:
(1)氢氧化钠溶液是强碱,能够溶解氢氧化铝沉淀。(2)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以氧化铝和氢氧化铝为代表掌握两性氧化物和两性氢氧化物的概念和化学性质;能够掌握一些基本的实验操作。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探究,认识氧化铝、氢氧化铝的性质及制备氢氧化铝的较优方法:培养观察能力。运用类比的方法认识事物和全面分析事物的逻辑思维能力及创新思维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实验探究,体验科学探究的艰辛与喜悦.感受化学世界的奇妙与和谐;激发学习化学的兴趣,深化对“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的认识。
教学方法
实验探究法。讲述法,讨论法。教学过程



第8题:

阅读下列三个材料,按要求完成任务。
材料一《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
【内容标准】通过实验了解氯、氮、硫、硅等非金属及其重要化合物的主要性质.认识其在生产中的应用和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活动与探究建议】(1)查阅资料并讨论:减少向大气中排放氮氧化合物、二氧化硫的措施。
(2)讨论:自然界碳、氮循环对维持生态平衡的作用。
材料二教科书的知识结构体系
第一章从实验学化学
第二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
第三章金属及其化合物
第四章非金属及其化合物
第1节无机非金属材料的主角一硅
第2节富集在海水中的元素一氯
第3节硫和氮的氧化物
第4节硝酸硫酸
材料三某版本高中实验教科书《化学》第四章第四节“氨硝酸硫酸”
第一部分片段
一、硫酸
硫酸除了具有酸的通性之外.还具有一些特殊的性质。
浓硫酸具有很强的腐蚀性.且能与很多物质反应。


【实验4-9】
在一个带导管的胶塞侧面挖一个凹槽,并嵌入下端卷成螺丝状的铜丝。在试管里加入2?mL浓硫酸,盖好胶塞,使铜丝与浓硫酸接触,加热。把放出的气体通入品红溶液或紫色石蕊溶液中,观察现象。向上拉铜丝,终止反应,冷却后,把试管里的液体慢慢倒入盛有少量水的另一支试管里,观察溶液的颜色。


任务:
(1)确定本课的三维教学目标。(6分)
(2)确定本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6分)
(3)写出【实验4-9】的现象,并列出化学方程式。(6分)
(4)由上述反应可以得出浓硫酸有哪些特性?怎样稀释浓硫酸?(6分)
(5)给这一节课设计一个导入方式。(6分)


答案:
解析:
(1)知识与技能:掌握硫酸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酸性、吸水性、脱水性、强氧化性);复习氧化还原反应的概念,深入理解物质的氧化性、还原性。
过程与方法:通过探究硫酸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提高动手、动脑和运用知识的能力:利用实验的手段,学会硫酸的特性——强氧化性;通过讨论、分析、对比的方式.掌握浓硫酸的氧化性大于稀硫酸的氧化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浓硫酸与稀硫酸的对比中,学习“量变质变”规律和尊重客观实际、力求实事求是的原则.
(2)重点与难点:硫酸的强氧化性;硫酸性质实验的设计。
(3)现象:加热能反应,产生的气体能使品红溶液褪色,使石蕊溶液变红。


(4)浓硫酸具有脱水性和强氧化性。
稀释浓硫酸的操作:将浓硫酸缓缓地沿着器壁注入水中,同时要搅动液体,以使热量及时扩散。
(5)导入
教师引导,回顾稀硫酸性质:在我们前面的学习中,知道稀硫酸具有酸的通性,比如:与一些金属反应,与碱发生中和反应,但是我们常说一句话叫“量变产生质变”,这在硫酸的身上就有非常鲜明的体现,那么浓硫酸与稀硫酸有什么不同的性质呢?下面我们一起来做一个实验。
教师演示:往两根卫生筷上分别沾上浓硫酸和稀硫酸。
学生观察:沾浓硫酸的卫生筷变黑。
教师讲述:浓硫酸能使有机物中的氢、氧元素按水的比例脱去,变成黑色的物质,这就是“脱水”,这过程也可称为“炭化”,也是初中所说的“腐蚀性”。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一下浓硫酸特殊的性质。

第9题:

阅读下列三个有关材料。
材料一化学课程标准的内容标准
根据生产、生活中的应用实例或通过实验探究,了解钠、铝、铁、钢等金属及其重要化合物的主要性质,能列举合金材料的重要作用。
材料二教科书的知识结构体系
第1章认识化学科学
第2章元素与物质世界
第3章自然界中的元素
第4章材料家族中的元素
第1节硅、无机非金属材料
第2节铝金属材料
第3节复合材料
材料三教科书“铝与铝合金”的呈现内容
认识铝及其化合物
【交流?研讨】
你已经学过钠、镁、铁等金属单质的知识,这些金属在性质上具有相似之处。
讨论:
1.铝作为一种金属,它可能具有哪些性质?
2.铝是一种重要的金属材料,这可能与它的哪些性质有关?
铝(aluminium)是一种银白色金属,熔点为660.4℃,沸点2?467℃,密度2.70?g/cm3,约为钢的1/3左右,导电性仅次于银、铜和金。
金属铝的化学性质活泼,它容易与氧气发生化学反应。在常温下.金属铝被空气中的氧气氧化.在表面形成一层致密的氧化物薄膜.这层薄膜能阻止内部的金属继续与氧气发生化学反应。铝还能与金属氧化物发生反应,表现出较强的还原性。
【观察?思考】
金属铝的还原性
实验1用镊子夹住一小团脱脂棉,蘸上一些铝粉,在酒精灯上点燃,并立即伸入盛有氧气的集气瓶中(瓶底放一些细沙),观察发生的现象。
实验2将两张圆形滤纸分别叠成漏斗状并套在一起.使四周都是四层.把内层“纸漏斗”取出,在底部留个孔,用水湿润,再把另一个“纸漏斗”套在一起,架在铁架子的铁圈上,下面放置盛有细沙的蒸发皿,把5g烘干的三氧化二铁粉末和2g铝粉混合均匀放在“纸漏斗”中,上面加少量氯酸钾并在混合物中插入一个镁条,用燃着的木条点燃镁条.观察发生的现象。
实验记录


这个反应称为铝热反应,铝粉和氧化铁粉末的混合物称为铝热剂。铝热反应能放出大量的热,常用于焊接钢轨等,这种焊接不用电源,而且焊接速度快、设备简易,适于野外作业。此外,在工业上,也利用铝热反应焊接大截面的钢材料。
与铁、镁等金属相似的是,金属铝能与盐酸、稀硫酸等发生反应;与它们不同的是,它还能与碱溶液发生反应:


摘自某版本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第4章第2节(铝金属材料)。
根据上述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确定本课的三维教学目标。(6分)
(2)确定本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4分)
(3)用教学流程图(教学设计思维)简要表示本节教学内容组织形式。(6分)
(4)在实验2铝热反应实验中,简述“纸漏斗”上面加入少量氯酸钾的原因并写出相关化学
反应方程式。(5分)
(5)回答【交流?研讨】中问题2“铝是一种重要的金属材料,这可能与它的哪些性质有关?”(3分)
(6)对本课教学内容进行板书设计。(6分)


答案:
解析:
(1)三维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①了解铝及其氧化物的物理性质。
②掌握铝的化学性质及铝与氧气、氧化铁、酸、碱反应方程式的书写。
③知道铝作为材料在工业和高科技领域的应用。
过程与方法目标:
①在观察与思考中,提高实验操作技能,发展观察能力,增强学生的探究能力,加深对元素化合物知识学习方法的认识。
②在交流讨论中,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金属及其化合物,金属材料在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等的学习,提高学习化学的兴趣,增强学好化学,服务社会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2)重点:A1及其化合物的化学性质。
难点:A1及其化合物的两性;运用实验探究、分类等方法来研究物质的性质。
(3)用教学流程图(教学设计思维)简要表示本节教学内容组织形式。


(4)“纸漏斗”上面加入少量氯酸钾,是为了镁加热后产生的热量促使氯酸钾分解产生氧气,使燃烧更加剧烈,短时间内放出更多的热量,促进铝热反应发生。


(5)铝密度较小,约为钢的1/3左右,常温下易被空气中的氧气氧化形成致密的氧化物薄膜,阻止内部的金属继续与氧气反应,可制成轻便的日常用品;导电性仅次于银、钢和金,用作导线;氧化铝为原子晶体,熔点高,可作耐火材料;铝与金属氧化物反应表现出较强的还原性,用于工业生产。
(6)板书设计
铝及铝的化合物
一、【交流·研讨】
铝的性质:
1.作为金属(金属的通性):固体、金属光泽、导电性、延展性
2.作为重要的金属材料:轻便(密度较小)、稳定(氧化物薄膜保护内部的金属,阻止其继续与氧气反应)、导电性好、还原性(铝热反应)。
二、【观察·思考】


第10题:

阅读材料,针对“电离和电离方程式的书写”教学内容,按照要求完成教学设计任务:
材料一《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的内容标准
知道化学是在分子层次上认识物质和合成新物质的一门科学:了解物质的组成、结构和性质的关系;认识化学变化的本质。
材料二某版本教科书的内容结构体系:
《化学1》(必修)
第一章从实验学化学
第二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
第一节物质的分类
第二节离子反应
第三节氧化还原反应
第三章金属及其化合物
第四章非金属及其化合物
材料三该版本教材《化学1》(必修)第二章第二节“离子反应”部分内容

材料四学校条件和学生发展符合一般要求。
要求:
(1)确定“三维”教学目标;
(2)确定教学重点和难点;
(3)设计教学过程;
(4)设计教学板书。


答案:
解析:
(1)设计“三维”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①了解电离的概念,知道酸、碱、盐在溶液中能发生电离。
②认识电离的本质,会书写电离方程式。
过程与方法:
①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从电离的角度得出酸、碱、盐的定义。
②通过独立思考探究酸、碱和盐的定义。
③通过小组讨论和交流,了解化学物质的组成、结构和性质的关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发展学习化学的兴趣。
②乐于探究离子反应及其发生的条件,体验科学探究的艰辛和喜悦,感受化学世界的奇妙与和谐。
(2)确定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电离的概念和书写电离方程式。
教学难点:从电离的角度探究酸、碱、盐的本质。
(3)设计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师:在前面,我们已经学习了有关电解质的内容,那么,什么是电解质呢电解质溶液为什么能导电呢
【新课教学】
生:回忆之前学习的知识,展开小组讨论交流,并小结发言:电解质是指在水溶液里或熔融状态下能够导电的化合物,如酸、碱、盐等。电解质导电的原因是溶液中有自由移动的离子存在。
师:这些自由移动的离子是怎么产生的呢通过板书画图来从微观角度展示氯化钠溶解的过程,从而理解氯化钠的电离过程。如下图:

师:具体分析,当氯化钠固体还没有进入水溶液的时候,水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加人氯化钠固体之后,水分子包围固体溶质并分布在固体表面。水分子的作用减弱了氯化钠晶体中钠离子和氯离子的静电作用力,使氯化钠电离出钠离子和氯离子,钠离子和氯离子继而在水分子的作用下发生水合,生成了能够自由移动的水合钠离子和水合氯离子。我们把这种产生自由移动离子的过程称为电离。

师:硫酸在水中电离生成了两个氢离子和一个硫酸根离子。盐酸,电离出一个氢离子和一个氯离子。硝酸则电离出一个氢离子和一个硝酸根离子。电离时生成的阳离子全部是氢离子的化合物我们就称之为酸。那碱还有盐又应怎么来定义呢
生:小组内讨论,得出结论:电离时生成的阴离子全部是氢氧根离子的化合物叫作碱。电离时生成金属阳离子(或NH4+)和酸根阴离子的化合物叫作盐。

师:书写的过程中大家要特别注意。碳酸是一种弱酸,弱酸的酸式盐如碳酸氢钠在水溶液中主要、是电离出钠离子和碳酸氢根离子;而硫酸是强酸,其酸式盐在水中则完全电离出钠离子、氢离子和硫酸根离子。
注意:

更多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