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对于采集样品过程中应注意的事项说法正确的是()。

题目
多选题
下列对于采集样品过程中应注意的事项说法正确的是()。
A

一切采样工具,如采样器、容器、包装纸等都应清洁,不应将任何有害物质带入样品中

B

供微生物检验用的样品,应严格遵守无菌操作规程

C

感官性质不同的样品可以混在一起,不需要另行包装

D

样品采集完毕后,应迅速送往检测室进行分析,以免发生变化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下列关于样品运输的说法中,错误的一项是()。

A.样品运输应当保证样品性质稳定,避免污染、损失和丢失

B.对于不稳定的样品,应采取必要措施妥善保存

C.空白对照样品应当与采集样品一并包装、放置、运输、储存


参考答案:C

第2题:

样品采集的方法和注意事项


答案:
解析:
1.用于微生物分离培养或抗原检测的生物性样品
(1)咽拭子、洗漱液或痰液标本
1)咽拭子的采集:让患者仰头张口,用压舌板压舌,用无菌棉拭子吸附无菌生理盐水,采集两侧腭弓、咽部或扁桃体黏膜上的分泌物,放入含2ml Hank液的试管中,棉拭子接触手的部分应及时折断或剪断去掉,然后盖紧试管。
2)洗漱液的采集:用生理盐水或自配淡盐水约15ml作为洗漱液,让患者咳嗽后,倒入灭菌生理盐水或自配淡盐水约15ml,反复洗漱咽部1min,直接将洗漱液吐入灭菌容器内。
3)痰液标本:作涂片检查时,取清晨漱口后从气管深处咳出的痰液,放入清洁容器内送检。如查找癌细胞应立即送检,也可用95%乙醇和(或)10%甲醛固定后送检。作痰培养的标本,应于清晨收集。嘱患者用漱口水漱口、再用清水漱口,深吸气后用力咳出深部痰,吐入无菌培养盒内,加盖后即可送检。采取标本的时间一般在发病的第一日采集,最迟不得超过3日,最好选择体温在38℃以上时采集。
(2)粪便标本:对黏液脓血便应挑取黏液或脓血部分;液状粪便采集水样便或含絮状物的液状粪便2~5ml;成形粪便至少取蚕豆大小粪便1块(约5g)放于灭菌容器内,最好加有保存液或增菌液。若无法获得粪便时,可用保存液或增菌液湿润过的棉拭子插入肛门4~5cm处(小儿2~3cm)轻轻转动一圈,取直肠表面的黏液后取出,放入运送培养基或保存液中送检,为保证多个检验项目的开展,同一患者应至少采集2支肛拭。运送时间不得超过2h,否则应保存在4~8℃条件下送检。
(3)血液标本:作血液病原培养时,严格无菌采静脉血,一般清晨空腹。一般成人采血10~15ml,儿童2~5ml,婴儿0.5~2ml,放入无菌的加入抗凝剂的有螺口容器或培养瓶中送检。作血片、暗视野检查可采耳垂血或指尖血。一般应4℃以下保存或运输,如需长期保存,需置低温(-80~-30℃)。
(4)尿液标本:主要采用中段尿采集法,先用肥皂水清洗外阴部,再以无菌水洗净,一般取首次晨尿的中段尿100~200ml于无菌容器内。成年女性应避开月经期。某些特殊检查,如尿蛋白、尿糖等定量检查时,应留取24h全部尿液,并加入适当防腐剂。结核分枝杆菌集菌检查时,以一清洁容器留取24h尿,取沉渣10~15ml送检。最好在2~3h内送到实验室检测,否则应在4~8℃条件下保存运送样品。
(5)脑脊液:在无菌条件下由腰椎穿刺抽取3~5ml,放于无菌试管或厌氧瓶内。用于细菌培养时标本采集后应立即送检;用于病毒培养时在4~8℃最多可维持48h,否则需在-70℃保存。
(6)皮肤标本:如怀疑皮肤炭疽或淋巴腺鼠疫时可从病变皮肤取样做细菌学培养。出现囊疱疹或脓疱疹时可直接从囊疱或脓疱采集液体用于镜检或培养。
(7)尸体标本:如需要采血则需进行心脏穿刺。采脑组织样本时,如不开颅,可用穿刺长针由鼻孔插入,一直刺到脑干和间脑部位吸出脑组织少许。剖检森林脑炎尸体时,可采取丘脑和小脑部分,其他型别脑炎可采海马回部位的脑组织块。如取脏器组织,先用灼热的金属压舌板接触一下采样部位,瞬时烙焦表面,清除杂菌,用剪刀剪取深部组织块。供分离病毒的组织要在死后5h内取样。尸体如已腐烂,可锯一段带骨髓的股骨送检。至少取1~2g感染部位标本,放入单独的装有相应液体或培养基的无菌容器中。装样本的容器封口后,表面用碘酒涂擦消毒后送检。为了避免尸体和解剖时的污染物成为传染源,解剖后尸体最好火化;不能火化则应离村庄和交通要道1km以外,深挖2m以上土坑,坑内和尸体周围撒生石灰,先填入可能被污染的土,后用净土填平;所用器材和隔离衣,耐热者均煮沸消毒40min,橡胶和塑料制品用1%~5010含氯消毒剂浸泡6h以上。
2.用于病原体抗体检测的标本 通常包括血液和脑脊液。采集血清样本可将10ml静脉血移入无抗凝剂的无菌螺口管,室温静置30min使之凝集,然后置4~8℃至少1~2h,离心收集血清。如能立即检测,采集的血液应在室温下尽快分离血清。如用于微量法试验,可用三棱针刺手指或耳垂部,再用毛细管采集,一般不少于0.3ml。用于检测IgM的血清一般采于发病1个月内;用于检测IgG的血液应于发病初期(1~3天)和恢复期(第一次采血后3~4周)各采集1次。一般于出现神经症状时采集,查IgM需采1份脑脊液,查IgG则需收集2次。
3.环境样品
(1)空气样品*:一般需要用空气采样器采集,用于检测微生物或化学因子,包括毒物。采集空气样品主要有直接采样法和浓缩采样法两类。
1)当空气中有害物质浓度较高,或分析方法的灵敏度较高时,用直接采样法采取少量空气样品。
注射器采样:100ml注射器,连接一个三先抽取空气3~5次,然后采样、密封、当天送检。若无三通活塞可用乳胶帽堵住注射器口。本法适用于采集有机溶剂,如苯等。
塑料袋采样:用塑料袋或铝箔袋连接一个特质的采气用二联球,采样前先用现场空气将采样袋冲洗3~5次,然后采样,用乳胶帽封口,尽快送检。本法仅适用于采集不活泼气体,如一氧化碳等。
真空瓶取样:用耐压玻璃瓶或不锈钢瓶,采样前,先抽成133Pa左右的真空,将真空瓶带至现场。打开瓶阀采气,关闭后迅速送检。
2)当大气中有害物质浓度很低时,需要采集大量气体进行浓缩。常用方法有:溶液吸收法:主要用于吸收以气态和蒸气态存在的物质。空气通过有吸收液的吸收管时,有害物质被阻留在吸收液中,以达到采集样品和浓缩的目的。滤膜和滤纸阻留法:主要用于不易或不能被液体吸收的尘粒状气溶胶,如总悬浮颗粒物等。固体吸附剂阻留法:空气通过装有固体吸附剂的采样管时,被测组分被固体吸附剂吸附而浓缩,解吸后才能分析测定。适合采集以气体和尘粒形式共存的物质。
3)室内空气中细菌和真菌采集还可使用平板沉降法。平板沉降法采样方法是将琼脂平板置于各采样点,打开平皿盖,扣放于平皿旁,暴露于规定时间后立即盖好盖送检;注意根据房间面积确定采样布点,室内面积<30m时,设内、中、外对角线3点,距墙壁1m,距地面高1.5m;>30m者,设4角及中央5点,距墙壁1m,采样高度距地面高1.5m处。
4)大气采样点的选择应注意以下几点:①采样点设在高、中、低3种不同污染物浓度的地方;②污染源集中,主导风向明显时,应在污染源下风向设采样点,其上风向设对照点;③可根据污染物浓度、人口密度、工业密集程度不同酌情增设或减少采样点;④采样点周围开阔,避免靠近污染源和高层建筑物,采样点水平线与周围建筑高度的夹角应不大于30°。采样点周围无局部污染源,交通密集区采样点应设在距人行道至少1.5m;⑤采样高度一般为1.5~2m,连续采样例行监测采样口高度应距地面3~15m;若置于屋顶,相对高度在1.5m以上。
5)采样时间:一般不能少于10min。可选择1h、8h、24h时间加权平均值。8h平均值用于职业接触评价,采样时间至少6h;24h平均值用于环境接触评价,采样时间至少18h;1h平均值用于特定条件评价,采样时间至少45min。
(2)水样:采样器具有用于手工采样的采样瓶和自动采样器。手工采样是将水样瓶用铁架固定,塞住瓶口,待瓶沉入到一定深度时拉开瓶塞,让水样进入。自动采样是用自动采样器在一定间隔时间内或连续采集样品,分别放入样品瓶或合并于一个样品瓶中成为混合样。疫区传染病病原污染的上述水体,采集时最好采非日光直射处的表层水。以上方法多用于采取江、河、湖、水库等处的水样。
采集自来水样品供卫生学检验,先用酒精灯将水龙头烧灼消毒,然后将龙头打开,放水5~10min,再采集水样。采含有余氯的水样时,在水样消毒前加入500ml水样加入2ml1.5%硫代硫酸钠溶液以还原氯。工业废水应在工厂排污口取样,为取得一个生产周期或24h的混合水样,有时需5min或10min采样一次,最长可以是1小时或数小时。采样量因工作条件和样品处理方法不同而不同,大多数理化检验2L就够了,一般单项分析水样为100~1000ml。如直接用于增菌可采250~1000ml;先作絮凝或离心浓缩处理时,以每个采样点取100~200ml为宜。水样保存时应注意,测定总硬度、Fe、Mn、Cu、Zn、Cd等金属、砷、硒、汞等应在水样中加硝酸至pH<2;测定挥发酚、氢化物应加入NaOH至pH≥12,4℃保存,24h内送检;pH、余氯、耗氧量等应现场测定。
(3)土壤样本*
1)采样点选择:①对角线布点法:可设3~5点,此法最简单;②梅花布点法:用于监测面积小,地势平坦,土壤组分均匀土地。一般可布1~2个梅花;③棋盘式布点法:用于面积中等,地形开阔,土壤组分可不均匀,采样10~15个;④蛇曲形布点法:划一条蛇形曲线,沿曲线的走向等距离布设采样点,适用于检测面积较大,地势不平坦,组分不均匀的土地。此法采样点多,代表性强。
2)采样时用灭菌工具先除去地表枯枝落叶,再铲除1cm左右表层土,用烧灼过的勺或铲取土样200~300g,装于灭菌容器内,并注意保留适当空间,混合后,标明采样地点、深度、日期后送检。




4.产品样本 包括食品、化妆品、涉水产品、消毒及卫生用品等,主要用于卫生理化和卫生微生物指标检测。
(1)液体食品:①均匀液体:如植物油、鲜奶、酒、饮料等搅拌均匀后采样;②流动的液体食品:定时定量从输出口取样;③不便充分混合的食品:如凝固的油脂、果酱等,可按分层法采样,即将样品分为上、中、下三层,每层四角和中央各设一点分别采取等量样品,混匀后再采集送检样品。
(2)固体食品:散装食品(如粮食、豆类等)将其看做一定规则几何体,将其划分若干体积相等部分,从每一部分取出体积相等的样品混合;或在传送的食品流上定时定量采样,得到初级样品,再用四分法得到最终所需重量的送检样品。有完整包装的食品,一般可按样品件数的10%~20%抽取,按重量的5%~10%采集。得到初级样品后,将其按一定体积或一定排列顺序,抽取一定量,为二级样品。如此继续,直到得到送检样品。凡供细菌、真菌等微生物检验用样品要在采样过程中始终严格遵守无菌操作要求。
5.用于调查中毒的样品 调查中毒的样品既包括食品、水、空气和食品接触的相关人员的样品,又包括中毒者的呕吐物、排泄物、血液等临床标本,而中毒的原因样品往往只能一次性提供。分述如下:
(1)胃内容物:是确定中毒的最好样本之一。在采集时要注意避免污染,洗胃液最好采集最初抽出的。在收集尸检材料中的胃内容物时,要注意胃的底部胃液的收集。采集的胃内容物量较大时,可取出后倾倒入一较大的玻璃漏斗内,漏斗的出口先塞住,混杂在胃内容物中的结晶和粉末将沉淀在漏斗底部,然后将上层液体和下层固体分别收集。尸检中,对中毒迁延一段时间后才死亡的患者或生前已经进行洗胃的患者,要注意收集肠内容物。所采集的样本可用玻璃、聚乙烯或聚四氟乙烯器皿盛装,避免使用金属器皿。采集量最好为100g(ml)以上。
(2)血液:是确诊中毒最主要的样本。血液采集方法同前,但应注意:①根据不同毒物在血液中的半衰期决定采样时机;②选择恰当的盛装血样的容器,如疑为百草枯中毒患者的血液不能用玻璃试管,因为玻璃可以使百草枯钝化,钝化后的百草枯实验室不能检出;③注意密封,如疑为CO中毒者应尽早抽血5~15ml装满玻璃试管,必须用密封玻璃塞塞紧,避免瓶中残留空气;④尽量不加防腐剂和抗凝剂。
(3)尿液:尿液可直接收集、导出或注射器抽取,无尿者也可取膀胱冲洗液。尿液一般每次采集100ml,用玻璃或塑料瓶盛装,不加防腐剂;注意采集时间,一些毒物在中毒初期尿检阴性,如百草枯一般要在口服后2h采集。
(4)食物中毒的标本
1)可疑食品和水样:采样时将残余食物或水样用灭菌镊子或匙采取后,置于灭菌容器中,体积较大的鱼、肉应在表面消毒后取内部检样;要注意取样量,通常50~200g。
2)从业人员相关标本:可采集从业人员以及直接或间接接触食品人员的肛拭子或化脓性疾病的病灶,方法同前,相关人员的手用棉拭涂擦采样。
3)食物中毒环境的标本:炊事用具如锅、碗、刀等用棉拭涂擦采样;抹布剪小片放入稀释液;菜墩用刀刮取表面后,将刮取物放入灭菌容器中送检。
4)其他:可疑有毒动植物样本要保持完整,最好能够收集到完整的个体或整株植物,可疑有毒的部位(如种子、花等)采集的量要充分;可疑的蘑菇在采集时要注意不要碰掉容易脱落的菌环等,尽量保持其完整形态,以利种类鉴定。

第3题:

在血铅样品的采集和测定过程中,下列哪项应特别注意( )。

A、防止样品的稀释或浓缩

B、采样和测定的时间

C、防止溶血

D、防止污染

E、采样和测定方法的选择


参考答案:D

第4题:

食物中毒采样注意事项错误的是()。

  • A、采样量受常规采样数量限制
  • B、应做详细记录,体现样本全部信息
  • C、根据不同样本性状,检验项目要求,合理保存和运送样品
  • D、样品采集时注意无菌操作,防止污染

正确答案:A

第5题:

采集病原分离的组织样品应注意哪些方面?


正确答案:采集病原分离的组织样品应注意保持病料新鲜,尽可能减少污染。

第6题:

下述对于标本、标本采集、标本拒收的质控叙述错误的是()

A.血液培养过程中应坚持无菌采集和处理,注意防止污染

B.痰液标本采集应注意正确的采集方式,监测不合格标本的比率和出现频率

C.便标本应当注意正确使用方法,对于检测阳性百分率很低或为零的患者,需寻找原因

D.入院患者进行的便标本检查,均需注意是否有艰难梭菌存在


答案:D

第7题:

下列哪些是样品送实验室做微生物检测需要注意的事项()。

  • A、采集完的样品应尽快送检
  • B、如不能马上送检应尽量在低温下保存
  • C、样品运输过程中要保证包装完好
  • D、样品要先经过杀菌处理

正确答案:A,B,C

第8题:

关于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的样品保存及运输,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样品运输应当保证样品性质稳定,避免污染、损失和丢失

B.对于不稳定的样品,应采取必要措施妥善保存

C.空白对照样品应当独立包装,与采集样品一并放置、运输、储存


参考答案:A,B,C

第9题:

采集血培养标本时的注意事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采集前应仔细核对患者的信息和检查项目
  • B、明确样本要求,并在采血容器上作相应的标签标识
  • C、接种样品后的培养瓶应立即送检,未能及时送检的标本应放入冰箱内保存
  • D、样品注入培养瓶要迅速轻摇,混合均匀,防止凝固
  • E、样品注入厌氧瓶时,应避免注入空气

正确答案:C

第10题:

关于样本采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样本采集过程中,做好样品标记非常关键
  • B、在标本采集过程中,应保证采样记录表登记、采样日志记录与样品标记同时进行,并确保编号一一对应
  • C、样品编号需要在标本容器表面与容器盖顶上同时标记,避免容器与盖子错配,造成标本的交叉污染
  • D、样本标记是所有标本辨识的唯一标志,绝对不能出现任何错误

正确答案:A,B,C,D

更多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