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板的端支座为砌体墙时,底筋伸进支座的长度为()。

题目
单选题
当板的端支座为砌体墙时,底筋伸进支座的长度为()。
A

板厚

B

支座宽/2+5d

C

Max(支座宽/2,5d)

D

Max(板厚,120,墙厚/2)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当直形普通梁端支座为框架梁时,第一排端支座负筋伸入梁内的长度为()。

A、1/3Ln

B、1/4Ln

C、1/5Ln

D、1/6Ln


答案:A

第2题:

采用分离式配筋的多跨板,板底钢筋宜全部伸入支座;简支板或连续板下部纵向受力钢筋伸入支座的锚固长度不应小于钢筋直径的()倍。

A、2倍
B、3倍
C、4倍
D、5倍

答案:D
解析:
2018新教材P21, (3)采用分离式配筋的多跨板,板底钢筋宜全部伸入支座;简支板或连续板下部纵向受力钢筋伸人支座的锚固长度不应小于钢筋直径的5倍,且宜伸过支座中心线。所以选D。

第3题:

平法表示时(根据 03G101图集),框架梁钢筋的手工计算方法正确的有( )。

A、上部通长筋长度=通跨净跨长+首尾端支座锚固值 +搭接个数×搭接长

B、端支座负筋长度:第一排为 Ln/4+端支座锚固值;

C、端支座负筋长度:第二排为 Ln/3+端支座锚固值

D、下部钢筋长度=净跨长+左右支座锚固值

E、构造钢筋长度=净跨长+ 2×15d


正确答案:ADE

第4题:

负弯矩筋上的分布筋长度如何确定?板支座处负弯矩筋上的分布筋长度如何确定?在板角即负弯矩筋重叠处是否需要分布筋?


正确答案:负弯矩筋的分布筋的计算:在梁或墙处是不需要分布筋的,在定义负筋时需要输入扣减的宽度。板角重叠处负筋与负筋之间已经形成了网片,无需再布置分布筋,所以在定义负筋时仍然要输入相应的参数,以扣除不需要布置分布筋的长宽。

第5题:

多层砌体房屋按刚性方案进行静力分析时,在竖向荷载作用下墙、柱的计算中其支座按( )考虑。

A.每层上下端为固定支座
B.每层下端为固定支座,上端为铰支座
C.每层两端为铰支座
D.每层下端为铰支座,上端为固定支座

答案:C
解析:

第6题:

11G101-1注明板端部为梁时,上部受力筋伸入支座的长度为()。

A、支座宽-保护层+15d

B、支座宽/2+5d+15d

C、支座宽/2+5d

D、La


答案:A

第7题:

采用分离式配筋的多跨板,板底钢筋宜全部伸入支座;简支板或连续板下部纵向受力钢筋伸入支座的锚固长度不应小于钢筋直径的( )倍。

A.2倍
B.3倍
C.4倍
D.5倍

答案:D
解析:
2019版教材P21页
(3)采用分离式配筋的多跨板,板底钢筋宜全部伸入支座;简支板或连续板下部纵向受力钢筋伸人支座的锚固长度不应小于钢筋直径的5倍,且宜伸过支座中心线。

第8题:

楼层框架梁端部钢筋锚固长度判断分析正确的是()。

A、当Lae≤支座宽-保护层时可以直锚

B、直锚长度为Lae

C、当Lae>支座宽-保护层时必须弯锚

D、弯锚时锚固长度为支座宽-保护层+15d


答案:ABCD

第9题:

框架梁中的主要钢筋长度计算,正确的有()。

A、上部贯通钢筋长度=通跨净长+两端支座锚固长度+2×搭接长度
B、端支座负筋长度=锚固长度+伸出支座的长度
C、中间支座负筋长度=中间支座宽度+左右两边伸出支座的长度
D、架立筋长度=每跨净长-左右两边伸出支座的负筋长度+搭接长度
E、侧面纵向钢筋长度=通跨净长+锚固长度+搭接长度

答案:B,C,E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钢筋工程。上部贯通钢筋长度=通跨净长+两端支座锚固长度+搭接长度。架立筋长度=每跨净长-左右两边伸出支座的负筋长度+2×搭接长度。

第10题:

多层砌体房屋按刚性方案进行静力分析时,在竖向荷载作用下墙、柱的计算中其支座按()考虑。

  • A、每层上下端为固定支座
  • B、每层下端为固端,上端为铰支
  • C、两端为铰支座
  • D、下端为铰,上端为固定

正确答案: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