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系统预试液的制备方法。

题目
问答题
简述系统预试液的制备方法。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土壤试样的制备方法有()。土壤试液的制备方法有()。


正确答案:风干、磨碎、过筛;酸溶法、碱熔融法、提取法

第2题:

简述复用透析器的预冲方法。


正确答案:①检查透析器和管路是否符合要求,将血泵的速度调至150ml/min用生理盐水预冲动脉管路,停血泵,再将动脉血路与复用透析器相连,依次连接静脉管路,开血泵使静脉管路充满液体。
②将静脉管路的末端与泵前的侧管相连,将血泵的速度调至200~300ML/min、机温调至39℃、设置脱水量500ml。时间15分钟进行循环。

第3题:

简述常用的固体分散物制备方法。


参考答案:固体分散体的制备常用的方法有熔融法、溶剂法、溶剂-熔融法、溶剂喷雾冷冻干燥法、研磨法等。

第4题:

简述血浆的制备方法。


正确答案:将采集的抗凝全血1500~3000r/min离心15min,上层即为血浆,吸出置于合适的容器中,备用。

第5题:

简述固体分散体的主要制备方法、制备关键及适应的药物或载体材料。


正确答案: (1)熔融法:将药物与载体混匀,加热熔融后迅速冷却成固体。本法的关键是应由高温迅速冷却,使多个胶态晶核迅速形成,得到高度分散的药物,而不是析出粗晶。该法适用于对热稳定的药物和载体。多用熔点低、不溶于有机溶剂的载体材料,如PEG类、枸橼酸、糖类等。也可将熔融物滴入冷凝液中使之迅速收缩、凝固成丸,这样制成的固体分散体俗称滴丸。
(2)溶剂法:又称共沉淀法或共蒸发法。药物与载体共同溶解于有机溶剂中,蒸去溶剂后得到药物在载体中混合而成的共沉淀固体分散体,经干燥即得。本法的关键是有机溶剂的选择。固体分散体内存在少量未除尽的溶剂时,易引起药物的重结晶而降低主药的分散度。常用的有机溶剂有氯仿、无水乙醇、乙醇、丙酮等。该法适于对热不稳定或易挥发的药物,可选用能溶于水、有机溶剂及熔点高、对热不稳定的载体材料,如PVP类、甘露糖、半乳糖、胆酸类等。
(3)溶剂-熔融法:凡适用于熔融法的载体材料皆可采用。将药物先溶于少量有机溶剂中,再与熔化了的载体均匀混合,蒸去有机溶剂,冷却固化后即得。本法的制备关键是骤冷及有机溶剂的选择。毒性很小的有机溶剂也可不蒸去,但一般不得超过10%,否则难以形成脆而易碎的固体分散体。本法可用于液态药物或剂量小于50mg的固体药物。

第6题:

简述常见的肝素预冲方法。


正确答案: 肝素0.9%氯化钠(0.9氯化钠溶液500ml+肝素12500IU)浸泡透析器和血路管,循环15~20分钟。

第7题:

色谱分析方法的"系统适用性试液"包括哪些内容?定量方法有哪些?


正确答案: 包括色谱柱的理论板数、分离度、重复性、拖尾因子。定量方法常用两种方法:①内标法加校正因子测定供试品中主成分含量。②外标法测定供试品中主成分含量,外标法可分为标准曲线法和外标一点法。

第8题:

简述入炉煤粉试样的制备方法。


正确答案: 入炉煤粉的试样不须磨细,但要按要求进行缩分,将煤粉试样倒入方盘内,摊成厚度为2~3mm的薄层,将它分成若干个小方块,再用平底小铲按顺序或一定间隔取样,取样点不得少于9个,每点取样量约为5g,此样充分混匀后作为分析试样。

第9题:

简述头孢菌素皮试液的配制方法。


正确答案:头孢菌素皮试液的配制包括:
①取注射器及针头吸取生理盐水2mL,注入含头孢菌素0.5g的瓶内,充分溶解,稀释后每1mL含头孢菌素250mg。
②用1mL注射器及皮试针头取上液0.2mL,加生理盐水0.8mL摇匀,则1mL含头孢菌素50mg。
③取上液0.1mL,加生理盐水0.9mL摇匀,则1mL含头孢菌素5mg。
④取上液0.1mL,加生理盐水0.9mL摇匀,则1mL内含头孢菌素500μg,即配成皮试溶液(0.1mL内含头孢菌素50μg)。

第10题:

简述痰涂片制备方法


正确答案: (1)使用一端有磨砂面的无划痕的新玻片,经脱脂干燥、清洁后备用;
(2)用2B铅笔在磨砂面上注明实验序号及标本序号;
(3)确保玻片上的编号与痰盒上的编号相同。
(4)小心打开承载痰标本的容器,防止产生气溶胶或使标本外溢。
(5)仔细观察标本,使用折断的竹签茬端,挑取痰标本中干酪样、脓样或可疑部分约0、05ml,于玻片正面均匀涂抹成10×20mm的卵圆形痰膜。
(6)痰膜朝上静置自然干燥后(一般约需要30分钟)进行染色镜检。
(7)为保证检验人员的安全,严禁在涂抹痰标本的同时对载玻片进行加热。涂抹完毕后的痰标本,在结果报告前应暂时保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