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钻遇阻是何原因?怎样预防和处理?

题目
问答题
下钻遇阻是何原因?怎样预防和处理?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氧压机气缸和活塞上有沉淀物,是何原因,怎样处理?


参考答案:原因:是因供给润滑油的水甘油溶液质量不适宜或不是纯蒸馏水。处理方法:检查水甘油溶液质量,必须用化学成分很纯的甘油和蒸馏水。

第2题:

起下钻时大绳打扭是何原因?怎样处理?


正确答案: 原因有:
(1)新钢丝绳未松扭劲;
(2)起下钻过程中钻具转动严重;
(3)未打开大钩销子;
处理方法:
(1)将大绳活绳头松开,把钢丝绳扭劲松掉;
(2)控制起下钻速度,减少钻具转动;
(3)未打开大钩销子时,可将钻具卡上卡瓦,设法转动游车打开制动销,松开扭劲。

第3题:

下列()现象不是发生砂桥的特征。

A、下钻时井口不返钻井液或钻杆内反喷钻井液

B、下钻时钻具的遇阻是软遇阻,没有固定的突发性遇阻点,有时会发生钻具下入而悬重不增加的现象

C、起钻时环空液面不下降,而钻具内的液面下降很快

D、单向遇阻,阻卡点固定


参考答案:D

第4题:

下钻遇阻是什么原因?怎么处理?


正确答案:下钻遇阻的原因是:
(1)起钻完后井塌。
(2)泥浆性能不好,失水大,泥饼厚,地层膨胀致使井径缩小。
(3)上次起钻钻头直径磨小严重,下新钻头造成遇阻。
(4)起钻前未循环好泥浆,下钻下不到底。
(5)钻具结构变化。
如更换大钻具或加大直径扶正器,更换钻头类型下钻也易遇阻。
处理办法:起钻前必须循环好泥浆,处理好泥浆性能,起钻中必须按规定灌好泥浆,下钻遇阻要划眼。不能强压、强下。下钻前要详细检查钻头类型尺寸,钻具尺寸若改变,下钻应注意防止遇阻、遇卡。

第5题:

起钻中遇卡是何原因?怎样处理?


正确答案: 原因:
①井塌、砂桥;
②井内落物;
③井眼缩径或钻头泥包;
④井眼有键槽。
处理方法:
①不论是何种原因遇卡,都不能强拉硬拔,应下钻至畅通位置,接方钻杆开泵循环,活动钻具,分析情况,判断准确遇卡原因,制订技术措施。
②井下有落物可用边转边下放的办法处理。
③井下有落物可用边转边下放的办法处理。
④缩径和泥包要大排量冲洗,高速转动钻具或倒划眼处理。
⑤键槽遇卡可轻提慢转倒划眼起出。

第6题:

钻进中泵压下降是何原因?怎样检查?怎样处理?


正确答案: 泵压下降原因,泵上水不好,管线或闸门刺漏,钻具刺坏造成短路循环,钻头水眼刺坏或掉喷嘴,断钻具,发生井漏,钻井液气侵起泡等。
检查办法:先检查地面,泵工作情况,管线。闸门有无刺漏或短路循环,压力表是否准确,然后考虑井下钻具是否刺坏、折断,喷嘴是否刺坏或脱落,是否发生井漏。
处理办法:地面原因应组织抢修,钻井液处理消泡。井下钻具或喷嘴刺坏后立即起钻,详细检查钻具,起钻中不能用转盘卸扣,不猛刹,防止钻具脱扣断落。若发生井漏应立即连续灌钻井液起出钻具。

第7题:

下钻遇阻是何原因?怎样预防和处理?


正确答案: 遇阻原因有:
(1)起钻拔活塞或未灌好钻井液造成井塌;
(2)钻井液性能不好,造成泥饼厚,井眼小;
(3)钻头直径磨损严重,再下新钻头造成遇阻;
(4)起钻前为循环好钻井液,岩屑未充分携出地面;
(5)钻具结构变化;
(6)井眼不规则,有砂桥或落物;
(7)定向井用动力钻具钻进过之后。
预防和处理措施:起钻前处理好钻井液,充分循环,起钻中按规定灌好钻井液,有遇卡现象应倒划眼起出;下钻前详细检查钻头类型尽寸,钻具结构有变化,下钻中注意防遇阻,起钻中有拔活塞现象不能硬拔,下钻遇阻不能硬压,应划眼处理。

第8题:

下钻中发生落物卡钻事故,卡钻时表现为()。

A、下行突然遇阻

B、上行和下行都遇阻

C、下行正常而上行遇阻

D、无阻力时转动正常


参考答案:C

第9题:

上部软地层下钻遇阻划眼,应注意哪些问题?


正确答案: (1)在上部地层下钻遇阻应起出钻头,换公锥、接钻杆通井划眼;
(2)保持钻井液有好的流动性和携砂性能;
(3)以冲、通为主,可以适当拔划;
(4)严禁动力钻具划眼。

第10题:

简述下钻遇阻原因。


正确答案: (1)钻井液性能不好或起钻时未灌满钻井液导致井塌。
(2)地层吸水膨胀导致井径缩小即缩径。
(3)钻头直径严重磨损导致新钻头入井遇阻。
(4)钻具结构改变,如在新入井钻柱中加入稳定器等。
(5)井眼不规则或有砂桥、落物等。
(6)狗腿段遇阻或大肚子井眼段有沉砂等。
(7)由于长时间井下停钻,井下复杂。